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挺過股東挖牆角 他現是第三代半導體智囊團 汎銓科技董事長柳紀綸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柳紀綸(右)16年前白手起家創汎銓科技,鎖定技術門檻高與具含金量的材料分析,靠著獨家領先的專利技術,拿下國內逾5成市占,2020年營收11.1億元。
柳紀綸(右)16年前白手起家創汎銓科技,鎖定技術門檻高與具含金量的材料分析,靠著獨家領先的專利技術,拿下國內逾5成市占,2020年營收11.1億元。
柳紀綸從小幫母親做家庭代工,養成務實性格,進入科技業,自認學歷不如人,靠使命必達及整合能力爬升一級主管,不滿40歲即身價破億。自嘲一時大頭症,2005年自立門戶,鎖定技術門檻高與具含金量的材料分析。
創業過程並非一路順遂,2009年遭股東挖牆角,經營權險易主,柳紀綸以透明薪資制激勵團隊,靠著低溫原子層鍍膜獨家專利,卡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5奈米以下關鍵製程,後發先至拿下國內逾5成市占,去年營收逾11億元,他自詡為半導體產業的智囊團,跟著巨人腳步壯大聲勢。

汎銓科技董事長 柳紀綸

  • 出生:1963年(58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 現職:汎銓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
  • 學歷:淡江大學應用物理系
  • 重要經歷:聯詠科技資材部部經理
  • 休閒:旅行、騎腳踏車
  • 座右銘:逆著個性做人、順著能力做事
  • 經營心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手機鏡頭都必須貼上保密貼。
進入汎銓科技營運總部,不論是員工、客戶或訪客,通通都得乖乖「繳械」,任憑櫃台人員在手機鏡頭上貼保密貼,逐一掃描造冊,離場前還得經過掃描,確認保密貼未被撕起。董事長柳紀綸領著我們通過金屬探測門、防尾隨閘門與訊號屏蔽器,進入實驗室重鎮,他強調:「我們是以國安層級來保護客戶的機密技術。」連公務車也從裡到外裝設監視器,「司機從取件開始就有影像紀錄,30分鐘內必須回到公司,中途不得和外人接觸,客戶隨時可調閱影像資料稽核。」

技術大超前 狠甩同業

柳紀綸一手催生的保密機制與媲美銀行資安等級的資料庫系統,曾被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誇讚獨步全球。之所以如此戒慎恐懼,正因公司業務牽動海內外600多家半導體、LED、IC設計公司與半導體材料設備商最頂尖核心的研發技術,包括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嚴守保密協定的他,在訪問過程中,對客戶名稱不露半句口風,一律稱為「尊貴客戶」。
為保護客戶研發技術,汎銓科技打造國安等級保密機制,柳紀綸的辦公室有如戰情室,隨時可監控各實驗室狀況。
因半導體先進製程研發高度仰賴精密數據分析,造就檢測分析實驗室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其中又以檢查晶片材料與結構是否會降低成品功效、確保正確研發方向的「材料分析」最為關鍵。2005年成軍的汎銓科技,比起競爭對手宜特科技、閎康科技起步晚,柳紀綸直接鎖定技術門檻與含金量最高的材料分析切入,靠著「低溫原子層鍍膜技術」獨家專利與留才制度,後發先至拿下國內約55%材料分析市占。
攤開數據說明公司何以吸引人才,汎銓科技上半年繳出6.67億元營收、年增逾3成的成績單,連毛利率也略勝一籌。無框眼鏡遮不住犀利企圖心,柳紀綸放話:「假設汎銓睡著了,同業還要花2到3年才能趕上,何況我們還在努力衝刺。」

