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皮膚白白的,眼睛小小的,戴個圓圓的眼鏡,吆喝小孩看書時,很是威風。她會跟小孩討論,天空為什麼是藍色?或板起臉孔告訴家長,不可以打小孩。她也會在部落格,分享她的書單。愈來愈多人知道,花蓮有一個孩子的快樂基地。
好景不長。有一天,女主人醒來,發現右手腫腫的,「可能被小孩壓到吧,」她想,迷迷糊糊舉起左手,怎麼?左手也腫腫的。書店好忙,女主人不想理會。但書店客人說:「不行,妳要去看醫生。」醫生給她做了好多檢查,要她好好休息,否則以後不能動。
陳培瑜曾為作家幸佳慧的繪本《親愛的》製作電子書,得到金鼎獎肯定。(翻攝自《親愛的》繪本封面)女主人嚇一跳,只好跟先生關上書店大門,帶著2個小孩,回到台北。偶爾,女主人的朋友還是會找她做一些繪本相關的工作,像是跟大人說繪本,或編書,她因此還得到一個金鼎獎。繪本是她的救贖,圖文帶給她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繪本真的讓我看到世界很多不同的樣貌,之於我,我會告訴自己,我只是見得太少,我知道的故事太少,導致我很容易糾結在自己的小世界,也許透過像《搭公車》主人翁等不到車,默念的旋律,或《天亮了,開窗囉!》 那大大的畫面,小小一行字:『山還在、我還在』,我會告訴自己:『沒關係,慢慢來,妳可以慢慢變好。』」
今年過年,她躺在床上,腦袋放空空,準備要睡覺,忽然接到一通電話,她跳起來,衝出房間,「小孩,我可能要去上班了,去立法院上班!」
「委員好!」我們見到女主人,她已在立法院上班一個月,即便戴著口罩,進出立法院,警衛也能一眼看出她,並大聲敬禮,為此她感到不可思議。她像是繪本《巴黎的獅子》的主人翁,明明當老師、開書店,她都是王,現在又當立委,但來到陌生的地方,只能收緊鬃毛,小心步伐,默默觀察這一切。
陳培瑜當老師是孩子王,現在是立法院的新人。「太多事情不懂,上台為什麼要跟主席鞠躬?我連這個都要學。那天我還問助理說:『等下去按表決,會不會沒水喝,我緊張會口渴。』他說:『委員,裡面會有人給妳水…』」坐在剛整修好的辦公室,46歲的女主人,脫下特地為上班買的黑色套裝外套,獅子一放鬆,像戴眼鏡的小狗,熱切跟我們分享進立院的奇幻旅程,她左邊是23歲的辦公室副主任,右邊是同輩的書業夥伴、資深研究員,辦公室鬧哄哄,坐滿的助理,是她不到一年任期將領航的團隊。
今年春節剛過,因管碧玲接任海洋委員會主委,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空缺名單由排名第22位的陳培瑜遞補。提名沒有任何政治、地方、社會運動或公民團體經驗的媽媽入選的,是前民進黨祕書長、水牛書店社長羅文嘉,他在書店辦給孩童的心智圖活動認識她,「我們的選民,很多爸爸媽媽。很多成年人,努力一輩子,期待的是培育下一代。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媽媽的角色,又長期投入兒童閱讀,我覺得是一個亮點。」被提名,陳培瑜也很訝異,「但你記不記得?3年前,整個台灣社會氛圍跟香港社會運動很有關係,我每天跟小孩一起看電視、聊天,真的不想台灣成為下一個香港。」
二訪這天,陳培瑜帶來幾本陪伴她進立法院的繪本,包括《孩子是什麼》。如果台灣政治圈是一座動物園,砲火隆隆的立法委員,大多在明星動物或猛獸區,陳培瑜在哪呢?在兒童動物園區。第一次質詢教育部長,多數立委跟著時事打體育議題,她的簡報卻主打性別友善廁所及不適任教師,只有不到一年的任期,她要把握時間做她主場最在意的事。面對出版業電商折扣戰,她像一隻貓頭鷹,盤點整個產業,希望舉辦公聽會,釐清新的挑戰,壯大台灣內容。2021年,台中一名男童在校外柔道教室,因教練重摔而喪命,她要求政府研擬教練證相關準則與訓練,體育署次長回應:「我們也希望,家長如果送小孩到道館,應該檢視一下教練…」她咚咚踱步,又化身成一隻凶猛犀牛:「不可以把責任推到家長。」次長支支吾吾:「欸這個加強宣導…」「不能(只是)加強宣導,真的不能接受…」
挺身而出的媽媽立委,不是從小反抗權威的叛逆少女。陳培瑜在板橋出生,父親經商,家中重男輕女,上有3個姊姊,她一出生就被送到阿姨家,小學由阿嬤接回家,才知道原來阿姨不是媽媽,媽媽在生下弟弟、家道中落後,早就離家。沒人關心,又經濟困窘,她過年總是撿姊姊的舊衣,沒錢也不能去畢業旅行。在學校,她因說台語,被罰到教室門口刷牙,又因不願做母親節卡片,被老師打手心,「很辛苦的時候,真的想過,為什麼我要生在這個世界上?」
