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供應鏈緩解 經濟卻可能惡化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蘋果法說會提到,供應鏈限制對營收的影響,今年已較去年改善。
蘋果法說會提到,供應鏈限制對營收的影響,今年已較去年改善。
美國上週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7.5%,月增率則是0.6%。這樣的數據不僅創下近40多年來的新高,同時也打破了市場認為通膨可能趨緩的預期。也因此,市場預期聯準會3月將加速緊縮,甚至可能一次升息2碼,也就是0.5%,股票市場也隨之出現修正,反映了資金緊縮壓力。

大廠鬆口 缺料將改善

然而,部分龍頭企業近期釋出了供應鏈短缺問題可能緩解的訊息,這會否減輕接下來的通膨壓力,並改變聯準會的緊縮路徑呢?
例如,蘋果在法說會提到,他們去年受到供應鏈限制,而對營收有所影響,但今年限制因素已經較去年改善。而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同樣表示第一季零組件短缺情況會有重大改善,下半年整體供應限制將得到緩解。
除了電子龍頭公司外,貨櫃航運巨頭馬士基預期上半年海運雖仍有瓶頸,但下半年可望緩解。
但我認為,這些調整雖然能適度緩解通膨壓力,卻無法改變聯準會的緊縮路徑,至少在上半年可能不行。更重要的是,供應鏈問題緩解,並不一定是股市的利多消息。

緊縮政策 短期內不變

首先,從美國1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細項來看,推升通膨的主要因素為住房、能源、二手車。其中,住房與能源所推升的通膨,並非供應鏈問題緩解就能夠解決,所以即便供應鏈問題在下半年有所改善,但上半年恐怕仍無法因此改變聯準會的緊縮政策。
其次,隨著聯準會在3月升息、6月縮表,且供應鏈問題緩解之後,下半年的通膨問題確實有可能因此緩和,但屆時大量釋出的商品,消費者們真的有能力購買、消化嗎?
美國1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11年來新低。其中購買房屋、汽車、耐用品等信心指數也創新低。對於供應鏈緩解這件事,我們更應該留意的或許是重複下單與庫存對企業獲利帶來的影響。
對於接下來的行情,投資人應該保守應對。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