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風險資產難樂觀看待 搶反彈受傷機率大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升息與縮表時期投資宜保守,固定收益、高殖利率、消費等族群是首選。(翻攝NYSE臉書)
升息與縮表時期投資宜保守,固定收益、高殖利率、消費等族群是首選。(翻攝NYSE臉書)
上週全球股市迎來久違的反彈,不少人詢問是否可以搶反彈?我認為如果手腳不夠快,還是先放棄這個念頭,畢竟升息與縮表的大環境並沒有改變,短期經濟數據的變化無法證明市場已經觸底。
目前對市場最大的影響在於各國央行的態度,而央行的態度又取決於通膨及經濟數據的關聯表現,所以每月各大經濟數據公布時,都會帶來各方解讀,進而引起市場動盪。
升息最先衝擊的是房地產市場,5月25日當週的全美30年期房貸固定利率是5.1%,離5月初創下的5.3%高點已連2週下滑,且4月分的新屋銷售也比3月大幅下滑了16.6%,顯示房市開始退燒。

升息循環 企業成本增

加上美國4月分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只有4.9%,因此在相關數據出爐後,部分聯準會官員認為應該保留一些空間,來應付緊縮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些發言加上部分經濟數據是近期帶動反彈的原因。但利率決策都是以一個週期來計算,不會上上下下,大方向是很難改變的。
其實各項經濟數據所謂的轉弱只是沒有再創新高,但還是在相對高點,像前面提到的全美30年期房貸固定利率為5.1%,一年前的平均值只有2.94%,加上數據時間目前都是剛出現下滑,如果以此來判斷通膨高峰已過,其實相當危險。
就一些簡單的投資概念來看,聯準會稍早已升息2碼,預期6月與7月也會各升息2碼,加總就是1.5%。即使9月不再升息,企業光是第二季資金成本就實實在在增加了1.5%以上。
以期貨來看,目前市場期貨預期聯準會在今年12月的利率區間將落在2.5%至2.75%,那麼以本益比去對比估算零息時期高點創下的股價,股價打折25%也是合理。
再看經濟數據,以台灣為例,主計處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已經下修到3.91%,通膨上調到2.67%,大環境比去年差上許多,修正的股價很難回到去年的高點。
因此,我個人仍偏向保守,固定收益、高殖利率、消費等族群為此階段的首選。投資人不妨觀察去年11月至今比特幣的走勢,一波比一波低,且每次反彈滿足點都約莫只有20%多一些,反彈時間也多落在2週上下,即可知風險資產真的難樂觀看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