不到40歲 身價破億

在當面接受專訪前,重視工作效率的柳紀綸,已提早一週針對記者提擬的訪綱,回傳7頁A4紙詳細答覆。「我不用祕書,也要求主管不能有助理,所有人整理會議紀錄不能超過15分鐘,我不希望大家浪費時間在這上面。」快人快語的他,倒是在談到自身背景時,莞爾自嘲:「我其實從小是乖乖牌,沒想過要創業,完全是被前一份工作的股票分紅沖昏頭,講白了,就是一時大頭症啦!」
汎銓科技一路走來面對不少挑戰,曾遭股東買股、企圖併吞,柳紀綸(右)從制度面改善留才機制,搭配陳榮欽(左)領導的研發團隊,組堅強陣容。
出身高雄藍領家庭、排行老么的他,從小幫母親做牛仔褲、手套等家庭代工,養成務實性格。大學念淡江物理系,退伍後進入半導體產業,歷經產品工程師、製造部主管,同儕中不乏台、清、交等名校碩博士高才生,他不諱言:「我自認在技術面的紮實度不夠,剛好製造生產部有缺人,主管看中我的整合與協調能力,把我調派到資材部。」
或許是從小家庭環境訓練,柳紀綸不僅不挑工作,甚至願意撿別人挑剩的難題來做,成為主管眼中「使命必達先生」。「遇到困難瓶頸,我會告訴老闆有幾種解決方案,各自的優缺點以及會產生什麼影響。」不只找出問題,還提供解決策略,讓他一路從基層爬升重要主管職,不到40歲光股票分紅,身價就已破億元。

為顧家創業 組鐵三角

柳紀綸回憶:「在聯詠12年,我從沒陪家人出國旅行過,隨時都在待命。」當時正逢IC設計產業蓬勃發展,許多工程師紛紛離開大公司自行創業,希望改善生活品質的他3度請辭,轉而創業替小型IC設計公司提供生產服務,但沒多久,他就發現這套商業模式被取代性高。
早年柳紀綸(右)和陳榮欽(左)搭檔參展,推銷汎銓科技業務。(汎銓提供)
「這些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需要靠我服務,投一片晶圓要花1,200美元(約新台幣33,000元),我可賺10%利潤,看似不錯,但等到他們規模長大,學會了我這套,就自己養人做。」自認非長久之計,他轉而聽從合夥人、現任汎銓科技營運長廖永順的建議,三顧茅廬找上曾在台積電實驗室、專攻良率提升與製程的陳榮欽博士,專長互補的3人合組汎銓科技鐵三角。
考量半導體製程所需的檢測工具,又以研發端必備的材料分析含金量最高,單價動輒萬元起跳,3人一致決定直攻最高殿堂。為了招兵買馬,柳紀綸邀昔日大學同窗、宜特科技董事長余維斌入股,但沒想到此舉竟是引蛇入洞。隨著公司業績逐年成長,2009年柳紀綸接到友人來電,提醒有工程師遭買股挖角,「我嚇一跳,趕緊召來同事詢問,沒想到對方臉色大變,丟下一句『這我不知道,我去打一下電話』,就腳底抹油跑了!」

經營權險丟 改制留人

這一切來得突然,甚至連轉圜餘地都沒有。柳紀綸這時才知余維斌已默默收購5名員工持股,只要再有人賣股,經營權就易主。
當時在南科跑業務的陳榮欽立刻飛車趕回新竹總部,他坦言:「人是我找來的,心理上多少有虧欠。印象中我從沒跟男人擁抱過,當時跟柳董抱了一下,互相打氣。」柳紀綸立刻啟動安撫機制,陳榮欽連夜坐鎮實驗室指揮。
汎銓科技獨家開發低溫原子層鍍膜專利技術,可避免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束導致樣品坍塌,成為5奈米以下的關鍵材料分析技術。
儘管亡羊補牢挽回變天局勢,但5名工程師出走,產能驟降,成為汎銓科技16年來唯一虧損的一年,EPS負0.5元。柳紀綸正面看待挫折,他冷靜分析:「草創時,我多在外跑業務,實驗室交給幹部運營,經過這次亂流,我導入生產計畫排程,不再是純實驗室運營,反而因禍得福脫胎換骨。」
他進一步解釋,傳統媳婦熬成婆的資歷晉升制,往往使資深者轉往管理職,「這就像開餐廳,高薪聘來主廚卻不讓他專心煮菜,還本末倒置(叫他)跑到前台點菜,我打破這模式,讓高手回歸第一線實驗室。」
柳紀綸(右)做事講求效率,他從不用祕書,也規定主管做會議紀錄不能花超過15分鐘。
至於接單排程,則依客戶市場未來性與價量訂出規則,交由專人負責,「在汎銓不會因哪個業務說話大聲,或和工程師有私交就能插單,所有機台設備與人員按表操課,就算是主管也不得動手腳。」釜底抽薪的變革,讓業務在面對客戶時,不再有弄錯交貨期的困擾。
堅持能力比資歷更重要,柳紀綸進而推出「以量計價」的年薪計算準則,「我每天統計工程師產能,人人都能推算出自己的年薪,每月我會秀出排行榜,大家知己知彼、互相激勵。在汎銓,很多工程師年薪比主管高,資淺者願意拚、速度越快,薪水自然超越老鳥,這就像我從小幫媽媽做手工,每天做多少記起來就是當日報酬,不用羨慕別人薪水高,肯拚就有。」

