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這款糖讓烘焙老師傅不再骨肉分離 意外研發背後竟是美麗的錯誤 喜之坊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黃永吉(中)2005年意外研發圓片牛軋糖,表面沾了一層花生粉,軟香Q不黏牙口感大受歡迎,成為喜之坊最熱賣品項。
黃永吉(中)2005年意外研發圓片牛軋糖,表面沾了一層花生粉,軟香Q不黏牙口感大受歡迎,成為喜之坊最熱賣品項。
「會做出圓片牛軋糖完全是美麗的錯誤!」72歲的黃永吉當年不捨浪費食材,將NG半成品沾上花生粉,軟香Q不黏牙,意外紅遍兩岸,成為眾人認識喜之坊的敲門磚。
他19歲進入長崎本舖,是國內第一批做日式蜂蜜蛋糕學徒,1983年自立門戶,好不容易貸款買下北市東區店舖,把孩子從屏東岳家接來團圓,不到1週,就因火災意外導致店面全毀,夫妻因力拚還債再次骨肉分離。5年前,長年操勞的妻子癌逝,又遇疫情重創,黃永吉忍痛賣店還債。不捨老父親孤軍奮戰,3子加入齊心尋活路。
走進喜之坊位於汐止的中央工廠,鍋爐都插著溫度計,第一代創辦人黃永吉解釋:「溫度和牛軋糖的軟硬度有直接關係,糖水溫度越高,含水量越低,成品口感越硬。」滾燙冒泡的糖水迅速沖入打發蛋白,加入奶油、雲林九號花生角及日本進口海藻糖,快速攪拌至乾性發泡。
喜之坊圓片牛軋糖不僅外型獨特,包裝設計也很喜氣。(500g/399元)(吳貞慧攝)
師傅們戴上隔熱麻布與塑膠雙層手套,將牛軋糖片碾壓成0.7公分厚度,表面沾附一層花生粉,再用模具壓出成品。「很多人說我們的牛軋糖特別香,其實花生粉才是香氣的主要來源!」擔心父親透露太多商業機密,次子葉維宗(從母姓)拚命使眼色,趕忙接腔:「同樣重量的牛軋糖,我們花生用量就是比別人多2成。」

認真嚴謹 被挖角廠長

別小看這直徑約4.5公分的圓片牛軋糖,它是讓許多人注意到喜之坊的敲門磚。2016年張信哲在《我是歌手》休息室大啖,意外掀起兩岸熱潮,節目播出後整整1個月,湧入超過百位代購搶買。黃永吉堅持牛軋糖要吃新鮮,自訂1個月保存期,無法預作大量囤貨,他卻拍胸脯開出「一定讓哲迷都買得到」支票,全家沒日沒夜趕製。
圓片牛軋糖的名氣完全取代創店招牌蜂蜜蛋糕,讓做了半世紀蜂蜜蛋糕的黃永吉內心百感交集。今年72歲的他,53年前跟隨日本長崎本舖糕點師傅習藝,是台灣最早一批學會做蜂蜜蛋糕的學徒,和南蠻堂的創辦人兄弟檔師出同門。
黃永吉十九歲進長崎本舖,是首批跟日本師傅學做日式蜂蜜蛋糕的學徒,圖為他在嘉義門市。(喜之坊提供)
老家在台南佳里,黃永吉是獨子,有4位姊姊、3位妹妹,「父親做水果批發,連年遇上歹年冬、又被倒帳,不得不躲債跑路到台北。」他被安排南下高雄投靠姊姊,初中畢業才北上,高中考上台北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現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1968年,日本長崎本舖來台灣拓市,隔年到學校徵才,「那年代工作不好找,那天剛好畢業考,結束後我留下來練社團,教官問我要不要去?」
原應徵門市員,1週後派他支援工廠,「都是上班,做什麼都好!」上工首日就遇震撼教育,「那天店裡蛋糕全賣光,師傅剛從日本返台,一下飛機就開始做,整晚沒睡,隔天整櫥櫃滿滿的,直到中午才休息。」老師傅嚴謹的做事態度深深影響黃永吉,他從秤料學起,1週後就能獨當一面製作。
黃永吉每天工作12小時,月休2天,薪水是在信用合作社上班同學的雙倍。他做事認真負責,退伍當天就被找回來無縫接軌復職,前後在長崎做了7年,升任嘉義門市生產部經理,之後被一之鄉挖角當廠長。他總是以「幸運」2字,帶過人生上半場際遇。

