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番外篇】平台大戰 台灣隊如何突圍?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Lootex共同創辦人呂季潔(左)、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右)。
Lootex共同創辦人呂季潔(左)、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右)。
疫情與熱錢加速虛擬世界的交易,NFT(非同質化代幣)這種新型態的創意商業模式,也隨著大品牌、大明星的加入,火熱起來。幣圈的新世界遠征隊(全文完整閱讀),理想高昂,派對歡騰。另一邊,有心改變產業環境的六年級生,早在這波熱潮之前已從音樂創作與遊戲出發,希望搭建更公平的平台。

OURSONG:降低數位收藏的門檻

「接下來是平台大戰了,」三級剛解封,跟OURSONG共同創辦人、Echo回聲合唱團的主唱吳柏蒼約在木柵的工作室,聊起今年的NFT熱潮,他有感而發。疫情前,他才買一台32軌錄音器材,結果塵封至今。疫情在家的日子,他除了每天視訊會議、陪小孩,就是滑手機看NFT,收藏也暴增,還開了自己的線上展覽空間。
2019年創辦的OURSONG,原是KKBOX集團旗下投資公司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新創,現已是台灣最大音樂內容數位收藏交易平台,在台灣、日本、東南亞,吸引不少創作者與他們的粉絲。
「我們的初衷是希望把歌曲的單價,也就是『收藏價值』找回來,」走過靠燒錄機發創作合輯、宿網MP3、唱片業的黃金年代,吳柏蒼曾期待,網路普及可以為創作人帶來更多的聽眾與收益,但音樂串流平台與大型社群平台強勢崛起,讓創作者更難直接從歌曲獲得該有的回報。
2016年,吳柏蒼離開一手創辦的iNDIEVOX與StreetVoice資訊長的職位。差不多那時,他接觸比特幣與區塊鏈,做獨立音樂的他,被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概念所吸引,還考上以太坊開發人員的證照,「NFT賦予創作『擁有權』的意義,也是數位世界第一次能把內容資產化的方法,」吳柏蒼解釋,「網路社群平台不應該像現在這樣,按讚是空泛的,平台告訴創作者,反正你的內容賣不了錢,不如放我這,要嘛分到廣告,要嘛透過流量衍生業配、贊助…但創作內容,本身應該就有價值,只是我們要找一種方式讓它被彰顯出來。」
吳柏蒼為了完整體驗整套的NFT Drop,以兒子迷戀的木星為靈感、NASA太空船錄的聲響做為演算法變數,每天熬夜寫程式,完成《木星的自畫像》共1,047支影片NFT。截稿前,他以單幅0.01個以太幣(約台幣1,000元)開放鑄造,3小時完銷。
根據DappRader最新報告,2021年第3季,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總額已超過106.7億美元,較前一季整整成長7倍。其中,80億在全球NFT最大的交易平台OpenSea。但對許多幣圈麻瓜來說,光建立自己的錢包都有困難。
OURSONG作為台灣在地出發的平台,首要任務是「把NFT變簡單」。「NFT門檻太高,很多人聽到區塊鏈就打退堂鼓,」吳柏蒼說。在OURSONG上,創作者可透過手機,很快製作與發行NFT,消費者也可以透過刷卡或加密貨幣交易,不會因為技術被排拒在外。
此外,OURSONG也率先加入社群的功能,讓創作者與收藏者可以直接追蹤與互動,不用像多數國際大型專案,還要另外追蹤推特、進入Discord門檻高的通訊論壇。也因此,在OURSONG上,不只有專業創作者,還有許多斜槓、有趣的專案,如骨科醫生的素描、日本新銳動漫作品等,平均單價也比國外動輒上萬來得親民。

