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觀察的是,美國曾經在2019年暫停了借款限額或舉債上限到今年的7月31日止,除非立法者在此之前再度提高或暫停借款限額,否則美國可能在8月就會違反債務上限。此議題可大可小,且經歷過多次,我相信這次繼續暫停限額的機會仍高,不會演變成太大的衝擊。
【基金講堂】原物料基本面轉長多 布局非中資大廠

隨著疫情逐漸穩定,全球主要城市開始準備在下半年重啟經濟活動。雖然目前有變種病毒造成的不確定波動,但大規模的經濟解封是大勢所趨,而隨之引發的通膨議題與資金板塊移動,將是下半年資產配置的重點。
但美國現在通膨越來越高也是事實,五月美國的CPI高達5%、核心CPI則是3.8%,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甚至達3.4%,創下近30年新高,雖說這是因為去年基期太低的短期現象,但的確也為聯準會提供了一個逐步退場的好理由。
全球基期高 波動成常態
我認為聯準會將依據舉債上限及通膨增溫的數據,開始規劃與公布縮減購債金額,如果金融市場反應不大,那麼最快可能在今年底啟動,以每月減少150億至200億美元的規模來看,6至8個月就可將購債規模歸零,那時就是升息循環啟動的明確起點。
這麼做的好處是有一定時間讓市場消化,升息帶來的衝擊就會降低,但也等於昭告市場,未來一年的投資不能像過去幾年一樣押滿水位,畢竟全球股市的基期都墊得很高,劇烈波動將是未來一年的常態。
另一要注意的是,美國5月物價中,能源價格大漲了27.4%,加上總統拜登宣布與參議員達成8年支出1.2兆美元的基建方案,雖然不及原擬定的金額,但已開始協商出具體同意的數字,預計拜登政府將在此前提下,持續提出規模更大的預算計畫,這將會營造出相關原物料價格與個股行情的長期基本面。
原物料是上游,會影響到下游產品價格,下游廠商的利潤將因而縮水,因此投資一定要儘量貼近大型的上游廠商。但畢竟市場對消費品的價格有認知上限,原物料的成長幅度相對有限。
特別是許多中國的原物料類股與相關基金,在中國官方的計畫經濟裡,終端的消費物價要維持穩定,因此下游廠商沒有太多轉嫁成本的空間。而上游的中國原物料類股雖有定價優勢,但同樣受計畫經濟影響,在漲幅過大時會被官方直接打壓下來。所以對於原物料投資,我建議布局非中資的國際大廠或基金,股價較能完整地反應基本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