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出頭就開始耕種,創九厘米、十八麥品牌的馬聿安,說自己種田的時候收入不錯,不曾借過錢,但成立生產合作社後,卻因為每個月需要的龐大現金流,開始調錢。馬聿安自己是合作社的大股東,他把過去賺的錢幾乎全投在增設新機器等基礎建設上,「政府也會幫忙,我提出申請機器,政府會給部分補助。」
【博士的戰豆力番外篇】不懂財務被龐大周轉金嚇到 全聯主動幫忙找解方
馬聿安以知識青年之姿投入農業生產,並成立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串連北中南三百小農耕種大豆、麥等,致力國產雜糧生產,除了要耐心與各方溝通之外,學工程的他,初期不懂財務規劃,還曾被每個月需要龐大的現金流嚇到,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他最感謝有不少貴人相助。
最卡的是每個月支付給農民收購作物的錢,「都是幾百萬幾百萬地在跑…現金流、周轉金的準備,這都不是我們本來的領域,剛開始我們根本不知道要做這些事,我是學工程的嘛!起初銀行也很難借你這個錢,真的有被嚇到!」
不過他笑說,還好自己整天在田裡,跟大自然接觸心情比較開闊,抗得住高壓,「再加上我做事很誠懇啊!又心存善念,一些社會賢達、企業家會主動給予支持。只要心存善念,碰到貴人的機率是很高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