【你不知道的頭家】喝過2年洋墨水 女董晶晶體寫墓誌銘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謝詠芬從不吝嗇分享,她會到大專院校和年輕學子座談,演講內容被翻譯收錄在TED Talks。(翻攝自網路)
謝詠芬從不吝嗇分享,她會到大專院校和年輕學子座談,演講內容被翻譯收錄在TED Talks。(翻攝自網路)
赴美留學是早年台灣學生的共同夢想,謝詠芬也不例外。她是第一批前往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台灣土博士,在全球頂尖的研究中心做博士後研究,除了精進學術專業,她克服菜英文結交美國朋友、努力融入美國文化,用2年賺到終身受用的國際視野。唯一後遺症是染上「晶晶體」,關鍵字會不自覺用英文再次強調,興趣廣又頗能自得其樂的她爽朗自嘲:「我已經想好自己的墓誌銘,就從A woman always busy…開始吧!」
謝詠芬喜歡與年輕人互動,曾在演講場合被學子提問「畢業後我該直接進入職場,還是爭取到國外深造的機會?」「我只要去台積電工作,幾年後就能有不錯待遇,這樣還需要花時間、花錢攻讀碩、博士學位嗎?」她總會以過來人經驗分析:「讀書拿學位只是專業知識的累積,但出國留學,更多值得吸收與學習的還有風土民情面的,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都是為了要『知』,人生就在於一個知與不知,你知道之後自然就會坦然跟自在。」
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員的那2年,為謝詠芬的人生開啟另一扇窗,圖為母女倆在清晨結冰湖面為大雁。(謝詠芬提供)
赴美做博士後研究是謝詠芬人生第一次出國。「我媽多年後問我『去美國那麼遠,妳不會怕喔?』,我當然也很怕呀!但我就算哭她也聽不到、也不會來,只能自立自強。」當時同行的還有另外2位博士,3人約好提早出發,先到夏威夷玩3天,本以為抵達後有安排熟人接接,一切穩妥當,沒想到卻被活生生放鳥。
謝詠芬苦笑說:「原本約好有位前輩要來接我們,結果到了甘迺迪機場,等半天怎麼沒有來呀?才發現對方壓根忘了,直接放生,還好我們3個人湊一湊,叫了台計程車到租屋處。」面對空蕩蕩的房子,第一晚上大夥翻出行李箱僅有的大衣、外套,湊合著打地鋪,直到隔天前輩出現,才帶著3人採買棉被、枕頭、床墊等生活必需用品。
「我是拋夫棄女出國,第一個星期就把帶去的錢花光了,只好節衣縮食,幸好很快撐到發薪日。」廚藝不錯的謝詠芬,曾半夜偷割鄰居花園的韭菜,再去超市買袋麵粉,和麵做餃子、餡餅,另外2位同鄉聞香搭伙,她爽朗笑說:「回想起來,我竟然幫2位教授煮飯,他們現在碰到我應該會萬分不好意思吧!」
在美國的短短2年,謝詠芬像樹木一般往土裡紮根、向上抽枝,日子過得充實又深刻。她醉心學術研究,一年發表數10篇研究論文,連續好幾晚住在實驗室;生活上也努力交美國朋友、看美式影集、小說,融入在地生活,她直言:「我已經在台灣拿到學位,比較沒有壓力,可以自在跟老美相處,認識美國文化、感受美式氛圍,這個養分,讓我日後回到台灣工作,需要跟外國人共事時會比較坦然自在,懂得怎麼去跟外國人溝通,這是很好的養分。」
賺錢不是謝詠芬人生的唯一目標,她從不吝捐款,至今捐贈母校清華大學數千萬元。
為了就近服務客戶,閎康科技在上海、日本、美國皆設有研究據點,謝詠芬常鼓勵同仁爭取派駐機會,「就當成是幫自己的人生打開另外一扇窗,當你明白窗外的風景原來是長這樣子,看遍人世間所有大山大海,人的視野和氣度自然不同。」對謝詠芬來說,人生不過是知與不知間的差異,當你知道後自然能坦然與自在,即使面對困境或挑戰,也能更臨危不亂。
邁入耳順之年的她,如今白天是追真相的科學家,下了班搖身變追夕陽的攝影師,用一支手機就能自娛娛人,常捕捉到旁人忽略的景致,連搭高鐵等車的10分鐘,也能拍出電腦桌面級美景照片,愛唱歌紓壓的她還斜槓經營歌唱音樂教室,「你可以把人生搞得非常愉快,也可以很無聊,都是自己的選擇!」
熱愛攝影的謝詠芬,用手機記錄身旁美景,自娛娛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