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正上演「冰與火之歌」。受到Delta變種病毒來勢洶洶衝擊,美股高檔震盪激烈;但另一方面,企業財報數字風光,個股獲利表現火熱,讓投資人捨不得離場。
【理財最前線】搶賺電子旺季行情 精挑8檔法人默默吃貨股

7月以來,國內三大法人同步賣超台股近1,400億元,其實看似偏空操作的背後,私下卻鴨子划水,資金已經流向科技股,轉戰電子旺季題材;由於法人看準下半年台股輪動,漲多的傳產股面臨調節,電子股將接棒演出,精明的投資人不妨搶搭順風車,跟著法人腳步參與下半年電子旺季行情。

第三季重心 關注成長股
「美國企業財報狀況是真的很不錯,第二季整體獲利年增率達69%,營收成長20%;雖然Delta病毒明顯擴散,但與企業基本面沒直接關係,美股就算暫時跌破重要關卡,還是能重新站上,像費半指數就是如此。」中信小資高價30ETF經理人張逸敏表示,現階段市場確實面臨漲多調節,但多頭仍未散場,抓住下一波主流股才是王道。
回顧上半年台股表現,傳產出盡鋒頭,尤其當沖交易催化,市場資金集中在特定族群,航海王、鋼鐵人都是人氣匯聚的重點類股,一改過往台股電子股一枝獨秀狀況,甚至成交比重低於4成;但近來傳產出現利多不漲,盤面資金明顯轉移,基期相對較低的電子股,吸引不少法人資金進駐。加上電子旺季來臨,在題材面加持下,相關個股也開始活蹦亂跳。
「對投信來說,第三季布局重心,已放在明年營收獲利成長的個股,至於哪些電子產業或族群最具爆發力,可從台積電四大技術聯想,包括5G手機、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車用電子、及高效能運算。」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舉例,像ABF載板需求,就在訊息傳輸速度提升,高效能運算應用擴大下,成為投信持股標配。
現階段布局 圍繞三主軸
簡單講,現階段法人布局電子股必圍繞三主軸,分別是蘋果新機發表、車用電子需求,及伺服器換機潮。「蘋果預計將在9月下旬,推出第2支5G手機;相較第1支上市時,基地台建置不夠普遍,影響消費者換機意願;今年則在基礎建設加速鋪設下,新機銷售量看好。」張逸敏表示,去年蘋果新機出貨量是7,500萬支,今年對新機的出貨共識是9千萬支,等於對新機銷售預期提高2成。

至於車用電子部分,則在各國政策鼓勵下,長期成長趨勢明確,近期包括車用二極體、MCU(微控制器)等個股,也備受法人關注。另外,在5G趨勢及英特爾推出新伺服器平台帶動下,市場將出現一波伺服器換機潮,相關個股同樣是近期法人布局焦點。
觀察7月以來截至30日,代表中長線法人資金的投信、外資,確實正在默默布局上述類股,而當中投信與外資同步買超,且累計張數逾萬張的電子股共計8檔,包括華通、新唐、奇力新、合晶、宏捷科、金像電、同欣電以及光寶科。

其中,印刷電路板廠華通,為蘋果新機主要供應商,在新品發表加持下,近期外資、投信持續買進,7月以來合計買超張數逾3萬6千張,是雙資共識最高的標的。「下半年進入電子傳統旺季,加上美系及中系客戶於5、6月進行庫存調整,因此目前產線全滿。」華通表示。
5G應用廣 產能訂單增
7月中旬,華通針對首批新機進行量產,在產能全開下,至完成出貨需3週時間,屆時將對8月營收有顯著貢獻;「先前因為上游零組件缺料,組裝部分容易卡關延誤,現在供應鏈相對順暢,一切照表操課,對後市展望審慎樂觀。」公司指出,新機的首批訂單產能滿載,之後續航力如何,客戶會不會再加單,都要視新品上市後一個月銷售反映而定;預期在歐美陸續解封下,換機需求可期。
法人預估,在5G手機升級趨勢、高階筆電板訂單挹注,及高密度連結(HDI)板產能全數滿載下,2021年華通每股純益達4.8元;下半年獲利表現,將進入高速起飛階段。
除了基期較低的手機載板近期深受法人喜愛外,PA(功率放大器)在美系及中系5G手機新機銷售旺季下,營運動能也轉強。其中,7月以來砷化鎵晶圓代工廠宏捷科獲外資、投信同步買超近1萬5千張,未來營收增長備受關注,值得投資人留意。

宏捷科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已到明年第1季,「受惠5G應用面擴大、手機新機拉貨需求,及產品價格調漲,8月公布營收將有所反映。接下來,新增產能部分也會持續投入,但因全球疫情反覆,恐影響新產能裝機設備進度;目前每月產能約1.3萬片,估計至年底可達每月1.5萬片。」
公司解釋,由於新產能裝機設備,需經國外工程師協助,先前因疫情干擾,使新廠裝機進度延宕,未來這部分仍是變數。「不過只要新設備建置完成,就可立刻投入,目前預估至明年上半年,每月產能可達2萬片。」
投顧指出,宏捷科在美系客戶拉貨、產品價格調漲及Wi-Fi 6市場加速升溫下,今年營收將持續雙位數增長;預估2021年每股純益可望挑戰5元,相較去年3.75元大幅成長。

操作勿追高 買黑不買紅
法人私下表示,近期投信及外資買超個股,可大致分為成長型、價值型及利基型。「像華通、光寶科與金像電,因本益比相對低,且獲利穩,搭上蘋果新機發表利多,就容易吸引法人進場。這類價值型標的,市場本益比約在10至12倍之間,適合相對穩健的投資人入手。」
至於宏捷科、同欣電、合晶等個股,則在5G應用及車用電子趨勢下,中長線成長爆發性強,享有較高本益比、約15至20倍;而新唐受惠漲價及併購雙題材,屬利基型個股,本益比會拉得更高,適合較能承受波動風險的投資人介入。
黃俊斌強調,由於台股位階已高,指數上檔空間有限,投資人若要跟著法人腳步操作,可鎖定有基本面、營收獲利護體的個股,並以不追高、買黑不買紅方式布局。
換言之,投資人若能趁個股拉回時買進,就有機會在法人面前撿便宜,同時關注每月營收表現,不如預期就及時出場,才能在指數震盪走高之際,安穩搭上電子旺季列車。
看準旺季題材 法人加碼高價股
根據CMoney統計,7月以來外資、投信買超金額最高的前10大個股,幾乎清一色都是電子股,且超過一半是股價200元以上的高價股;像同欣電,還有股價在300元以上的穩懋,股價在600元以上的世芯-KY,都是近期法人加碼的高價股。
由於高價股具股本小、對市場波動敏感,且獲利高等特性,一旦法人資金往高價股靠攏,就代表個股獲利成長強勁;投資人想跟著法人腳步布局,卻又受限高價門檻,除了透過零股交易外,也可留意台股高價相關ETF,參與下半年電子旺季行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