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勝析引力番外篇】撿別人挑剩的難題做 他不到40歲拚出上億身價 汎銓科技董事長柳紀綸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從小的家庭環境教育,養成柳紀綸務實性格,創業以來,他專撿別人不願意做的環節,肩負整合重任,讓汎銓科技的組織發展更堅實強大。
從小的家庭環境教育,養成柳紀綸務實性格,創業以來,他專撿別人不願意做的環節,肩負整合重任,讓汎銓科技的組織發展更堅實強大。
出身高雄藍領家庭、排行老么的柳紀綸,從小幫母親做家庭代工,養成務實性格。大學念淡江物理系,退伍後進入半導體產業,歷經產品工程師、製造部主管,同儕中不乏台、清、交等名校碩博士高才生,他不諱言:「我自認在技術面的紮實度不夠,剛好製造生產部有缺人,主管看中我的整合與協調能力,把我調派到資材部。」或許是從小家庭環境訓練,柳紀綸不僅不挑工作,甚至願意撿別人挑剩的難題來做,成為主管眼中「使命必達先生」,不到40歲就爬升一級主管,靠實力拚出上億身價。
「我小時候完全沒有創業夢,父親在台灣機械公司操作廠房內大型起重天車,母親車牛仔褲、衣服、手套做家庭代工,所以我從小就要幫忙。」柳紀綸回憶,自己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但和姊姊一樣沒特權,每天放學都得幫母親做各種加工,從小到大沒參加過任何一次校外教學。
父母雖鼓勵孩子靠讀書脫貧,但柳紀綸念起書來十分「挑食」,高中時,數理成績出色,拿到全高雄市排名前3名的愛迪生獎,但大學聯考只考上私校淡江物理系,直到當兵、就業人生才有了截然不同的轉變。「當兵時要寫專長,我幾乎寫不出來,最後勉強寫了一項數學,我就被部隊挑去管財務。」柳紀綸笑說,這段經歷讓他學到財務概念,自己做的進銷存帳務管理還拿到全師第一名。
進入職場後,第一份工作先是在聯電擔任產品工程師,柳紀綸坦言:「這領域人才濟濟,碩博士很多,我覺得自己在技術面的紮實度不夠,當時剛好在製造與生產部門有職缺,我就被拉過去。」工作第3年,柳紀綸就走向生產管理,之後轉任聯詠科技資材部,負責整合調度。
或許是從小家庭環境的訓練,在職場上,柳紀綸從不挑工作,甚至願意撿別人挑剩的難題來做,成為主管眼中的「使命必達先生」。「遇到困難瓶頸,我會告訴老闆有幾種解決方案,各自的優缺點以及會產生什麼影響。」不只找出問題,還提供解決策略,讓他一路從基層爬升一級主管職,不到40歲光股票分紅,身價就已破億元。
「人家說態度決定高度,我喜歡用正面態度做事的人,我也常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同仁,不能只是說出問題,還必須分析清楚、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這一套做事方法我希望能潛移默化,套用在汎銓科技所有同事身上。」柳紀綸說。
在聯詠科技任職12年,他從未陪家人出國旅行,隨時都在待命,「2005年左右台灣IC設計產業很蓬勃,隨便投資一家獲利都可翻20、30倍,聯詠也有幾位研發人團跳出去自創IC設計公司,我那時有點大頭症,也想改善生活品質、多點時間陪家人,就自己創業開了一家服務IC設計公司,幫他們投片。」
然而好景不常,沒多久,他就發現這套商業模式被取代性高。「這些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需要靠我服務,投1片晶圓要花1,200美元,我可賺10%利潤,看似不錯,但等到他們規模長大,學會了我這套,就自己養人做。」不夠紮實的獲利模式,迫使柳紀綸必須另謀出路。
他轉而聽從合夥人、現任汎銓科技營運長廖永順的建議,三顧茅廬找上曾在台積電實驗室、專攻良率提升與製程的陳榮欽博士,專長互補的3人合組汎銓科技鐵三角。
「其實現在的半導體生態和十幾年前大不同,如今產業走向大者恆大,小型公司很難生存,要嘛掛掉、要嘛賣掉,我一路走來就是傻傻地做。」柳紀綸強調,創業十幾年來,自己保持在聯詠科技的習慣,專撿別人不願意做的環節,肩負整合重任,看頭看尾,把所有環節流程串聯起來,讓組織發展更堅實強大。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