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威宏併購運動包袋及高爾夫球袋生產製造商德御越南,董事長洪永裕直言就是要填補精品輕奢包造成的坑,「中美貿易戰,接著疫情,工人跑掉、匯率問題、訂單取消,這些都足以讓一個企業一槍斃命,我們已經被打了十幾槍,找不到比現在更悲慘的。」
【頭家開講】半百才創業 他搶救瀕死企業擴版圖成包袋大王 威宏控股董事長洪永裕專訪

運動裝備及精品包袋製造商威宏控股,是Armani、LONGCHAMP、TUMI等輕奢包、行李箱的代工業者,董事長洪永裕曾是鞋材大廠南良集團執行長,他從基層業務做起,拿下Nike、adidas等客戶包材訂單,50歲離職,從頭開始,現已是世界前3大包袋大王。
中美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爆發,威宏去年業績較前年掉了4成,靠著併購代工Nike包袋的德御越南公司,加上歐洲疫情回穩,今年至7月累計營收達30.8億元。雖然貿易戰與疫情打亂布局,卻也像在最慘的時候幫事業打了預防針,未來再糟,洪永裕都有自信可以從容面對。

洪永裕小檔案
- 出生:1955年(66歲)
- 家庭:已婚,育有2子1女
- 現職:威宏KY董事長、廣德公司董事長
- 學歷:成功大學外文系
- 經歷:南良集團總管理處執行長、廣德集團執行長
- 座右銘:沒有框架才能接受新的東西
- 經營心法:要通才式的全面管理,不是專才管理
箱包訂單蒸發 越南廠馳援
新冠肺炎爆發,歐洲封城,包袋與行李箱訂單幾乎瞬間消失,「Armani、LONGCHAMP、TUMI這些層次愈高的品牌都走實體店,他們受傷很重,我們也傷很重。」面對大環境動盪不安,洪永裕處變不驚,口吻平靜,大抵是德御救援成功。
德御是他練了好一陣子的兵,「3年前越南暴動,我們幾個股東買下被放火燒的工廠盤整,成立德御。Nike年產3千萬個包袋,其中1千萬個是德御做的,去年營收3千萬美元。」加上近日歐洲疫情回穩,包款訂單漸漸回籠,威宏7月營收4.7億元,今年累計營收達30.8億元。

這不是洪永裕第一次併購,只是過去都在救人,不若這次是自救。他詼諧又犀利地比喻:「很多是在加護病房,通知明天要斷氣的,那種我們也收。像主要代工輕奢精品包的宏盛,我晚3天進去它就倒了。當時負債2千多萬美元,管理也有問題,我花半年整頓。」願意出手幫重症患者續命、納入麾下,主因是要增加多元性。
「企業要做成一顆球,不能是一個面。各個產業鏈都要有,都是一個點,點組成球,受攻擊時比較不容易死。」除了威宏,洪永裕也是廣德集團董事長,總部位於大陸東莞,關係企業包括20多家上下游廠,1年生產包袋超過上千萬個,是全球前三大包袋製造業者,年營收最高達新台幣2百億元。

今年66歲的洪永裕,畢業於成功大學外文系,父親是公務人員,在那年代穩定卻不算富裕,為了賺零花,他沿街幫人叫賣雜貨、化妝品。
之後洪永裕運用自己的外文專業,幫一些小工廠當翻譯,畢業後進入貿易公司,「當時很多中東、非洲的客人來台灣找產品,給你一個menu,就去找他要的東西,找廠、報價。」一年多後,一家美國家具業者上門挖角,他當上副總,月薪近5萬元,年少頗為得志。
謝絕酒場應酬 跳關找品牌
「做了4年,台灣鞋子產業開始起來,那是仿冒最嚴重的時期,跟幾個合夥人一起做,銷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因為是仿的,要自帶皮料,1993年工廠燒掉,所有賺來的家當也全燒掉,損失4千萬元。」當時他29歲,新婚不久,家裡收入只剩妻子當老師的薪水,「貧窮夫妻百事哀。1個月還好,2個月就出現問題,開始爭吵。那時覺得自己沒有老闆命,還是吃人頭路好了。」
急著找工作的他,因此進入鞋材大廠南良集團。據點在台南的南良,當時想在台北成立貿易部,「剛開始什麼也沒有,就我一個人跟一張執照。」像朝廷派將軍出征,但糧草要他自想辦法,洪永裕沒有後路,只能隻身往前衝。

