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跑馬拉松悟投資 工程師不上班照樣月入10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阿福說,投資就像跑馬,必須要靠穩定的配速才能到達終點。
阿福說,投資就像跑馬,必須要靠穩定的配速才能到達終點。
49歲的阿福是熱愛跑馬的工程師,他說,投資就像一場馬拉松,在這個賽道上有3大成功關鍵: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定期量化分析、不定期質化分析。就是因為不間斷給予補給,阿福在積極投資6年後,去年資產達到2千萬元,包括股息和操作股票價差,每月有10萬元收入後宣告退休。如今他成了家庭「煮」夫,也打算當導遊,希望開啟新一階段的人生。
「投資就像是一場馬拉松!」49歲的阿福笑說,40歲後因為健檢紅字增多,讓他開始「跑馬」,「馬拉松長達42公里,跑者要擬定配速策略,而且還須面對顛簸路況、防止可能的腳抽筋。」阿福說,幾場馬拉松跑下來,領悟到投資就像跑馬,靠穩定的配速才能到達終點,他因此自創了一套「配速持股」哲學。
 

鎖定產業 主動追蹤

「現在我的主動投資占8成,不過,太太當老師、再教6年就可領月退俸,到時我會增加ETF這類被動投資的比重。」去年資產達2千萬元時,包括股息和操作股票的價差,每月有10萬元收入,阿福因此決定提前離開職場,而他持續在幫持股做配速,現階段著重快速成長,年報酬率可達12%。
阿福是巴菲特的信徒,尤其喜歡食品與環保類股,「民以食為天,景氣再怎麼不好,還是要吃,尤其可反映通膨,廠商多半獲利穩定。」另外,阿福指出,廢棄物處理需求大於供給,最重要的是,某些廢棄物廠商需有執照,有些還投資循環經濟產業,可寧衛就是一例;「還有像崑鼎專長回收再利用,將半導體製程中的廢液純化後再利用,隨著半導體業不斷擴廠,這樣的公司當然吃香。」
崑鼎的業務是將半導體製程中的廢液純化後再利用,是阿福看好的環保股。(翻攝自崑鼎電子報)
鎖定產業後,阿福會開始檢視財報,並且主動參加法說,還勤於逛展覽活動,量化與質化同步進行,就是為了確認手上的持股獲利按預期速度前進。
心法一:確認財報數據 ROE需大於15%
阿福提到,檢視財報時,他會先看損益表中的營收、獲利、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稅後純益率,「營收須連續3個月都優於去年同期,獲利與三率也不能衰退。」
「最重要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股利政策要符合標準,因為ROE能衡量一家公司替股東賺錢的效率,股利則是我持有的動力。」阿福對ROE的標準為,近5年每年都大於15%,近4季也要大於15%,且持續成長;股利政策則為近5年現金股息穩定成長。
檢視財報,阿福最在意股東權益報酬率,必須近5年大於15%才符合標準。
6年前,阿福用上述指標,陸續選出12檔台股,包括鮮活果汁--KY、德麥、中華食、統一超、全家、日友、可寧衛、崑鼎、台積電、敦陽科、大地KY、中保科,「尤其鮮活果汁--KY,近5年ROE在23%至32%,數字亮眼。」
鮮活果汁-KY供應多個知名連鎖餐飲系統,其中包括CoCo手搖飲。
心法二:算出合理股價 低於合理價加速買
選定個股後,加碼與否看股價位置。「我認為的合理價是用近4季每股盈餘總和乘以近3年平均本益比。股價低於合理價可買進,幅度越高越要加速買;反之,若高於合理價就停止買進、甚至賣出。」
「不過,配速持股不容易,因為它違反人性。就像跑步遇到抽筋一樣,如果投資遇到大跌,一定恐懼,這時候必須靠耐心與紀律,才能衝過終線。」阿福舉例,去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時,當時中華食股價來到76元,本益比21.7倍,低於過去3年的24倍,「此時要勇敢去接。當然這必須在股市實際練習幾回後,才有辦法上手。」
相對來說,當今年第一、二季中華食毛利率降低,雖然公司表示是原料黃豆上漲所致,不過,7月漲價3成後,毛利率雖回復,但營業額下降。「計算近四季每股盈餘為3.67元,再以近3年本益比評估,合理價為98元。」阿福於是從9月初分批減碼,賣出價在139至150元間,至今已減碼8成,「我會等股價低於百元再買入。」
民以食為天,且食品可抗通膨,中華食是阿福關注的個股之一。
心法三:質化檢核標的 勤跑法說參展
為了追蹤持股狀況,阿福除參加股東會外,還勤跑法說及公司相關活動,「像我買進德麥後,特別跑去逛烘焙展,我記得2018年德麥展出『髒髒包』,現場試吃民眾大排長龍,可以看出市場反應佳。」阿福說,他更因為經常參加股東會,而與德麥總經理認識,「他還找我喝咖啡,暢談公司發展。」
買入德麥後,阿福特別去逛烘焙展,以了解民眾對產品的反應。
 「財報可看到數字,但不知變化原因,跑法說可以釐清很多事情。」他舉例,2016年報載德麥在中國的毛利率下降,財務長在法說會中說明是因在中國產品策略致成本增加、毛利率下降,但這是為求長遠在中國的布局,「如果沒有聽公司的解釋,我可能會因一時數字變化而判斷錯誤。後來德麥毛利率確實回升,證實公司是犧牲短期利益,追求長期發展。」
拿到第一手資訊後,阿福會大方地在網路上分享參與感想,常與阿福交流的黃城家住南部,無法常參加股東會、法說會,「福哥都會到現場,把公司說法及活動狀況做整理歸納,讓我在投資時很受用。」
 

鑽研財報 不靠媒體

「過去我的投資訊息都是來自媒體,也買權證想要以小搏大,但這種操作方式,讓人精神耗弱。」回憶2015年前的投資,阿福苦笑說,簡直就是瞎忙,「期間還遇過2000年與2008年股災,當時雖只是小資金操作,但一看到新聞報導股價可能持續崩跌,當晚就睡不著,第二天一早緊張地掛好單、希望趕快賣出。」最後的一擊算是2014年的南港輪胎,「也是看媒體報導搶進,最後認賠全部賣出,雖只損失20多萬元,但也是難受。」
之後阿福不再靠媒體訊息投資,而是自己鑽研財報,去年當資產達2千萬元時,有了離開職場的念頭。阿福的妻子笑說,她對財務沒太多想法,倒是之前丈夫健檢得知有脂肪肝,讓她很擔心,「辭職雖少了份固定收入,但看他現在每天生活作息正常、回復健康,放心多了。而且有人負責煮晚餐,下班後不用趕著回家做飯,蠻有生活品質的!」
「我現在不僅每晚準備4道菜晚餐給家人吃,還日跑半小時,另外,我今年3月已通過導遊執照的筆試,有機會成為導遊。」阿福開心地說。不過,更讓他開心的是,近來股市因為量化寬鬆即將退場而出現大震盪,「股災就是撿便宜加碼的時候,千萬不能浪費啊!」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