店面起落 忍痛離幼子

黃永吉26歲娶屏東客家籍妻子葉勤金,長子出生後,一家七口擠在萬華12坪國宅,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1983年他決定自立門戶。「初期租不起店面,先從市場擺攤做起,我應該是東門市場賣蜂蜜蛋糕禮盒的第一人。」每天先在自家廚房製作,再和太太騎摩托車到市場叫賣。市場叫賣屬於武市,以往都在內場的黃永吉,不擅與婆婆媽媽互動推銷,還是昔日下屬偶然看到他在市場擺攤,主動跳下來幫忙,生意才有起色。為了增加營收,他還向在台南開糕餅店退休的舅舅學做中式糕點,增加綠豆椪、蛋黃酥品項。
黃永吉(左)靠做蜂蜜蛋糕起家創業,即使是經營社區型烘焙坊,至今仍手工製作蜂蜜蛋糕。
夫妻倆忙於拚事業,無暇教養孩子,只好託岳母代為照顧,直到念幼稚園、小學才北上。1988年,黃永吉聽到有同行向前東家推薦光復南路店面,攔胡租下創立「喜之坊」,除販售蜂蜜蛋糕,還聘麵包師傅搶攻早餐市場,「那時連鎖早餐店還不盛行,店裡6成收入來自麵包,蜂蜜蛋糕約占4成。」3年後貸款2千萬元,買下東區延吉街店面,地下室兼作住家。
沒想到歡喜開店才6天,延吉店就因火災被燒得面目全非。由於地下室堆滿包材易燃物,火勢快速延燒,根本來不及搶救,門市全毀,夫妻倆擔心對方難過,誰也不敢先掉淚,直到夜深人靜才抱頭痛哭。
遵循日式傳統,剛出爐的蜂蜜蛋糕得擺進木櫥,透過木頭的毛細作用慢慢降溫,保留蛋糕體本身濕潤度。

翻轉失誤 特色糖大紅

沒時間沉溺於悲傷,忍痛把孩子再次送到岳家,好不容易團聚的一家人又被迫分離。黃永吉難忘,「老三剛讀幼稚園,當年高鐵還未開通,去一趟屏東看孩子不容易,最久隔了一整年,小兒子看到我們,衝到外婆身邊抱著大腿說:『有人來了。』以為是陌生人。」儘管掛念孩子,但他怕勾起太太傷心,只得壓抑思念之情。
黃永吉(前中)和太太葉勤金(前右)白手起家創業,妹妹們也會一同到店裡幫忙。(喜之坊提供)
靠和親友借貸集資,夫妻倆1個月內重整店面,但已沒錢請人,妹妹與小姨子紛紛到店裡相挺,連七旬老母親都來幫忙摺紙盒包裝。1996年,糖村掀起全台牛軋糖熱潮,不少烘焙坊也加入製作行列,喜之坊也是其中之一。
黃永吉回憶:「請師傅來教,1天付2萬元學費,對方只示範煮2鍋,也沒說要注意哪些溫度控制,幸好我在長崎有熬過轉化糖漿,提前交代員工備好溫度計,記下火候溫度才掌握到關鍵訣竅。」初期做長條形牛軋糖,因技術不夠純熟,有批牛軋糖煮得過軟。
1.熬煮糖水:糖水溫度會影響牛軋糖的軟硬口感,每一個鍋子都有溫度計。
2.攪拌餡料:將打成顆粒狀的雲林9號花生角,加入乾性發泡的蛋白糖中攪拌均勻。
3.沾粉塑型:牛軋糖片趁熱蘸上一層花生粉增添香氣,再靠手工壓模塑型。
「我們從小苦過來,NG品捨不得丟掉,乾脆讓員工帶回家,但一整坨要怎麼吃?看到有做杯子蛋糕的模,便壓成一小片,但還是會黏在一起呀!就沾上做麵包用的花生粉,用裝西點的小袋一片片裝袋,沒想到員工們帶回家後意外大受好評。」黃永吉自嘲研發圓片型牛軋糖完全是美麗的錯誤,卻因相較長條形牛軋糖,軟硬度更適入口,反而大受歡迎。

力尋出路 推集點團購

比起丈夫一板一眼的經營風格,葉勤金曾率師傅赴日考察,帶回新式裝潢風格與烤爐設備,她長年勞心勞力,7年前罹肝癌,黃永吉不惜燒近百萬元遍尋名醫,無奈最終無法從死神手上救回愛妻。「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黃永吉悲痛地說。
妻子走後,三子陸續返家幫忙,長子黃漢威掌工廠製作、次子葉維宗管理行銷、么子黃奎霖負責商品拍攝與電商上架,「我們是喝喜之坊奶水長大,唯一能回饋爸媽的就是實際投入,全家一起面對。」葉維宗說。
因光復店與延吉店僅隔1公里,近年周邊競爭激烈,生意每況愈下,加上疫情重擊,逼黃永吉不得不在今年6月收掉延吉店,賣屋還貸款。他難過說:「那裡有太多跟太太打拚的回憶,何況收掉一家店,人事一定得縮編,這些都是跟了二十多年的師傅,都像家人了。」
喜之坊是台北市大安區經營34年的老店,除了招牌牛軋糖禮盒,也有販售台式麵包與蛋糕西點。(吳貞慧攝)
為突破困局,葉維宗推線上線下集點贈活動、拜訪周邊商辦推廣團購市場,為老店拓新客源。見老父親陷入低落情緒,三子有默契地輕拍他的背,給予無聲支持與安慰。「至少一家人終於能在一起,希望早點迎來雨過天晴。」黃永吉擠出笑容,為自己也為孩子們加油打氣。
張小姐 台北人

顧客這麼說:送禮辨識度高又討喜

牛軋糖不論是外型、口感、香氣都有極高辨識度,讓人一吃就會記住,2款「財圓廣進」「花甜喜事」包裝送禮都很討喜,尤其適合我們銀行業當伴手禮,看得出老店積極轉型,尤其加入LINE官方帳號,大安、信義區滿499元就可享隔日免費外送到貨,應廣為宣傳,附近上班族多,團購下午茶點心很方便。

張小姐 台北人

喜之坊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422號
  • 電話:(02)2704-5157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