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小心一廂情願的退休現金流計畫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從0050與0056長期表現可以看出,執著高配息恐帶來較低報酬。
從0050與0056長期表現可以看出,執著高配息恐帶來較低報酬。
對於如何達成財富自由,有些朋友心中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將資金定期投入每年有5%配息率的高股息個股或ETF;並在資產累積階段,將現金配息再投入原始標的,等到60歲退休,就改成將每年的配息取出使用。
假設每年年初投入12萬元,第一年投入的12萬元,到了年底加上5%配息,成長為12萬6千元,第二年再投入一筆12萬元的資金,如此一直下去,到了第33年結束,可累積到1千萬元的資產價值。這1千萬元以5%配息計算,每年可帶來50萬元的現金流,平均一個月4萬多元,似乎可支應退休所需。但這個做法有不少需要留意的問題。

高配息標的 注意三迷思

首先,以配息的方式得到投資收益,常會給人一種「加薪」的感覺。譬如工作收入每月4萬元,配息收益一萬元,心中就會想:我有5萬元收入。但收入提高往往伴隨支出提升,要完全把配息的錢存下來,再投入金融市場,會多一層心理考驗。
第二,忽略了通膨。目前看起來每月4萬元足以支應生活所需,但30年後恐怕遠遠不足。假如33年的累積期間,通膨平均每年為3%,那麼,屆時每年領到的50萬元現金,只等於當初18萬8千元的價值(500,000÷(1.03^33)=188,513)。一年18萬元,恐怕得過相當節約的生活。
最後一個問題在於,高配息標的反而帶來較低報酬的可能。譬如單純投資台灣大型股的台灣50ETF(0050),與專門投資高股息股票的台灣高股息ETF(0056),在兩者同時存在的2008年初到2020年底這13年間,0050的年化報酬是8.9%,0056則是6%。
為何高股息ETF的年化報酬比較差?問題在於,0056雖然配息率較高,但資本利得落後0050。
假如年化報酬多3%,投資到第33年結束,會達到1,891萬元的資產價值。比起原先5%報酬所達到的1,008萬元,足足多了883萬元。
總報酬高才能帶來更可觀的資產成長與更好的退休生活,高配息未必是比較優越的選擇。所以重點在於,選擇高配息標的來累積退休資產,會面臨累積期間「收入增多」的誘惑,忽略通膨、以為達到足夠的所得替代率很簡單,以及高配息標的反帶來較差報酬的風險。
也因此,資產累積階段,應著重資產的成長,而非配息率的高低。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