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49歲退休學存股 熟女龜速投資照樣月領4萬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嫺人認為,投資目的不在比拚、炫耀獲利,找到適合自己人生階段的理財方式才是重點。
嫺人認為,投資目的不在比拚、炫耀獲利,找到適合自己人生階段的理財方式才是重點。
留著一頭俏麗短髮的嫺人,4年前離開職場,成為中年退休族。剛開始,她心理難免著急徬徨,後來靠著大量閱讀財經書籍,將投資部位砍掉重練,為自己打造安全的金流水庫,現在至少已月領4萬元。她笑自己以龜速前進,但仍安穩抵達目的地,所有怕受傷的投資人,都值得一試。
與嫺人約訪這天,是在迪化街一家中式下午茶餐廳,紅磚樓房,老屋還有天井;陽光灑下,復古純樸的空間設計,好像回到外婆家,有種溫暖的安全感。這樣的氛圍,與嫺人的投資心態相輝映,她笑稱,自己是以老派投資方式,讓退休後的財務有基本盤;「怕追飆股受傷的人,就像我一樣穩穩地龜速前進,這樣真的很安心,且能持之以恆。」

嫺人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68年
  • 經歷:外商保險公司副總經理
  • 投資心法:
    1. 選擇台股市值前50大成分股,打造現金流
    2. 核心持股股價在年線以下,積極買進
    3. 股6債2定存2,每年初檢視校正投資比例

重建組合 打造現金流

4年前,嫺人49歲時,在沒有事先規劃下,提早從職場畢業。「退休前是保險公司副總,公司被併購後,位高轉職不容易,加上公司文化差異、價值觀問題,想想真是累了,就直接跟人資申請退休。」她笑說,現在出門剪髮都會被問:「今天休假嗎?」好像自己還不到退休的年紀,該繼續工作。
不到退休的年紀卻「被退休」,這樣的人生轉折,逼著從未思考退休金準備的嫺人,開始面對每月金流斷炊的現實。「退休前就是毫無章法地買基金,有些是人情推銷、有些是追熱門題材,每月大概投入三分之二的薪資,買過的基金至少有三十多檔,但算下來投資年報酬率竟然平均只有2.8%。」
為掌握退休後花費,嫺人透過隨手記帳習慣,控制每月現金流。
為建立可靠的現金流,嫺人在退休後第2年,痛下決心把過去所有基金全部砍光,重建投資組合,「在我看來,投資基金時的停損停利機制,是累積財富最大絆腳石。因為停損是認賠出場,很常會賣在相對低點;停利是賣出最會漲的基金,再投入時,又要被銀行扣手續費。多頭年或許可停利好幾次,但空頭或盤整時,可能一整年都無法停利,今年可能有飯吃,明年卻可能挨餓,這對退休族來說絕對不可行。」

首重穩健 年線下進場

相對來說,有穩健配息的股票及ETF較令人放心,「我過去4年理財重心,在打造現金流水庫。現在靠著領股息,平均每月已能有3萬至5萬元的被動收入。」
嫺人解釋,想要讓資產「龜速」前進,首先要了解4%法則,「假設退休後有1千萬元,第1年生活開銷要用掉40萬元,如何利用剩下的960萬元進行投資,將花掉的錢再賺回來,以確保本金源源不絕,是退休理財重要關鍵。」至於如何執行,嫺人透過三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鎖定台股市值前50大標的,從中選出過去10年營運及配息皆穩定的公司。「退休後沒有冒險的本錢,所以投資標的一定要又大又穩,配息不一定要最高,但必須穩健,高配息但股價上沖下洗,並不是理想標的。」她研究後,較青睞的個股包括:台泥、亞泥、國泰金、兆豐金、鴻海、大成。
為打造每月現金流,嫺人偏好長期持有營運成長、過去十年配息穩定的公司,台泥是其一。(翻攝台泥企業團臉書)
第二步,跌破年線以下積極進場。「2017我退休那年,很多人說台股上萬點,股價已在歷史高檔,手上有股票的人紛紛出脫。但我有打造現金流需求,還是得買股票,當時只敢買相對低檔的個股,不料後來指數一路往上,就瞄準股價還在年線以下的權值股進場。」
嫺人強調,好股票不難找,但買進價格是關鍵。「對退休族來說,存股就像跑馬拉松,若在年線、甚至10年線以下進場,投資成本越低,未來承受波動的能力越強,配合長期穩健配息,就算股價大跌,頂多是回到原點,但還有股息可領。」

