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不離間番外篇】不要講對方壞話,要講好話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韓依璟目前跟父親沒有聯繫,這是她的選擇。
韓依璟目前跟父親沒有聯繫,這是她的選擇。
32歲的韓依璟如今都能夠清楚辨認、表達童年因父母離婚而產生的痛苦經驗,但小時候當然沒有這個能力。
「我爸外遇,爸爸家很有錢,傳統大家族一起經營食品工廠,我家是樓中樓,爸媽鬧不愉快後,我爸從樓下搬到樓上住客房,我媽一個人睡主臥,一開始還可以跟我媽聊聊天,三、四年級時,我爸就不讓我們接觸,叫我和弟弟一起跟他住客房,不這樣做就會被打。」
媽媽聽到小孩被打,衝上來想救人,爸爸便威脅要搬到工廠,「那時候覺得很恐怖,就哭著求媽媽搬出去,說我們不想搬到工廠,現在想想真的很生氣。」媽媽開公司當老闆,很有經濟能力,她起初無意爭親權,只要求探視,「但我爸不願意,他就是要讓我媽不好過,離婚就被擱置了。」媽媽只好偶爾去學校,中午帶姊弟倆出去吃午飯。「我爸知道後,就會問我們聊了什麼?後來開始挑毛病,找理由打我們,硬逼你在2個大人之間選一個。」小孩不懂為何被打,只覺得是媽媽害的,甚至希望媽媽不要再來學校看她。
離間手段千百種,從細微的表情、語氣,到實際操控,韓依璟遇上的是大魔王。「我爸愈來愈刁鑽、嚴苛,會分開問訊我跟我弟,講的不一樣就會被打。所以我會抽空先跟弟弟對好說詞,每天下課後,我們就開始焦慮,離開工廠前,爸爸會下車去關鐵門,短短5分鐘我們要對好整天的稿子,今天媽媽有沒有來、帶什麼水果、聊什麼,通通都要順好,回家若無其事吃晚飯。」審訊也是無預警的,有時有問,有時沒問,有時一起問,有時分開問,不知道標準在哪裡。「過程會讓人的心智很不穩定,你沒有辦法相信任何事情。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會說我是因為愛你們,為什麼要讓我傷心呢?有時還會邊打邊哭。」
韓依璟認為父母要能合作,要講對方好話而非壞話。
這些負面經驗對姊弟2人的影響程度不一,韓依璟個性較外向,逐漸在學校打造出自己的王國;但弟弟安靜內斂,謹小慎微。「有一天我弟主動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就要去自殺。我媽才發現事情比她想像的嚴重。」打離婚官司時,韓依璟上法庭作證父親家暴,媽媽順利打贏官司,爭取到2人親權。
即使外表看來正常,但韓依璟說,這些童年經驗一直影響她至今,例如感情關係,「我在強烈情緒中才感到對方是愛我的,平淡、沒有激烈爭吵我反而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由於爸爸那樣「愛」她,她雖然害怕抽皮帶的動作,卻對痛覺有莫名依戀。
爸媽離婚後父親雖有探視權,2週1次,但韓依璟感到爸爸家族重男輕女,國中後就不願去,後來弟弟也不去了。「很多父母爭取親權、探視權,表面上說為了小孩,很多時候只是自我滿足。」甚至,「探視方出現都沒有好事,要嘛要錢、情緒勒索,小孩會覺得很煩。這也不一定是離間,而是探視的人抱著什麼心態,小孩是感覺得出來的。」
她理性給離婚父母建議:「父母家庭關係對一個人影響很大,父母要做的事情應該是講對方的好話,解釋為什麼這個人離開,不是因為他不要你,探視者也要讓小孩知道照顧方很辛苦,這是理想的狀態。但大部分離婚都不是很和平,如果沒有共識,小孩只能選邊站,希望小孩跟雙方感情維繫,應該要幫彼此說好話,也要讓小孩知道跟誰住在一起都沒有錯誤,小孩才會意識到喜歡誰都不是錯誤的決定。」她也認為離婚才接受親職教育太遲,「人的學習能力是在學校,小時候就要做,純粹是對待一個人,怎麼討論事情、願意傾聽,基礎的習慣建立後,就不會往壞的方向。」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自殺諮詢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