「過往紡織業者在台北大稻埕走的是『武市』,靠盤撋、應酬,大家在酒家解決問題、做生意。」偏偏洪永裕不好這味。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就找跟自己頻率相同的管道,「我在乎布有沒有毒?有沒有經過安全測試?工廠不理這一套,可是品牌要。」
於是洪永裕跳過工廠與貿易商,直接找上Nike,「以前南良的鞋材就有進Nike,我是把包材、成衣材送去給他們認證。他們很嚴格,如果布料過不了關,我就必須再去找其他供應商做。」打完勝利的一仗後,性質差不多的客戶如adidas、PUMA也會願意合作。
半百辭職創業 惜情攻配件
從一人公司到集團執行長,洪永裕在南良20年,開拓不少疆土,50歲時卻決定辭職,「早期台灣傳產就像一條釣魚線,掛著一百個鉤子,丟進水裡,有的落空,有的勾到,但企業最後一定要整合,雙方經營想法上就有落差。」幸好汗馬功勞沒白立,過去從無催生到有的廣德、曜良等公司,透過股權分配,成了洪永裕的事業體。
10多年前洪永裕西進設廠,惜情不願與老東家、舊客戶競爭,選擇切入成衣、鞋廠不做的配件產業,像是運動護具、手套、高爾夫球包等區塊,「這算是運動產品中比較冷門的,大公司比較少做,我們進攻這一塊競爭相對比較少。」2004年威保成立,不久後併購宏盛,2016年威宏在台灣掛牌上市。這幾年,洪永裕還併購了泰國TWT-TUMI箱包生產商、德御越南,在包袋世界翻身成王。

很多人以為他做包包,一定很懂,負責運籌帷幄的洪永裕坦言對公司產品根本不熟,「很多產業做得起來,是因為我們不懂。一個包包丟到生產線,老師傅看一下,就知道大概怎麼做,但我不會啊!」「拆!」第1步怎麼做、第2步做什麼,將SOP做出來,架構、流程訂出標準,「這些基礎功練扎實了,可能第1年、第2年都輸,到了第5年我們就變得很內行。」
這些年,傳產紛紛轉進東南亞,洪永裕仍沒棄守中國城池,他深信「鐘擺效應」,「中國土地那麼大、人那麼多,你覺得現在是低點,但以後會不會回到高點?」但中美貿易戰開打、疫情爆發,卻也讓洪永裕思考,不只品項要多點經營,生產基地也是一樣。
「3年前美國對中國課重稅,我們把部分產線轉移到越南,最近越南遇上疫情,幸好柬埔寨還有廠,現在產能快跟中國差不多。」未來洪永裕預計前進印度、印尼,「中國環境變化太大,跟美國的關係、疫情…,我們希望不要撤,但若真的不行,還能有備案。」
疫期動手重整 化險為助力
世態動盪,洪永裕不覺得盡是壞事,「之前太平太久了,我最怕看到公司像烏托邦那樣一片祥和,這樣沒免疫力、沒抗體。」被迫休兵時,他幫公司reset(重新啟動),訂出SOP、生產線半自動化,納入3D繪圖等,讓人力精簡、更快上手,也讓顧客能在最短時間看見成品。這些布局不只能止血,也能為持續壯大的事業版圖鋪路,「未來要類似中央廚房的架構,擴廠2、3天就可以投產。」

這2年的混亂,像是替事業注射疫苗,洪永裕對未來很樂觀,「以後風險管理會更好,之後中國有狀況,也不會像去年守不住。」他也笑說:「不會有比這個更慘的了吧?即使有更慘的,我相信我們也可以應付了!」
後記:你敢開我就敢給
洪永裕做生意不走盤撋路線,與員工也維持等距關係,「我跟員工是不social的,有感情就會沒有是非。」他話說得直接,老闆與員工更像是各取所需,員工表現做到一定標準,公司就該給他應有的待遇。有人上門應徵,問薪資多少,「我說我們沒有設限、沒有門檻。對方開口6萬元,Why not?」但要拿高薪也要有能力,他只給3個月時間,若沒能達到他的要求,可是會直接請對方走人。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