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森週以「ローカル トゥ ローカル(Local to Local)」為主題,雖然礙於疫情無法出國,但青森縣知事(相當於縣長)三村申吾仍隔空連線,他說「ロー」既是青森方言的「好久不見」,也是「RAW」與「Local」的諧音,希望能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青森的在地美味。
RAW三度推青森週套餐 江振誠難忘懷地方媽媽味

雖然還沒法出國,但連續3年跟米其林2星餐廳「RAW」合作推出主題套餐的日本青森縣政府不寂寞,今年以在地媽媽世代相傳的鄉土料理為主軸,在主廚江振誠的演繹下,展現台灣小吃與青森飲食的相似之處,同時推廣青森的地區魅力。


江振誠在今年10月以線上考察方式探索青森美食與物產,並結合過去在當地嘗到的味覺記憶,竟意外發現三面靠海的青森鄉土料理,與台灣小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說:「即便台灣與青森距離遙遠,但同樣的食材,在不同的做法下,出於保存需求、不想浪費等因素,卻會得出同樣的結果。」

相較前2年以青森食材、四季祭典、城市美術館為主題,這回的青森週,他與深諳台灣小吃精髓的美食家葉怡蘭聯手,交叉比對兩地的精華,身為台南女兒的葉怡蘭說,「台灣的小吃也有相當細緻的一面,像台南人說『呷點心』,顯見這些食物不只是為了果腹,而是吃巧不吃飽,更多娛樂、解饞的功能。像台南的魚麵相當費工、彰化的爌肉可以精分部位,涼麵也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的一碗豆菜麵,以及融合眷村人口的四川味。」

江振誠以RAW的創新手法結合台灣與青森的鄉土料理,並擷取青森縣的津輕、南部、下北3大地域的經典菜色,有如上了一堂青森地理和物產課。

小氣南部藩主造就三角蕎麥麵 意外疊合隱藏版台南魚麵
位於青森縣東南方的南部地方,因為夏季冷涼,不適合種稻,因而成為知名的蕎麥產地,同時也是全日本大蒜、牛蒡、芋頭生產量最多的地區。
打頭陣的「阿房宮菊花拌核桃醬」是南部地區的鄉土料理,這種食用菊花源自京都,口感嫩脆帶甜,當地人喜歡用核桃醬、蒜泥、木棉豆腐拌它,讓江振誠想到台灣涼麵的蒜泥胡麻醬。RAW的版本用三杯醋晶凍裹住涼拌菊花,嚼得到核桃顆粒,還有巴西利油的清爽。

盛產海鮮的南部地區,還有一道奢侈的漁夫料理「草莓煮」,是用清湯煮鮑魚和海膽,因為海膽燙過後粒粒分明,有如鮮黃的野草莓而得名。江振誠笑說:「我在當地看到他們下海膽像下麵一樣,一碗裡面有半碗是海膽,問他們『真的可以這樣出嗎?』這一碗在台灣大概要賣2,500吧!」

草莓煮用海物的鮮為湯提味,讓葉怡蘭想到台灣的苦瓜蛤蜊排骨湯。「台灣人很懂得用鮮味平衡苦味,蔭鳳梨苦瓜雞湯也是一樣的道理。」RAW把排骨肉、蛤蜊肉藏在層層疊疊的白綠苦瓜片下,周圍妝點海膽和蛤蜊湯,雖然不像草莓煮那樣豪邁,卻有台灣的親切感和回甘。

據傳江戶時代的南部藩主太愛吃蕎麥麵,規定百姓必須上繳所有麵條,一般人只能吃邊角麵皮,因而產生了「三角蕎麥麵」的吃法。江振誠說,他在高雄看到整片不切成條的台南魚麵,腦中便與三角蕎麥麵重疊,他用土魠魚漿搭配黑蕎麥麵皮,以及當季的黑松露,佐以白味噌、金山寺味噌和蒜泥,豆醬甘鹹呼應土地香氣,夾著海魚的鮮醇。
鄉土料理反映津輕豐饒物產 地方媽媽讓江振誠印象最深
津輕地區是日本著名的豪雪地帶,也是物產豐饒的穀倉,著名的青森蘋果、青天霹靂米都產自此地,催生出豐富的特色料理。

