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農曆春節出遊潮,南藝創意工程執行長吳思漢加緊腳步巡視散布各縣市的遊樂設施。首站是劍湖山亞洲最長66公尺叢林溜滑梯,6個彎道蜿蜒盤據山腰,13秒高速下滑的刺激感讓人又愛又怕,「這8年我在台灣設計逾30座立體螺旋溜滑梯,每個人溜下來的表情都不同,還有80歲阿公被孫慫恿挑戰。」
【頭家開講】京華城BABY BOSS、金氏世界紀錄溜滑梯出自他設計 兒童遊戲達人搶賺億元財

吳思漢把「玩」當成一門生意,是國內少數自製3軸、6軸模擬器廠,靠薄利多銷打進遊樂場動感電影院,並幫台劇《痞子英雄》打造飛機撞85大樓的飛行模擬器。2007年設計京華城BABY BOSS一炮而紅,受邀登陸打造9座兒童職業體驗館。
8年前,代理德國立體螺旋溜滑梯,掀起全台溜滑梯熱潮,後在花蓮新天堂樂園打造70公尺雙螺旋溜滑梯,創下室內最長金氏世界紀錄,千萬造價半年回本,又西進中國溫州設計96支溜滑梯主題樂園,2020年年收2億元,去年因疫情營收腰斬,他拒向現實低頭,積極突圍,為孩子創造更多歡樂。

吳思漢小檔案
- 出生:1970年(52歲)
-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 學歷: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博士
- 重要經歷:美新科技處長、四象科技創辦人、台灣博物館協會理事長
- 座右銘: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經營心法:創意、創新、幸福、微笑
模擬器起家 助拍痞子英雄
除了溜滑梯之外,吳思漢還幫劍湖山打造全台第一套結合5D與VR的「飛越恐龍谷」冒險劇院設備。以VR眼罩取代傳統投影布幕,巨型恐龍宛如迎面撲來,懸吊六軸平台配合影像可做到仰俯、翻滾、上下、前後、橫移、扭轉等動作,現場驚呼聲連連,不論4K高解析影像選片採購、六軸懸吊系統等軟硬體,皆出自吳思漢之手。

「我們是做三軸、六軸模擬器起家,透過伺服液壓或電動驅動系統,模擬各種動作自由度,早期是作為飛行、船舶或軌道駕駛模擬訓練用,現在大量運用在博物館、遊樂產業,要讓6支油壓缸同時作動不打架,全台只有3家公司會做。」吳思漢透露,台劇《痞子英雄》模擬747飛機撞85大樓的飛行模擬器,也是由他的團隊打造,「劇組原本花千萬元跟加拿大租,後來跟我們租才300萬元,中影董事長郭台強為此二度上門想談併購。」
10年前3D、4D動感立體電影院正夯時,南藝靠著模擬器硬體技術,包辦三分之二國內市場,客戶群包括六福村、劍湖山、彰化花博、宜蘭童玩節等。然而比起體感設備大廠智崴資訊科技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業界採購人士透露:「南藝受限本土市場規模,在創意度或內容豐富度上皆有落差。」雖有強手在前,但吳思漢把「玩」當成一門生意,擊敗廣告鬼才范可欽,拿下中興保全BABY BOSS設計案後,又在中國南京、深圳、鄭州設計9座兒童職業體驗館,成兒童遊樂產業達人。

吳思漢對兒童遊樂軟硬體設備商業嗅覺敏銳,2014年獨家代理德國Wiegand立體螺旋溜滑梯,以金箔、星空、萬花筒等設計主題,將要價百萬元至千萬元不等的巨型溜滑梯賣進新加坡金沙酒店、澳門LV旗艦店,而設在花蓮新天堂樂園裡的70公尺溜滑梯更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是全球最長的室內溜滑梯,單月營收曾破270萬元,掀起全台溜滑梯熱潮。靠著模擬器、設計案與自營溜滑梯3支箭,2020年收達2億元,去年受疫情影響,營收腰斬。
補童年缺憾 鍾情遊戲產業
職業病使然,吳思漢遇到家長的第一句話總是「最近帶孩子去哪玩?」今年52歲的他,之所以如此鍾情兒童遊戲產業,是為彌補童年缺憾。老家在屏東偏鄉,4歲喪父,母親一隻眼睛看不到,不願孩子被瞧不起,守寡未改嫁,靠賣魚拉拔4個孩子長大。
兄姊很早就到外地工讀,剩老么吳思漢與母作伴,「每天上學前,我得到附近海邊抓龍蝦、九孔,讓媽媽拿去市場賣,冬天漁民炸烏魚,我負責在海裡撿,一半要繳給漁民。」放學後,還得騎著腳踏車到軍營外當小蜜蜂,「沒賣完我其實不太敢回家,生活的壓力讓母親臉上少有笑容,我每天很努力抓龍蝦,就想讓她開心點,玩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想都不敢想。」