東方出版社一系列《亞森羅蘋全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成為她的出口。也因為愛看書,作文寫得好,她讀三重商工時,老師建議她考中文系,她拚上輔大,大二正式告別原生家庭。她日夜打工,平日去安親班、作文班,早上派報,週末下午去大葉高島屋的超市烤小香腸,賺生活費與學費,「所以有一陣子我超討厭吃香腸,但烤一天拿1千元,派報900元。」
童年家境困苦,在圖書館看《亞森羅蘋全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是陳培瑜的出口。如果人生有分水嶺,到花蓮東華大學讀教育研究所,絕對是陳培瑜的分界點。「花蓮真的是讓我重生的地方,」她深吸一口氣,好像回到大山大海,「老師給我無差別的看待與訓練,讓我看到身為老師很重要的部分。雖然很累,真的很累!」
陳培瑜的老師是東華環教中心主任、五味屋的創辦人顧瑜君,五味屋是壽豐一間孩子們經營的二手公益商店,也是台灣地方創生、陪伴社區青少年的著名指標案例。陳培瑜跟著顧瑜君,參與了五味屋的發起,過程中,看見自己在社區互動與陪伴的能力。差不多也在那階段,她在教育心理學的課,接觸到她人生第一本繪本《天空為什麼是藍色》。
那是一隻老驢子試圖跟一隻小兔子講道理,但小兔子每天都被其他事分心的故事,她看完驚嘆:「天啊,怎麼可以把當老師該做的事,講得這麼清楚又簡單。」從此愛上繪本,東華藏書少,她沒課就從壽豐騎摩托車往花蓮教育大學(併校前)跑,「還不能太晚回來,過那個木瓜溪橋會怕。」
畢業後,陳培瑜留在花蓮開凱風卡瑪兒童書店,也成為2個男娃的媽媽。喜歡繪本的媽媽,訪談不時穿插她與高二生與國二生的可愛對話,例如,他們自告奮勇參加她的立委就任儀式,還自己搭配服裝。或者,大兒子煩惱老師要他寫最近一次與媽媽的劇烈衝突,他想不出來。
2007年凱風卡瑪剛開幕,陳培瑜親自上場說故事。(陳培瑜提供)她把人生活成了一本繪本,繪本裡沒有媽媽,她靠自己閱讀心理學、教育學書籍,希望給孩子滿滿的愛,她也小心翼翼不要變成過度關愛的大人。她喜歡的繪本,很少帶有教訓或啟示,像《和甘伯伯去遊河》,甘伯伯帶孩子與動物們遊河,孩子與動物們忘了坐船的規矩,結果船翻了,大家都掉進水裡,甘伯伯也只是帶他們去家裡喝茶,並且邀請大家過幾天再坐一次船,「就這樣,故事就結束喔,但這些繪本會提醒我,不用那麼緊張,大人也在學習。」
就在她感覺自己可以放下複製原生家庭的擔憂時,那個消失在繪本裡的媽媽像是一朵烏雲冒出來了。原來,2、3年前,打從她出生就無消無息的母親,因為住院,社工透過戶政資料找到她。苦澀的成長歲月,「如果我有媽媽就好了」的想法無數次出現在她腦海,直到她長大、麻痺了,她宣示,這輩子都不要再見到她。但法律上,她終究是媽媽的女兒。她希望一了百了,免除她對母親法律上的扶養義務。
她說去年確診在家看了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劇中李秉憲飾演的兒子,中年仍無法放下對母親的糾結,朋友勸他:「趁還能問的時候去問吧,趁還來得及的時候去向她追究,問她覺得有沒有對不起你,問她有沒有愛過你這個兒子,直到你不再對她有疑問。」她太理解李秉憲的角色。
媽媽不在的這些年,她不斷為自己增能,但長久以來單親的、被拋棄的、沒人要的小孩的印記,「放在心裡太深也太久了,再多的理論都救不回來我自己。」官司期間,她一度非常沮喪,小兒子察覺了,問她在煩惱什麼?她誠實說,她真的不想照顧媽媽,但她沒有把握官司一定會贏,所以有點氣。「你會覺得媽媽這樣很狠,不照顧外婆嗎?」小兒子一派輕鬆:「媽,我跟妳講啦,這好像妳一直讀書,妳就很會寫考卷,可是有個人不讀書,突然跑來要抄妳的答案,妳會不會生氣?外婆現在就是來抄答案啊。」
陳培瑜與2個兒子感情好,有說不完的話。(陳培瑜提供)媽媽沒有抗辯。最後一次開庭前,陳培瑜決定拜託信任的長輩陪她去看媽媽。那是一間破爛的小屋,媽媽一直道歉,一直哭,她也一直哭,她終於問出口:「當年為什麼要拋棄我?為什麼不留下來照顧我們?」媽媽哭著說當年的無奈,說著對不起,她無法諒解,但也終於想通,「她的任務真的已經完成了。而我想要(得到)愛這件事情,可能真的不是她天生的責任跟任務。」
法院最後裁示,審酌相對人(陳母)確實對聲請人(陳培瑜)自幼未盡扶養義務,亦未曾保護教養或探視聲請人,當應免除聲請人之扶養義務。
追究,或才有新的開始。今年農曆年前,工作告一段落,陳培瑜邊打掃房間,邊想:「給媽媽送個紅包吧。」她買了一塊小小的蘿蔔糕,還有一些水果,送到媽媽住處,請她下樓拿。媽媽哭了。「我就跟她說:『不用哭啦,妳自己要好好生活,我有空才會再來看妳。』」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