逢低加碼 領息再投入

最後,嫺人會控制每檔個股投資占比不超過10%,以分散個股風險。「目前這6檔核心持股的現金股利,已可支應我退休後生活,不會因為1年配息不好、或獲利下滑就淘汰,重點還是公司長期經營績效,及股利政策的一致性。但我還是會每年檢視一次。」
像先前她便陸續減碼寶成。「會買寶成,是著眼東京奧運商機,當時本益比還不到10倍,配合過去平均配息約1.5元,覺得還不錯便投入。但今年現金股利大跳水、每股只配發0.5元,雖與疫情有關,但公司在中國大陸及越南都有勞資糾紛,加上二代接班、改革變數太多,不是一般散戶能看懂,因此儘管帳面仍是正報酬,還是選擇賣出。後來,寶成也被踢出0050成分股。」
有了寶成經驗,現在嫺人投資不會跟著市場題材走,抓準了買股精神後,持股幾乎不太異動,只會領到股息後再投入,或者逢低加碼。而在她花了4年時間打造足夠的每月現金流後,接下來她將進行第二階段任務:股債資產配置。
嫺人存股標的以台股為主,但未來3年將會鎖定美股、美債,進行資產配置。(東方IC)
嫺人提到,目前金流部分全仰賴台股,而台股只是全球市場中的一小部分,雖相對熟悉,但仍有風險過度集中問題。「我考慮以定期定額或每年固定投入方式,布局全世界股票及全世界債券ETF,用最簡單方式,長期投資全球股債。」

省下行頭 開銷減四成

她的資產配置計畫,是股6債2定存2,預計分3年投入。股票部分含已經布局好的台股,年初固定檢視各資產獲利狀況,漲多的部分賣出、跌深的部位加碼,校正投資比例。
在金融業上班的黃太太,與嫺人年齡相近,追蹤她的部落格有種同溫層的熟悉感。「她搜集資料用心,也很真實紀錄自己的想法、甚至反思,看她的理財文章會覺得很有說服力,我有些投資標的,就是參考她的推薦。」
1位長期關注嫺人的財經專欄作家提及,「她在理財方面重視安全風險,在人生配置上又懂得嘗試與開拓,不但精進投資、還學習日文,想從事導遊工作,進行古蹟導覽。她把生活過得豐富多彩,讓提前退休變成一件好事。」
4年前從職場畢業後,嫺人對大稻埕一帶產生濃厚興趣,未來想從事古蹟導覽。
退休前,嫺人是外商保險公司的行銷通路主管,每天過著腳蹬高跟鞋、穿著套裝進出銀行,看到中意名牌包就結帳的生活。「現在想起來會覺得自己很好笑,那些包又貴又重又易發霉,一點也不實背;退休後,少了這些無謂行頭,開銷可再減少4成,只要能持續穩健龜速地投資,黑髮退休真的不難。」

精算退休後每月花費 嫺人分享記帳3技巧

退休後要有效掌握每月開銷,最基本方式就是記帳。嫺人分享她的記帳3技巧:

  1. 定目標:將每月的預算控制目標記在手機APP
  2. 扣掉固定費用:善用APP上的固定支出功能,月初先紀錄定期消費金額,如水電瓦斯,可提醒自己只能花預算扣除固定消費後剩下的部分
  3. 馬上記:運用APP消費當下馬上記,隨時掌握還可花費的金額

嫺人分享,每次記帳時就可順便檢視當月還可花費的餘額,每月隨同投資收入計入Excel,再做前後月分比較、計算年度總開銷(確定控制在總資產4%之內),確保消費沒有超過被動收入。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