15歲北上念書,靠著早上送報、晚上到餐廳洗碗養活自己。24歲進入做動感模擬遊戲機起家的美新科技,曾在鋼鐵廠任職讓他熟稔油壓缸運作,可協助生產模擬器,1年就升處長,但第3年公司因股東理念不合解散,吳思漢邊領失業補助金,邊召集3位老同事合組四象科技,承接前東家維修服務。
早年動感電影院幾乎是外商的天下,一套系統動輒5、6千萬元,每年還要繳10%影片版權與設備維護費,四象科技挾過去在美新科技的技術底子,成功自製模擬器,整套硬體設備不到外商的2成價,打入六福村「魔宮救美」、劍湖山「震撼劇場」,3年後更名南藝。為拓展版圖,吳思漢將觸角延伸至全台地震防災教育體驗館,讓小孩體驗駕駛消防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救災。

吳思漢自豪地說:「我不養業務,都靠客人口碑,一個介紹一個。」三軸、六軸模擬器平台大量運用在博物館動態展覽,他曾幫科工館設計重機展,「我結合動感平台與國內10大公路VR,讓一輩子沒騎過重機的女生也愛上。」近年更受大陸天文館委託,斥資2億元研發增加360度迴轉與推進的八軸平台,可仿太空梭無重力狀態。
職業體驗館 台中日有差異
2007年,中興保全想打造國內首座兒童職業體驗館BABY BOSS,找范可欽當顧問,卻因設計執行難度高,輾轉找上南藝。吳思漢強調:「我本來就在做博物館展覽這塊,加上補償心態,總想把自己童年錯過的實現在孩子身上,我們家小孩很早就去日本玩過兒童職業體驗館,它最難的地方在於配置每一個業種的遊戲規則,且道具都必須擬真,否則會被小孩嫌棄。」

他舉農場為例,光道具牛就被打槍3次,第一次用玻璃纖維強化塑膠材料,牛乳房硬邦邦,後來改向成人玩具工廠訂做矽膠乳房,還根據擠壓力道調整牛的叫聲,另為模擬機師飛行路線,向Google購買全球150座機場飛行地圖軟體,再套入三軸模擬器,模擬身歷其境真實感。一雙兒女成了最佳測試員,吳思漢笑說:「小孩不會騙人,好不好玩、有不有趣,一眼就能分辨。」
2008年京華城BABY BOSS開幕,在親子市場一炮而紅。一戰成名的吳思漢,陸續受卜蜂、萬達集團之邀,在中國設計9座兒童職業體驗館,「那時把飛機當成通勤工具,除了接設計案,我也幫忙訓練兒童職業體驗館員工,整套做好才交給業主。」
不同國家民情不同,吳思漢分析,「台灣媽媽希望孩子長大做醫生、法官,這類職業體驗最多人報名,小孩較缺乏自主性;日本媽媽前一天會下載研究教戰守則,並和孩子討論;大陸一胎化每個小孩都是小皇帝,但很多小孩卻為了賺錢願意去當洗鞋工,做一次服務可以賺20元。」這些細節在設計體驗業種時都必須納入考量。
事業正要發光,母親卻車禍重傷截肢住院,吳思漢毅然決然放下手邊工作,專心照料。「剛開始有請看護幫忙,有次聽到隔壁床抱怨『現在小孩真不孝!我們從小把屎把尿,長大卻請外人來照顧我』,我才放下尷尬,親手幫媽媽洗澡、換尿布,雖然一年後她還是走了,但至少我們母子心中都沒留下太多遺憾。」
引進溜滑梯 被罵後更火紅
母逝後,在兩岸幼教界頗具聲望規模的三之三國際教育集團有意收購南藝,「他們開的價錢我這輩子都花不完,唯一條件是我必須常駐上海,想到自己從小缺乏父愛,如果為了事業把孩子丟在台灣,豈不是複製童年的悲劇?」儘管公務員妻子無條件支持,吳思漢仍為了家人二度放棄大好機會。
吳思漢每年固定到海外看展,2014年德國Wiegand在英國泰特現代美術館辦溜滑梯展,5支溜滑梯3個月吸引80萬人排隊搶玩,帶進1.6億元收入,「我做兒童遊樂設備十幾年,不敢想像有遊樂設施這麼賺錢,立刻飛去一探究竟,現場遊客年齡層從5歲到80歲,即使排1小時仍甘之如飴,2個工作人員就能HOLD全場,不用配置任何維修人員,對我來說,這簡直就是極品。」比起遊樂園每年得編列數十萬至百萬元預算維護三軸、六軸模擬器,Wiegand溜滑梯的維護費幾乎是零,入寶山的吳思漢直接轉飛德國Wiegand總部,盼洽談代理。

