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鳳豆沙成為糕餅主角之前,早期糕餅流行以紅豆、綠豆沙為餡,從何起源,雖不可考,但「陳允宝泉」老闆陳宇鴻的爺爺陳金泉1943年赴日開和菓子店時,便已研發融合西式生乳酪、日式蜜紅豆和白鳳豆沙、台式油皮的御丹波,獲得10年辦1次的和菓子大賞最高獎日本天皇賞,後來還以日本盛產的柚子結合白鳳豆沙做出桃山香柚。
【第四代單飛賣破億番外篇】奶油意外加二次竟讓小月餅爆紅 白鳳豆沙原來是百搭美味 陳允宝泉專訪

以白鳳豆沙為主角的糕餅,北有板橋的長興餅店、信芳餅店,中有宝泉、陳允宝泉的小月餅,風味各異,皆引領流行。「陳允宝泉」老闆陳宇鴻特別講解白鳳豆沙為何美味,以及小月餅的誕生,原來是場美麗的意外。

1975年陳宇鴻的父親陳增雄在台中豐原成立「宝泉餅行」,結合台式與日式烘焙手法,1976年以白鳳豆沙為主角研發小月餅,陳宇鴻記得:「白鳳豆沙沒有味道,以前很少人使用,不是用紅豆沙就是綠豆沙,加奶油進去,可以增加小月餅的風味,多了奶油風味,所以小月餅一推出就很多人喜歡。」

其實小月餅會爆紅,也是場美麗的意外。陳宇鴻的太太翁羿琦解釋:「我公公叫師傅試做,結果師傅忘記奶油剛剛放了沒,其實已經放了,但忘記了又放一次,所以小月餅的奶油放了雙倍後,風味不一樣,以前傳統奶油不會放那麼多,反而很好吃。」

至於小月餅尺寸,為何比一般月餅個頭都小?也是陳增雄的貼心,當時月餅尺寸都有一個手掌大,很難一次吃完,常常放著就會招來螞蟻,冰著隔夜吃又不新鮮,陳宇鴻說:「我父親就想,為什麼不做小一點,一個人就可以吃得完,也比較衛生。」
因小月餅口碑快速發酵,引領同業跟風販售,40多年前甚至有人出價30萬元要買配方,被陳增雄拒絕。隨著陳宇鴻創立陳允寶泉,店內亦販售小月餅。

相較於北部板橋的長興餅店、信芳餅店的白豆沙餅,為白豆沙混合糖與豬油,口感綿密味香濃,小月餅則是白鳳豆沙混合奶油些許萊姆酒,風味清新,北、中名店,各有千秋。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