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不只拜天公、驅邪 他帶領百年傀儡戲團登上HBO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手持爺爺薛朴留下的百年戲偶,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第三代團長薛熒源讓傳統宗教味濃厚的偶戲成為表演藝術,還登上HBO影集。
手持爺爺薛朴留下的百年戲偶,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第三代團長薛熒源讓傳統宗教味濃厚的偶戲成為表演藝術,還登上HBO影集。
去年在HBO原創恐怖影集《亞洲怪談2:送煞》中,演出驅魔大神鍾馗操偶師的薛熒源,是全台唯一的職業傀儡戲劇團第三代團長。
1920年爺爺薛朴創立錦飛鳳,父親薛忠信卻在壯年重病,臨走前,他每日在病榻以錄音機錄下演出祕訣,將家業交到年僅25歲的薛熒源手中。有感傳統酬神、除煞儀式隨著生活現代化漸漸凋零,他發展新劇目到海外表演,也在南部5所學校指導社團上課,在固守傳統的同時,讓百年劇團生生不息。
初夏的南台灣,正中午豔陽分外炙熱,高雄市旗山區一間廟宇前,卻聚集了一對對年輕夫妻,帶著孩子坐在階梯前,耐心等著傀儡戲開台。錦飛鳳傀儡劇團第三代團長薛熒源,領著今日神明開光儀式的請主,正跪在地上擲筊,恭請神明指示今天演出的劇目。
薛熒源在開演前,帶領請主翁先生擲筊恭請神明挑選劇碼。

百年劇團 憂心凋零

「阮今日演的,攏會擲筊讓神明挑選。」薛熒源說,3個聖筊決定一場戲,今天預計演出4場。待劇目選定,樂師開始敲鑼打鼓、吹起嗩吶奏樂,「這叫鬧廳,就是告訴大家節目準備要開演了。」
薛熒源虔誠點香祝禱,緊接著第一場《狀元回府》登台,他一人身兼口白、唱曲與操偶,左右手各持一尊懸絲傀儡,雙手拉動三十多條絲線,讓狀元郎帥氣騎馬登場,又與夫人彎腰謝天,手一揮一抬、眼波流轉間,喜怒哀樂全懸於一線。至最後一場《童子戲球》,童子透過絲線的拉動全場飛奔甩球、劈腿頂球,眾人看得紛紛鼓掌叫好。
過往民間流傳,孕婦與孩童不能看傀儡戲等禁忌,薛熒源說喜慶類的酬神儀式則不受影響。
過往民間流傳,孕婦與孩童不能看傀儡戲等禁忌,下了戲的薛熒源滿頭汗珠聽著我的疑惑,他笑著解釋,傀儡戲在中國主要是泉州跟漳州二個派系,傳到台灣分為南、北二大系統,「最大的差別是宗教儀式性不同。」北部漳州系統以驅邪除煞、祭煞為主,「所以有的老人家很忌諱。」高雄、台南的傀儡戲屬泉州系統,則是祈福酬神為主,「遇到喜慶、好事,才會演傀儡戲,所以傀儡戲又叫『嘉禮戲』,代表最大禮數,是用來演給神明看的。」
常見的酬神傀儡戲,是晚間11點開演的「拜天公」。「老一輩結婚一定有拜天公的演出。現在因為三更半夜演會吵到人家,都直接到廟裡面拜。」今年54歲的薛熒源,25歲那年接下爺爺創立的百年劇團,他嘆氣道,「傀儡戲也會凋零。以前我爸爸那個年代,結婚拜天公一年可演二百多場,到現在一年演不到一場,甚至整年都沒有。」
1920年,薛熒源的爺爺薛朴,師從中國傀儡戲大師蔡因創立錦飛鳳,薛朴同時也會布袋戲,「當時會二種劇的師傅非常少,所以阿公名氣很響亮。」薛朴將布袋戲傳給長子,次子薛忠信則接下傀儡戲,「阮阿伯興趣在做生意,後來他就不演布袋戲了。阿公說:『布袋戲太多人在演,不會失傳,但傀儡戲一定要傳下去。因為它的宗教儀式性非常濃厚,那是布袋戲沒辦法做的,傀儡戲一定要留下來。』」