江振誠最滿意的一道菜,是改造津輕地區盛行的漁夫料理「嫩昆布飯糰」,這種飯糰以未滿1年的生昆布包著米飯再對摺成半月形,讓江振誠直覺想起台灣刈包。「這種昆布質地如豆皮,非常細緻,但總覺得澱粉就是要搭配肉類,就像台灣的爌肉飯或刈包,一定要夾塊爌到發亮的肉!」他用澳洲和牛的牛小排,低溫烹調後搭配旨味醬,飯糰裡的青天霹靂米則拌了乾燥昆布,「雖然我在做菜前都會在腦中演練校對數百次,但卻是超出我預期的好味道!」江振誠笑說。

江振誠說:「我在津輕嘗到一群媽媽做的鄉土料理,味道最令我印象深刻。她們本著惜福的概念,會把花枝的邊角料加上蔬菜炸成餅,雖然形狀不同,卻跟台灣的花枝丸很類似。」RAW的版本在底下鋪上燉飯,並加入鮑魚唇、鮑魚肝等邊角料,既增添濃厚海味,也呼應了珍惜食材的精神。

在冷藏技術不發達的年代,當地人會在魚季時,用糠和米麴醃漬保存鮮魚,發酵產生的乳酸是天然的抗菌劑,也增添了爽口的酸味,中文的「鮓」、日文的「鮨」都是這種調理法的衍生。葉怡蘭說:「台灣原住民也很有保存飛魚的智慧,像達悟族會用鹽醃、日曬、煙燻,阿美族則會用月桃葉燻,增添草本香氣。」RAW用月桃葉包著飛魚乾與醋飯火烤,是致敬原住民的粽子「阿拜」,但打開時有煙燻香氣,添上麴醬和3種魚卵,又很像押壽司的原型。

江振誠說,台灣有將地瓜、芋頭、南瓜等蔬菜蜜成甜點的做法,津輕地方也有「甘煮時蔬」,讓他想到法國菜中也會用奶油醬和甜白酒燉蔬菜,RAW雜揉三地做法,搭配肥肝,讓蔬菜的大地香氣有了腴潤底氣。

下北地方竟吃紅豆湯圓配鹹湯 RAW版加入客家元素
餐會的尾聲,也用了下北地方的鄉土料理「雞卵(けいらん)」,以糯米糰包裹紅豆餡,做成雞蛋型而得名,據傳是來自京都的做法,但這青森版的紅豆湯圓,在當地配的卻是海味鹹湯頭。「青森人很喜歡這種甜鹹搭配的吃法,讓我想到客家的鹹湯圓。」當季的松茸熬湯底,搭上台式客家炒料,妝點油菜花、鴨兒芹、韭菜,一顆紅豆湯圓浮中央,是頗呼應冬至的一碗湯品。若不說,還真不知道台灣與青森有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

最後的甜點,則用大稻埕老舖台北堂做的最中餅殼,夾著南瓜、栗子餡、油封柑橘和巧克力,融合千層派和歌劇院巧克力蛋糕,搭配紅豆、焙茶、花生澄清的飲品,以及糖煮青森蘋果佐蔗片冰,留下清爽不膩又切題的結尾。
疫情何時能落幕雖仍不明,但未來若能出國了,想去青森該怎麼玩?江振誠笑說:「不妨就遵循青森週的腳步,先品嘗在地食材,再體驗四季祭典,接著走進青森的美術館,最後深入探索最道地的鄉土小吃吧!」

RAW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301號
- 電話:02-8501-5800
- 營業時間:11:30~14:30、18:00~22:00,週一、二公休。
- 網址:https://www.raw.com.tw/
- 刷卡:可。收1成服務費。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