「去了才知道自己多不自量力,Wiegand總經理翻出一大疊名片,全是亞洲有名上市公司,但怕技術遭仿冒,他們寧可不做亞洲市場,連我想買泰特美術館那5支溜滑梯,對方也不置可否。」當天正巧Wiegand總裁也在場,得知吳思漢長年深耕兒童遊戲產業,一時興起聆聽簡報,最後由總裁拍板,以1,900萬元售出3支溜滑梯。
返台後,吳思漢將3支溜滑梯分別引進高雄科工館、義大世界購物廣場與兒童新樂園,科工館排隊人潮一度要等上3.5小時,半年破4千萬元票房,兒童新樂園入園人數成長25%,「溜一次收80元,被議員嫌貴,沒想到被罵後反而更紅。」

吳思漢解釋:「6年前,上海同濟大學曾發表自製溜滑梯,因無法計算不同使用者重量與體積大小,導致整人飛出去,最終宣告失敗,Wiegand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不論溜滑梯多高、多斜,出口段的緩衝距離只要2.5米,連內層不鏽鋼的打磨方向都能增加阻力。」雙方合作默契佳,2018年起Wiegand甚至開放亞洲區生產權,將溜滑梯斜度計算公式傳授吳思漢,統一供應4米長不鏽鋼溜滑梯管身,舉凡場地丈量、繪製設計圖、現場調整與施工安裝皆由南藝團隊全權負責。

新設施奧援 搶救腰斬營收
2年前,吳思漢受邀到中國溫州,設計由96支溜滑梯組成的主題樂園,一開幕就遇疫情,導致後續許多大陸設計邀約被迫暫停,就連國內不少自營點計畫案也延宕,去年營收衰退50%,「對我來說,好像每一次正準備大展身手,老天爺就會給我出難題。」拒向現實妥協的他,持續引進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設備,像是在高雄駁二碼頭服役的鋰電池觀光小火車,另代理英國積木船、歐洲大型捕夢網、美國跳跳板遊樂設施。
「正因為少子化,台灣應該對孩子更友善!我的夢想是在北、中、南各蓋一座兒童職業體驗館。」實踐夢想需要勇氣與行動,BABY BOSS告別京華城後,眼看復業遙遙無期,吳思漢曾為此寫了近百套企劃案,向各縣市政府叩關,去年底正式簽下高雄駁二倉庫,下半年將打造第一座海洋系列兒童職業體驗館,作為歡樂造夢者,孩子們的滿足笑顏,是他最大動力來源。

後記:親情比錢更重要
親情向來是吳思漢的軟肋,剛創業時,為了母親一句「這輩子沒住過新房子」,他生平第一次開口向妻子借錢翻修老厝。
母逝後,因土地是哥哥出資,兄弟第一次為錢起口角,「我想了很久,這棟房子對我來說雖意義深遠,但若因此兄弟倆不能坐一起吃飯,就算要到房子又有何意義?」一個轉念才重修舊好,不料8年後哥哥主動讓出房子,還自嘲「誰叫阿母每晚都來給我入夢!」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