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27歲就管理近9位數的資金部位,這心臟要非常強大吧?」面對記者突如其來的問題,小P顯得不知所措,沉寂一段時間後,他謙遜地說:「比我厲害的人真的很多!」羞澀寡言,是小P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同於其他投資達人,採訪當下會與初次見面的記者寒喧問候,小P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得出有些不安。
【達人理財】緊盯超級大戶動向 27歲財會男追籌碼滾8千萬

年僅27歲的股市小P,有8年級生在投資上敢衝、敢押的操作性格,不一樣的是,他的「衝」絕不盲目、「押」也有策略,因此在10年間,將300萬元本金滾出令人稱羨的8千萬元資產。值得一提的是,小P雖有雄厚的財會背景,選股時卻不篤信財報,因為他認為籌碼和市場共識才是推升股價的原動力。
股市小P投資小檔案
- 本名:詹宗霖
- 出生:1994年
- 學歷:台北大學財政學系
- 現職:全職投資人
- 投資心法:以本益比及消息面催化劑選股,搭配價量技術及籌碼動向,尋求「市場共識」推進股價的力量。在突破均線及爆量紅K的第一時間切入,並嚴設10%的虧損控制。
但一提起投資歷程,小P卻像是變了一個人熱情說道:「我人生最大的興趣就是股票,除了看盤,每天會花5個小時以上做研究,這當中能找到很多有趣的事。」他的朋友、手握上億元資金的投資高手胡升鴻,就笑稱小P總是在「跟股票談戀愛」,連通勤都不時瀏覽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重大訊息。
而小P跟股票談戀愛,不走細水長流的路線,他不但敢押且強調效率,「資金必須放在最具漲勢的個股上,積極地換股操作,才能把部位快速滾大。」秉持這樣的邏輯,小P將起初投入市場的300萬元資金,在10年內翻了數十倍,如今已達8千萬元。

在操作上,他習慣以基本面、技術面及籌碼面分析進行綜合評斷,方法是廣泛蒐集新聞資訊,並且在盤後研究籌碼變化,「股價上漲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人砸錢進去買,這可以從成交額排行中找到『市場共識』。」小P透露,一旦買進的股票在市場上形成共識,約一季的短線波段操作都能創造近3成的報酬率。
步驟一、從基本面篩出潛在黑馬股
基本面部分,除了探究產業週期輪廓外,小P首重本益比,透過比較相同族群間的差異,找出本益比偏低的黑馬股,期待未來產生「比價效應」。
他以太陽能上游公司中美晶為例,指出過去中美晶本業「虧損連連」,主要獲利來自認列子公司環球晶收益,直到2019年第二季,公司一口氣認列潛在損失,並在往後的一年間每股大賺10元,消除市場對公司獲利能力的疑慮。小P因此套用環球晶約14倍本益比,計算出中美晶股價有機會來到約150元。

步驟二、觀察技術面關鍵訊號進場
由於價量是「市場買單」的先行指標,即便本益比再低,若是沒價沒量都不構成立刻進場的理由,所以小P會等到股價出現突破均線糾結型態或帶量的長紅K棒時,跟著盤中大單搶進。以中美晶為例,2020年11月初股價突破均線糾結,小P馬上以101元進場,1個月後順利攻上目標價150元。
另外,他舉2021年正夯的電源管理IC為例,上半年股王矽力---KY及同為興櫃股的力智股價水漲船高,但來頡卻是沒量沒價,本益比甚至只有同業的一半,直到8月初市場資金進駐,拉出第一根長紅,「一定是有人發現來頡很便宜進去敲,當天漲10%還追進。」而小P等待半年時間,來頡出現「量先價行」的爆量紅K,在股價突破130至160元間陸續進場,直到達成同業本益比約40倍、350元目標價後獲利出清。
步驟三、追籌碼動向確認市場共識
進場後,小P會於盤後參考包括法人、本土大戶等主力買超情況,如果後續2至3日持續敲進且股價如預期上漲,便會分批加碼,「這樣陸續進場,還可以避免假突破招致重傷。」
「有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分點堪比投信,如果大戶加上法人同時買進,那會是『上上之選』,因為2個一起來,更有號召力。但若上漲數天後,股價卻出現向下轉折,也不需太慌張,此時可觀察有無重量級法人或大戶低接。」他解釋。
小P舉例,2021年10月底,外資在華航下跌過程逢低承接,指標性本土大戶如國泰等分點持續買進,當28日股價一舉突破均線糾結且帶量出現長紅K時,在市場共識推升下,引起外資、投信連續十多日同步買超的共鳴,「像這次的交易就有機會賺到5成大波段獲利。」
儘管小P在操作上積極、敢押,但他仍強調分散風險的必要性。「2018年曾將2千多萬元重押在2檔個股上,其中一檔竟遇到連續3根跌停,慘賠300萬元。」這傷筋動骨的血淚經驗讓他體悟到,當資產規模達500萬元以上時,一定要布局10檔左右不同產業的個股。
「進場的條件可以設得很複雜,出場的條件要越簡單越好。」小P表明「破壞遠比建設來得容易」,所以賣股時他不預設立場,「只要看到股價陸續跌破5日、10日或20日移動均線,或跌逾6至10%時,我會趁損失擴大或獲利縮水前趕快走。」
綜合評量 不單看財報
年紀輕輕就已成為專職投資人,小P表示與家人在電子業工作有很大關係,「以前小時候聽大人談話,會發現薪水就那樣,賺的錢多來自公司配股,所以從高二開始就自己研究股票了。」
有趣的是,小P念的是台北大學財政系,畢業後還曾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查帳員,但他選股不完全以財報為依歸, 反而認為純粹以財報去做價值投資是很危險的事,「財報未必與股價連動,台股很多資訊都可以經由搜尋引擎取得,如果只是看財報數據,往往慢了一步。」

「長期投資得看出公司核心競爭力,問題是一般人的眼光如何和產業界出身的人一樣精準?有時候就連看懂都很困難。」所以小P最後選擇跟著籌碼走,「手握大資金的人,像是投信或超級大戶,底下都會有產業界出來的研究員,尤其台股籌碼資訊越來越豐富了,只要掌握這些資訊,不難判斷一檔個股接下來可能的走勢。」
研究股票時思考靈活、邏輯清晰,講起股票滔滔不絕,平時除了優游於投資市場,小P的另一個興趣是打電動,和研究股票一樣都屬於「宅」活動,這讓同為投資同好的駱先生開玩笑說:「我常鼓勵他出外走走,轉換閉俗話少的反差個性。」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