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中國官方突然丟出一枚市場震撼彈,內容表明,往後將嚴格要求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間,防止網路成癮,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更抨擊網路遊戲已經是「精神鴉片」「電子毒品」,對社會的危害逐漸成為大眾共識。
【理財最前線】大陸強力監管補教遊戲業 中國ETF攻守教戰

7月底,受中國政策因素衝擊,從管制補教業、科技業到房市調控,最後連網路遊戲業都將受到監管,讓陸、港股出現一波大跌,尤其香港恆生指數更上演連2日崩跌千點的大屠殺,不僅中國教育類股出現最大單日70%跌幅,連股王騰訊也在1天內重挫10%,市場殺聲隆隆,進一步拖累台灣掛牌的中國相關ETF表現,如今在中國政府強勢干預市場下,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電商遭整頓 投資人套牢
突如其來的利空消息,讓中國遊戲相關概念股掀起一場血腥大屠殺。8月3日,港股權王、同時也是中國最大遊戲公司騰訊,股價在一日內重挫10%,知名遊戲公司網易更崩跌逾15%。另一方面,電商巨擘阿里巴巴,不僅當天股價重摔4%,更因為中國加強對網路科技業的整頓,近一年股價接連走跌,市值整整蒸發新台幣近10兆元。

中國網路電商、遊戲股一片倒,直接拖累台灣掛牌的中國相關ETF表現,其中包括中信中國50、台新MSCI中國、富邦恒生國企,因成分股中騰訊、阿里巴巴比重高,首當其衝。
以中信中國50來說,今年淨值最高上衝至32元,但7月底回落到最低價24元;富邦恒生國企也從今年最高21元,跌落至最低16元。一向波動穩健的ETF,竟在短時間紛紛出現高達3成的修正幅度,讓投資人不免心驚。
一位持有中信中國50的林小姐向本刊說,年初在理專推介下,買這檔「非A股(指數布局香港H股、美國存託憑證(ADR)」的中國ETF,「當時中信中國50號稱中國版那斯達克,主要成分股都是龍頭電商,實在沒理由不看好它,不料現在卻套房住好住滿。」
中信中國50ETF經理人詹佳峯表示,大環境上,中國近年一連串的管制動作,從整肅科技業、祭出反壟斷法,到打擊補教業,現在監管遊戲產業,種種行為可能都跟中國計畫推動三胎化有關,透過建立完善的教育環境,促使人們更想生育。「換個角度說,這些監管未來勢必會維持一個長期狀態,現在又把刀揮向遊戲產業,恐怕也是『來真的』!」

操作再觀望 先稍安勿躁
詹佳峯說,拉回投資角度,現在中國政府與業者進入磨合期,相關公司的股價波動勢必相對劇烈,8月3日重挫後,不論是騰訊、教育股、恆生指數,皆有穩住跌勢,但外資仍籠罩恐慌情緒,連最挺中國的「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旗下的ARK創新ETF,也大量拋售中國網路科技股,持股權重從8%下降至不到1%,市場可以說是草木皆兵。
「現在法人對相關訊息很敏感,操作上,持有相關標的的投資人,確實該謹記4個字:稍安勿躁。手上有的暫時不要賣,但手上沒有的不要跳進去。」詹佳峯坦言,相關ETF仍在築底階段。

莫急於進場 不建議抄底
基金教母林奇芬則表示,現在中國市場充斥政策風險,「過去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近乎壟斷市場,享有很大的獲利空間,但現在中國鐵了心要整頓網路遊戲等產業,間接說明,相關公司未來的獲利可能不會這麼好,過去適用的本益比自然大打折扣。」
林奇芬說,台灣發行、衝擊較大的ETF,不論是中信中國50、台新MSCI中國或富邦恒生國企,從技術面來看,7月的連續重挫破壞了原先多頭格局,淨值跌到低檔,就算走出反彈波,也有層層均線壓力要衝破。操作上,建議若反彈至季線,可適度出場。「現在市場雜音很多,投資人想進場,就是要靜待政策明朗,不建議抄底。」

不過,有利空政策,也有利多政策,林奇芬指出,目前中國正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期望達到科技自主,「投資中國半導體、電動車、關鍵材料等以硬體類成分股為主的ETF,長線來說受惠程度大。」例如:永豐中國科技、復華中國5G、甚至是富邦中証500、群益深証中小,近期表現都亮眼,「復華中國5G去年跌得較深,但近3個月報酬率達2成,走出谷底反彈,短線上看似漲多,不過多頭格局完整,仍可採分批布局策略。」
林奇芬強調,台灣掛牌的中國ETF種類很多,有以網路電商如騰訊、阿里巴巴為重點成分股的ETF,也有傳產比重高的A股ETF,或投資硬體科技股較多的ETF,不同領域的ETF表現差異大,「整體來說,應留意中國政策方向,調整投資比重。」

布局比重低 台廠影響小
事實上,中國監管政策一刀揮向遊戲產業,台灣遊戲股也出現大震盪。在中國市場營收比重占約一成的遊戲大廠,包括大宇資、智冠、宇峻、鈊象等,8月初股價重挫後出現反彈,而國內主要遊戲軟體商華義,股價則相對平穩。
「台灣遊戲公司最賺錢的業務在代理跟通路,加上大陸每隔幾年就喊一次整頓,業界早就習慣了。」某大遊戲業者表示,台灣業者想申請大陸遊戲版號並不容易,在遊戲布局策略上,早已往日、韓、美發展,像是遊戲股王鈊象,主力業務逐步調整到美國市場的線上博弈及商用遊戲機台,也因此大陸打壓遊戲產業,實質上對台廠影響微乎其微。而本刊致電智冠科技,內部證實智冠在中國營收占比不到一成,也沒直接在當地做服務,但會持續關注對岸相關政策。
總結來說,今年中國政策大轉彎,讓人難以從基本面來評價,詹佳峯建議,在不確定因素升高下,布局中國市場需評估自身對虧損的容忍程度,適度減碼。但綜觀歷史經驗,早在2018年中國就暫時停止批准遊戲版,當時騰訊也跌得亂七八糟,隨後出現反彈。因此長線看好中國的投資人,仍可持有基本部位,至於何時才能重新加碼中國,就得等待中國政策面何時出現轉機。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