何曼莊:將NFT當成數位週邊

其中,8月上架的小說《鯨落》可說是看似與NFT距離最遠的文學,卻是作家何曼莊的一次出圈嘗試。
「我一直覺得很好笑,小說不知道何時寫完,卻在出NFT。」在紐約經歷一年封城,回台灣很快又進入三級警戒的何曼莊,在9月出國去比利時攻讀博士前受訪時笑說。
何曼莊注意到NFT是今年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的拍賣天價。她觀察,疫情封鎖後,藝廊跟拍賣會停擺,但紐約漢普頓很多臨時畫廊銷售熱絡,有錢人還是會想要花錢跟投資。而近來的娛樂風向指標韓國,許多藝人老闆也跨入NFT。發行NFT是她想做一些有實驗價值的事情,接觸不同的受眾,「NFT世界有很多人,都是我不認識的人,所以我想去那個世界看看。」
作家何曼莊。
小說《鯨落》是何曼莊正在撰寫的作品。過去幾年,她在美國的中國公司做留學顧問,見證中美蜜月期,中國人在美國最執迷的三件事:房地產、綠卡與留學。小說的主角是美國的亞裔三人組:考不上執照的律師、無戶籍的地產經紀人、學位是買來的富二代。但NFT不適合連載,更多是靠視覺溝通的產品,她以小說的「數位週邊」為概念,請設計師蔡佳豪為《鯨落》設計專屬字卡,共3款,各限量16份,購買同時可獲得一萬字的小說電子書。
《鯨落》NFT並沒有搶購一空,但銷售的部分已足以回收成本。因為何曼莊是第一個發行NFT的作家,整個計畫也像《鯨落》宣傳提前開打。問她臉書或IG分享不是能接觸更多人嗎?她認為要考慮商業模式,「免費的東西大家不珍惜,社群媒體上,如果你是習慣給很多東西的人,別人就會預期你要給很多東西,那會造成很多內心的負擔。」
很早體會創作難以維生,何曼莊建議,創作的人不要想靠NFT一夕致富,但可以把它當成新的機會跟平台,思考為作品加分的事情,「重點還是在創作本身。」

Lootex:多給大家一些自由

跟吳柏蒼同樣對數位資產概念著迷的,還有Lootex的共同創辦人呂季潔。Lootex是台灣最早成立區塊鏈虛擬寶物拍賣場,近期NFT遊戲與元宇宙話題大熱,遊戲公司歷練完整的她也成為各家媒體諮詢的對象。
「剛在門外那是礦圈(挖礦)的名人,」上樓梯時,呂季潔低聲跟我們介紹。Lootex所在東門捷運站附近這棟文青風的共享空間,一樓是酒吧,二、三樓容納許多台灣區塊鏈新創。這幾年,加密貨幣風起雲湧,誰暴富、誰財富自由的傳言時不時圍繞著他們,也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他們以為能聽到機密消息,真的加入才發現,我們就是一群很可憐的技術宅,每天很認真在修一個bug,或回應客服。」
Lootex共同創辦人呂季潔。
呂季潔是企管背景。紐約留學回台後,先在宸鴻當PM(產品經理),每天工作16小時,又累又缺乏挑戰,剛好朋友準備App創業,她毅然加入,先後待過遊戲開發商、發行商及VR公司,創立Lootex,是她發現區塊鏈可以解決虛擬寶物交易的問題,「區塊鏈數位資產的概念,讓交易市場打開,不會握在某一品牌或公司手上,它還是會在某一條鏈上,但這個鏈不屬於一間公司,而是大家的。」
然而,區塊鏈遊戲直到今年年中才走紅,Lootex成立前期,主要接企業的NFT發行委託,像是潮牌球鞋的保證書、會員卡、電影《聖人大盜》的卡牌,企業只要提供想要發行的數位資產,就能請Lootex協助發行NFT產品。近期他們也與藝術公司OneOffs合作,上架香港蘇富比潮流藝術家 ATI 泰首發NFT ⟪快樂美帝⟫。
但Lootex的平台,像是台灣區塊鏈上的ebay,一直堅持去中心化的精神。像PayPal創辦人、《從0到1》作者提爾(Peter Thiel)說的,「AI代表的是極權,區塊鏈代表的是民主。」呂季潔認為,「我們在數位極權的時代太久了,Web2.0出來的時候,大家想像不是這樣子,」她很驕傲,公司一直是純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而且到今年9月已損益兩平。
「如果有人問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我會說自由。小時候玩遊戲,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虛擬寶物不能交易?如果我現在做一個地方讓他們交易呢?就因為我多提供這個選擇給他們,人可以多得到一些自由。」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