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造食勢番外篇】流動率高、意見多 新創公司覺得是好事 Just Kitchen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陳星豪(中)與5位合夥人創立雲端廚房,對於不同意見,持正向態度。(Just Kitchen提供)
陳星豪(中)與5位合夥人創立雲端廚房,對於不同意見,持正向態度。(Just Kitchen提供)
台灣最大的雲端廚房Just Kitchen創立不到2年,便火速在加拿大上市,被業界形容速度快如火箭,還在疫情嚴峻的三級警戒中,業績逆勢成長,作為新興產業,營運長吳得暉認為,人員流動率高,大家意見不同,都不見得是壞事,只要方向一直向前。
Just Kitchen能快速擴張,成為台灣第一也是最大的雲端廚房業者,與團體戰相關。執行長陳星豪與5位股東合夥,背景也相似,大家都曾創業、在國外長大,6人合夥前就認識,他分析:「股東有餐飲業出身,像溫德德式烘焙餐館創辦人麥可.溫德,也有電商、科技和金融業背景,公司進展才順暢。」
陳星豪認為新創公司就是不怕犯錯,勇於嘗試才會快速調整、成長。(Just Kitchen提供)
台灣出生的陳星豪在加拿大長大,回台創立Just Kitchen不到2年,旗下共15個自有品牌,如健康餐盒Body Fit、淚牛滿麵牛肉麵和匠魂製作咖哩丼、鰻魚飯等,全台18間店,今年更火速在香港與菲律賓擴點。
Just Kitchen還吸引米其林一星餐廳大三元、米其林餐盤推薦Orchid Restaurant蘭,以及鬍鬚張等7間餐廳聯名合作外送餐盒,去年營收8300萬元,已在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上市,今年也在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與美國那斯達克櫃檯市場掛牌,發展如火箭快速。
問他合夥人多,容易意見分歧嗎?陳星豪習以為常地說:「如果以1個人的意見為主,大家都只跟你說yes,這樣犯錯的機率大很多。」他認為大家意見不同很正常,「但對公司的未來看法一致,是最重要的事,再怎麼討論,都會回到大家認同的方向。」
營運長吳得暉也補充,「新創公司不會花太多時間去考慮一個問題,一定先去測試看看,成功的話都是對,只是多數的時間都做得不對,不成功,但要知道為什麼不成功,修改到成功為止,我們不是卡在討論這個階段,是不斷的在改變。」陳星豪也認同,「我們沒有時間思考太久,否則沒辦法每個月開1間新店,這也是虛擬廚房營業模式的優勢之一。」
Just Kitchen不怕中了餐飲業流動率高的魔咒,有能力的人留下來,才是重點。(Just Kitchen提供)
彈性化快速調整是雲端廚房的優勢之一,陳星豪不怕失敗,「實體餐廳出發點錯了,可能會關店或重裝修,一下就3個月或半年過去,但我們菜色或品牌不對,30天內下架,立刻換一個,犯錯空間比較大。」
新創產業不僅不怕犯錯,也無懼餐飲業最擔心的高流動率,吳得暉認為,「我們的流動率其實跟一般餐飲業差不多,但流動率低不一定是好,流動率高也不一定是不好,最主要是希望有能力的人留下來,尤其像新創公司,我們速度成長這麼快,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這種模式。」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