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幽靈餐車賣炸雞 開放預購就秒殺 鼎吉食品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26歲的陳葦伶出身貧寒,2年前創業,在桃園賣行動炸雞炒飯,疫情期間每次開賣都秒殺。
26歲的陳葦伶出身貧寒,2年前創業,在桃園賣行動炸雞炒飯,疫情期間每次開賣都秒殺。
鼎吉食品在桃園市各區不定期出沒,有人排隊3小時也要吃到他們的炸雞炒飯,現在因疫情不能群聚,採網路預購,開賣就秒殺,堪比搶演唱會門票。
老闆娘陳葦伶出身貧困,父親遭人酒駕撞成中度身心障礙,由奶奶撫養長大。她從小就希望習得一技之長,就讀餐飲科半工半讀,雖然因為車禍傷到雙手,還是與傷共存忍痛掌勺,藉「雞」翻轉自己的人生。
將毫無裝飾的白色小卡車停在公園旁,鼎吉食品的老闆娘陳葦伶綁緊左右二手護腕,掀開後斗車廂,開始「擺陣」。食材、器具各就各位,距離5點半開始「面交」的時間倒數20分鐘,她將乾淨的油倒進黑鐵鍋,燃起大火迅速拉高油溫,再將醃製、裹好粉的雞腿肉下鍋,細看、慢炸、補粉,就怕脫皮,影響外觀也壞了口感,陳葦伶堅持,雖然只是路邊平民小吃,也得維持品質。
陳葦伶創業時因為資金不足,選擇開餐車在桃園全區趴趴走,販售自己研發的炸雞炒飯。

排隊餐車 線上秒殺

等候10分鐘,撈起炸雞,這還沒完,轉移陣地到隔壁爐架上的小鍋,撒進蒜末、擺進奶油、淋入蜂蜜、醬油、檸檬汁,融合成醬,把炸得酥脆的腿肉往鍋裡丟,拌炒幾下,隱藏版商品「奶香蜂蜜檸檬雞」大功告成。一口咬下,肉質Q嫩,微酸微甜又不油膩,瞬間就能嗑掉八塊雞。
用鹹蛋拌炒的金沙炸雞,香氣足,吃來微鹹不油膩,相當下飯。(85元/份)
香氣隨微風逸散空中,路過的機車騎士也忍不住急煞,詢問何時可以買,「我們已經賣完囉!」這樣的畫面反覆重播,有人好奇:「你們不是還沒開始賣嗎?」有人抱怨:「看到你們好幾次,好不容易沒人排隊…。」陳葦伶一臉抱歉,「因為疫情關係,我們全改LINE社群預購喔!」將餐點遞給在網路搶到頭香的顧客,邊請助理遞上名片、說明方式。
三級警戒只能外帶不能內用,餐飲業受重創,但對開餐車賣炸雞炒飯的陳葦伶來說影響不大,只是得微調銷售方式。「我桃園全區跑透透,以前排隊的人很多,有鐵粉排3小時也要吃到,現在不能群聚,就改用網路。」販售前3、4天開群組,晚上11點開賣,30秒湧進逾300條留言,約莫只有前50人有緣品嘗,難度堪比搶演唱會門票。
疫情前,鼎吉食品採現場排隊制,外觀簡樸的車前常有長長人龍。(陳葦伶提供)
這情況陳葦伶想都沒想到過。「2年前我開粉專,從賣肉粽開始,後來是因為我奶奶生病,要住安養院,才真的創業。」

打工養家 車禍受傷

1995年生的陳葦伶,由奶奶撫養長大。國小時父母離婚,從事安裝招牌工作的父親在她國一時遭人酒駕追撞,重創腦與四肢,領到中度身心障礙手冊,「沒錢買摩托車,爸爸都是騎腳踏車去台北上班,有一天凌晨被撞到,硬救回來。」笑談自己的童年與青春期,「我們家就低收入戶啊!以前還要撿回收、靠社福團體幫忙。」最大的願望是要翻轉自己的人生,高中進入可以半工半讀的餐飲科建教班,在柴米油鹽中慢慢摸出興趣。她有想法,也有天分,後來成為選手,煮遍南北。
陳葦伶(右)由阿嬤(左)撫養長大,祖孫感情很好,她也是為了阿嬤才決定創業。(陳葦伶提供)
「我常跟朋友說,我的人生很像八點檔,各種曲折。」18歲時為了拚考大學加分,陳葦伶備戰一年要參加全國技能競賽,不料出了意外,「賽前二天,奶奶跟弟弟都住院,我要照顧他們、要上課、要上班,太累了,騎機車自撞。」右手腕、左手指受傷,傷未癒,又趕著打工養家,再次車禍。「我天生有缺陷,無法長出軟骨,開了5次刀,手也不能好。」樂觀的她,語氣裡沒有哀傷,上下動了動手腕,角度卡在30度,裡面裝的是鋼釘,極限就是這樣。
沒被傷打敗,就讀萬能科大餐飲系的第一年,陳葦伶拿到中餐最高的乙級證照,代表學校參加各種創意料理競賽,下課後繼續當打工仔掙錢,每天舞鍋弄鏟十多個小時;即使戰績輝煌,畢業後若想進大飯店、大餐廳都得從學徒做起,但這對有經濟壓力的她來說,並非最佳選擇。「我後來兼2份工,早上8點做到半夜1點,1個月賺大約6萬元。」並在親友鼓勵下,創粉專賣粽子、料理包,她以時間換取金錢,生活逐漸轉好。
直到2年前,年近90歲的奶奶身體出現問題,需要送到安養院,讓她必須想辦法賺更多錢。「我沒有資金開店,想做餐車賣自己的料理,炸雞是因為自己愛吃。」她強調,創業得從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始,「我以前都是一個人在廚房,很封閉,這樣的模式可以跟人多接觸,也彌補我的遺憾。」