病父錄音 傳承祕訣

家住高雄市阿蓮區的薛熒源,是家中5個孩子中唯一男丁,他從小跟在父親身旁看戲,「12歲時,阮爸正式教我學操偶、背劇本,他把拜天公、請神整套流程教給我。」但他尚未出師,就因激怒父親被迫中斷。
「阮這款頭路攏是師公(閩南語,指道士)做阮的引戲人。人家如果娶妻,一定會去找師公看日子,師公再來找我們演拜天公。阮爸很希望我去學做師公,一來錢賺得多,二來可以統包,我當師公、他在後面演傀儡,一條龍。」他不懂父親用心,「我覺得師公這職業很奇怪,同學聽了都嚇到不敢找我。阮爸看我不想學很生氣,叫我如果不想學著當師公,那傀儡戲也不必學了。」
1920年,薛朴(圖)師從中國傀儡戲的大師蔡因,創立錦飛鳳。(薛熒源提供)
不學戲,他國中畢業後就在螺絲廠工作,退伍便在台南一家成衣外銷公司上班,「結果2年後我爸就破病,是肝癌末期。」彼時薛忠信已向人應允演出一場「謝土」儀式,「我叫阮爸在家裡休息,我來演,但我完全沒有上台演出的經驗,他不敢讓我上去。」
相較於開工動土典禮,謝土指的是在廟宇、建物落成時舉行的送煞儀式。「謝土比拜天公複雜,還要寫符令,演到半夜才結束。」抵擋不過身體的抗議,薛忠信最終讓步,由薛熒源操偶,他在一旁唸口白,但第一場父子共演的傀儡戲,也是唯一的最後一場,「戲結束隔天阮爸就住院,十天後就走了。」
薛熒源(左)與父親薛忠信(右)第一次在表演現場合影,沒多久父親即過世。(薛熒源提供)
或許是自知時日無多,薛忠信住院時,每日在病床上都拿著錄音機,把演出細節、口白一一紀錄下來,「他說他一定要把這些戲錄給我。」父親50歲壯年早逝,薛熒源說來神情仍難掩落寞,「到最後走了,我覺得他還是很不放心,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我在舞台上演出。」

臨危受命 演出不順

辦完後事,薛熒源依舊回到台南上班,直到某天他接到母親的電話,原來是有人找上門要演戲。「那時我心裡刺了一下,很掙扎到底要不要做。可是我不接,外面就會有風聲說錦飛鳳失傳了。」他於是回到老家密集練習,「結果我演出很不順利。」
薛熒源尷尬地說:「演傀儡戲要一心二用,我腦子想要唱什麼曲、唸什麼口白,戲偶就忘了動。有時候注意戲偶,就忘了下一句口白。結束後,找我去演的請主就虧我:『演成這樣,跟你爸差那麼多。這場要算多少錢啊?』我攏惦惦不敢回,還好他們廟裡的委員說明年再找我,希望看到我更進步。我跨出那一步後,就一直接下去了。」
傀儡戲的演出,講求操偶師的功力。透過絲線拉動,薛熒源讓童子全場飛奔甩球、頂球。
沒多久,又有人找薛熒源演難度較高的謝土儀式,他更加緊張,「我一直在看資料、看阮爸演出的錄影帶,忽然有一天就夢到阮爸。他在夢裡開始教我謝土要怎麼演、要準備什麼東西,那天就很順利。」他自嘲應該壓力太大,才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這也註定薛熒源未來要走上祖傳道路,他便回到故鄉兼職演戲。
為了維生,薛熒源一度加盟逆滲透加水站,但失利賠了不少錢,又去找中盤商批衣服在夜市叫賣,還曾白天在市場賣魚、下午賣臭豆腐。28歲時,他與太太張雪香結婚,「剛好有一位成大教授在做南部傀儡戲團的調查,他鼓勵我應該要專職演傀儡戲。」
2005年,薛熒源開始專職演出傀儡戲,並在阿蓮國中、國小以及澎湖七美國小等5所學校指導社團課程。

新創劇本 想開戲館

有感傳統宗教儀式隨著生活現代化漸漸凋零,他認為傀儡戲必須要往表演藝術走,他新創劇本如《不及格的虎姑婆》《飛瓦傳奇》等,也到海外演出。新創助劇團打開知名度,高雄衛武營與流行音樂中心完工啟用前,都請薛熒源主持謝土與開台儀式。去年,他更協助HBO原創恐怖影集《亞洲怪談2:送煞》拍攝,擔任劇中鍾馗操偶師。
薛熒源(右3)與太太張雪香(右1)在阿蓮國中等5所學校指導社團課程,將傀儡戲文化向下扎根。
「阮爸在的時候,整個團只有8個戲偶,發展到現在我至少有三百多個戲偶。」薛熒源計畫在故鄉成立偶戲館定期展演,他感性地說:「做這麼多,還是回到阮阿公的那句話:『很怕傀儡戲會失傳。』」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

  • 地址:高雄市阿蓮區民生路138巷46號
  • 電話:(07)631-5922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