關鍵分析術 超車閎康

柳紀綸還找高手自行開發媲美銀行系統的資料庫,讓客戶透過電腦、手機隨時掌握委託案進度,也便於廠商稽查,「4年前張忠謀的退休午宴,有廠商上午來稽核,原本擔心趕不上歡送會,沒想到我們只花一小時就完成,高效率讓客戶讚不絕口。」
工程師操作聚焦離子束顯微鏡,進行高難度晶背電路修補。
除了築起護城河,汎銓科技還在專業領域急起直追。「這行需累積操作經驗值,在28奈米之前,我們確實技術不如閎康,導致成本較高,前10年追得很辛苦,常因貴了3%、5%,導致客戶轉單。」柳紀綸總以龜兔賽跑精神勉勵團隊,「半導體廠不斷精進製程,想做他們的生意,必須早一步研發出分析方法,在客戶一提出需求,我們就有技術拿出手,才能從市場脫穎。」
為了建構實力,陳榮欽領軍的碩、博士菁英研發團隊,每天不負責前線生產,專門陪業務出門,從聊天討論中挖掘商機。柳紀綸強調:「像是現在5奈米、3奈米不可或缺的極紫外線、低介電係數材料分析技術,我們的研發團隊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而這2項關鍵材料分析技術,也讓汎銓科技在2018年正式超車閎康科技。

不一味求大 只做最強

「我們的工作是幫客戶保持樣品、製程的原貌不失真,讓客人能清楚判斷是哪個環節出問題,進而加以改善。」柳紀綸說明,隨著晶片越做越小,材質變薄、變軟,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所打出的電子束易導致樣品坍塌,影響分析判斷結果,為了解決這項致命問題,團隊花3年開發「低溫原子層鍍膜」專利技術,「這就好像幫樣品穿上一層盔甲,讓材質不容易塌軟,目前極紫外線、低介電係數材質的材料分析都必須用,這個只有我們做得出來。」靠著這項絕對領先優勢,讓汎銓科技吞下業績大補丸,去年利潤成長95%。
汎銓科技利用反射式光學顯微鏡設備,檢測封裝試片。
跳脫價格戰後,柳紀綸也一改過去自給自足模式,盼借助資本市場,添購設備、網羅人才,擴大在故障與可靠度分析市占,提供一條龍服務。擷取奈米碳管強韌、可無限延伸的特性作為公司LOGO,「我不會把公司帶向一味求大,但我一定是最專精、獲利能力最強的。」
柳紀綸自詡是半導體產業革命不可或缺的智囊團,受訪時突遇有感地震,他打趣稱:「地球人一起跺腳,不一定會發生地震,但汎銓進度延後,半導體研發時程起碼會晚一年。」
柳紀綸(右)會排除萬難參與兒女的大小活動,被女兒暱稱是全家的「阿綸司機」。(柳紀綸提供)

後記

50年洗碗專業戶 寵妻兒無極限

柳紀綸每天清晨5點在工作群組下指令,本以為工作狂恐無暇兼顧家庭,誰知他樂此不疲身兼全家的司機與洗碗工。身為資深暖男,創業16年來從不應酬,天天陪家人晚餐,還包辦洗碗盤重任,自豪「我從小洗到大,是50年專業戶。」全家感情好,女兒在成大醫院當醫師,休假時,董仔必開車赴高鐵站接送,幫女兒提行李、開門,被暱稱為「阿綸司機」,就連拍照都會下意識避開年輕貌美的女同事,永遠把太座放在第一位。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