開發新菜 累積鐵粉

她貸款買了台70萬元的小貨車,再花10萬元積蓄自己設計、改裝,開著車四處找地方出攤,「我沒本錢把車子裝潢得華麗炫目,就很簡陋,路過的人都不知道我在幹嘛。」前半年還留著一份正職,斜槓試水溫,1週賣3天,一天營收僅有幾百元,「都賠本,只能用買炸雞送飲料這種行銷策略,或是到社群網站去宣傳。」
過去曾是選手,創新菜色是她的強項,「我不想要跟別人一樣。我可以大聲地說,做餐車沒人像我炸雞不是撒各種口味的粉,我是生雞腿炸過以後,客人要什麼口味就炒什麼東西,像是蒜頭、金沙(鹹蛋)都現場炒。」不定時還會推出隱藏版料理,甚至有做過草莓炸雞,漸漸養出一票鋼鐵粉絲。
隱藏版的奶香蜂蜜檸檬雞炒飯,炸雞甜中帶有微酸,炒飯粒粒分明,分量大,飽足感十足。(140元/份)
加賣炒飯,是因為有次客人嫌吃不飽,隔天菜單立刻多了炒飯選項,「選用泰國米,它有獨特香氣,冷吃熱食口感都是粒粒分明。我自己炸豬油,豬油渣拌炒飯,比較天然,又有一種古早味。」
做餐車生意,找點也是學問,太靠近在地店家,免不了會遇上阻撓。「我遇過人家從對面騎摩托車過來,罵我怎麼會停在這邊,說人家開店很辛苦,我們來搶生意怎樣的。」其實,陳葦伶大多都會刻意挑人潮少的地方,例如工業區,一方面避免踩場,也考量到這些地方的員工不好覓食,「我知道大家生活都辛苦,將心比心。」

賣力承擔 愈忙愈樂

做生意都不容易,陳葦伶每天早上6點起床,親自上市場買食材、備料,中午外送,傍晚出車。風吹日曬,遇上狂風暴雨也不喊卡,「我是很瘋的人。曾經淋到全身濕,雨濺到油鍋劈里啪啦響,還是做。每天都像是在跟老天爺賭,不知道今天是好是壞。」
「可能也是因為我很喜歡跟客人聊天,他們喜歡我不做作、自然的待客方式吧!有粉絲一週吃5天,從以前不用排隊,吃到現在要用搶的。」因為餐點現點現做,疫情前,餐車前方常見排隊人龍,「我很希望讓大家都吃到,但真的很難。我常開玩笑說,我都是用意志力在料理,手痛起來一般人沒辦法想像,要一直吃止痛藥壓下來。」最拚賣過單日100份,客人從晚餐等到變宵夜也甘願。三級警戒以來,她開始用網路預購模式,雖然不時有人哀號想吃吃不到,但客源穩定度、備料多寡都更能掌握,「未來應該都會這樣了。」
陳葦伶的雙手曾因車禍受傷裝鋼釘,她已經習慣與痛共存,每天甩鍋數百次。
這2年收入漸穩,但工時變長、陪伴親人的時間變短,問陳葦伶遺憾嗎?務實的她淡淡說道:「其實不會,我覺得自己是盡我所能做對的事情,去看他們沒有意義,要養他們才有意義。」
肩上的擔子很重,也不能轉嫁,但她愈忙愈開心,「我相信機會是留給肯努力的人,至少我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用受過傷的手反覆甩鍋、翻炒,做出獨門料理,當年拿著鍋勺,想著要靠自己翻身的小女孩,真的翻轉自己的人生了。
小亮,桃園人,32歲,公務人員

顧客意見

我自己很喜歡吃炸雞,他們的炸雞味道很家常,肉醃過但口味不會太重,肉質嫩、分量多,而且老闆娘會挑選,一份裡頭有骨頭、有肉,滿足客人不同的喜好。我上次點金沙炒飯,香氣足,米也Q彈,又不油膩。

我跟朋友用2支手機搶了3次,中2次,每次都像搶演唱會門票,會有開獎的期待感,以後只要在附近我都會再搶,嘗試不同口味。

小亮,桃園人,32歲,公務人員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