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不讓柯P專美於前 藍綠招手異溫層搶攻青年票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亟欲找回民進黨的青年支持。(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亟欲找回民進黨的青年支持。(總統府提供)
2024大選腳步漸近,青年選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綠藍白3黨均努力向青年招手,賴清德接掌民進黨主席後,頒布「3、6、12」的青年工作目標,力求擴大青年軍陣容、打入異溫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著手整合黨內各成派系的青年組織,並透過智庫在青年族群中「獵人頭」,找尋適合參政的人選。民眾黨的政黨組成與支持族群本就較年輕化,持續透過空戰保持黨主席柯文哲的曝光,下半年柯並將前進校園與青年接觸。
「這次選舉,我們失去許多年輕朋友的支持。我們必須更積極回應價值議題,也要更有效解決年輕朋友最在乎的生活困境等問題。」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年初就任黨魁時,宣示推動4項革新,其中一項即為「積極回應年輕世代的需求」,積極挽回民進黨在2022年選舉流失的青年支持。
根據中選會委託的研究統計,總統蔡英文2020年競選連任時,40歲以下的青年投票率超過7成,較2016年總統大選明顯提升,被視為她創下817萬歷史高票的關鍵因素,如今,民進黨青年支持度卻出現危機。
一綠營高層坦言,大家都說「年輕人是天生的反對黨」,過去在戒嚴專制年代,對抗國民黨是實現社會正義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今台灣已民主化,民進黨也兩度執政,甚至有些首投族出生時,民進黨正在執政,自然失去反對黨的光環。
民進黨的國務青團隊,成為大小選戰的重要助力之一。(翻攝民進黨青年部臉書)

綠營三目標 擴大青年軍

該名綠營高層說,台灣也已經不是民主對抗專制的二元社會,當下的年輕人關心民主化後陸續產生的議題,如貧富差距、性別平等、環境土地等,新時代會有新的認同,價值分歧就在這裡。民進黨的青年政策,重要的是「不要那麼媚俗」,而是負責任對台灣土地、人民提出對的方向。
本刊掌握,賴清德就任後,頒布「3、6、12」青年工作目標,目前一百三十餘名國務青,希望今年「人數倍增」至300人。賴並要求黨部延伸觸角,打進60個異溫層群組。此外,針對年輕民代、幕僚開設至少12場工作坊,串聯黨內青年。賴清德曾擔任立委,相當重視黨部與國會的連結,就任主席後,黨部也著手加強與國會助理互動,希望年輕的國會助理也能化身為黨的重要戰力。
青年選票左右總統選戰勝負,各黨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爭取支持。(總統府提供)
據指出,賴清德接掌黨主席之後,特別叮囑黨內「勿把青年工具化」,年輕人在選舉場,不只是舉牌、拿看板的角色,要真正能讓青年所思所想,化為民進黨的能量。青年部也將國務青依專長興趣分組,進行組織、行政、活動、社群工作等培訓,為下半年的選戰做好準備。
根據民進黨內部統計,參與國務青營隊的學生中,有40%會回歸各專業領域,如醫生、會計師等,成為民進黨與各領域的窗口,以及經由培訓成為各領域的意見領袖;此外,60%的國務青會對政治工作有興趣,一部分想選舉,一部分走幕僚路線,黨部也會盡可能提供協助,甚至提供「幫忙看履歷」等職涯輔導服務,目前也有國務青已選上議員,如彰化縣的楊子賢、嘉義市的林煒軒等。
朱立倫整合國民黨各青年團體,並成立青年事務委員會為黨內一級單位。(國民黨提供)

藍營集三青 整合多派系

國民黨方面也積極培訓青年軍,並串聯空、陸戰,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備戰。本刊調查,國民黨長年被外界認為難獲年輕人支持,但藍營並非沒有青年組織,反倒是有多個不同派別互相競爭,以致難以整合,直到黨主席朱立倫上任後,在去年成立青年事務委員會為黨內一級單位,由祕書長黃健庭擔任召集人,整合成目前的「三青」─青年部、青年團及青年工作委員會,廣納年輕世代意見,為藍營未來的總統候選人提供青年政策建議。
民黨智庫積極與民間團體接觸,希望找到新血加入政治工作。(國民黨提供)
另一方面,今年3月國政基金會(國民黨智庫)在執行長柯志恩的帶領下,也籌組另一全新平台「大勢Big Things」,主要與民間社團、NGO或NPO接觸。黨務人士透露,該平台的組織架構在黨中央之外由智庫籌備成立,目的是淡化政治色彩,提升年輕人接觸意願,也為藍營在接下來的大選中「獵人頭」,尋覓合適的人選加入幕僚群,更不排除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

挑戰選立委 新勇士成軍

此外,國民黨也積極尋找合適的人選挑戰區域立委,3月底成軍的「藍軍新勇士」目前已有7人自願投入艱困選區參戰。今年32歲的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林家興表示,他有意代表國民黨投入艱困選區參選立委,黨有需求他義不容辭。他指出,從目前國民黨的青年工作可看出,國民黨有意接觸不同領域的青年族群,從中吸納年輕世代意見,「明年選戰國民黨的主軸之一將會是給年輕人帶來希望,要解決年輕人從低薪到就業、成家、生育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已經有充分的準備,要帶領年輕世代打破困境。」
國民黨成立「藍軍新勇士」栽培刺客投入艱困選區。(翻攝黃健庭臉書)
創立台中地方青年團體「藍青挺」、現為國民黨青年團執行長的鄧凱勛表示,國民黨向來被認為鮮少在中南部扎根,也缺乏年輕人支持,而他出身台中,希望扭轉此局勢,帶領青年團走出雙北,向中南部拓展;日前,青年團舉辦首長全台巡迴座談會,與彰化縣長王惠美及爭取連任立委的謝衣鳯等人合作,討論青年從政及返鄉議題,未來也會持續辦理相關座談,透過巡迴方式發掘各地人才,在明年大選中擔任幕僚或投入相關政治工作。
柯文哲有別於一般政治人物的行事作風,頗受部分年輕人歡迎。(民眾黨提供)
相較於藍綠二黨積極經營青年軍,已宣布投入總統選戰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年輕族群向來是他的強項,多份總統民調更顯示,柯在40歲以下的青年票獨領風騷,就連黨員的組成也以青年為主力。本刊調查,民眾黨的黨員結構中,有一半在40歲以下、占了49.73%;50歲以下,更占比高達82.11%,其中,比例最高的是31至40歲,占36.75%,是民眾黨員的主力。特別的是,16至19歲的黨員也有1.22%。
一名柯營要角說,年輕人不會主動參與特定政黨活動,因此想要獲得年輕人認同,必須平時就要互動,更要懂他們的語言,社群互動更不是單純找百萬網紅拍拍影片就有效果。

柯錄短影音 流量二百萬

他舉例,柯近期找了學妹、就讀台大牙醫系的「VW」合體拍影片,VW的IG粉絲雖僅11萬人、甚至還沒有臉書帳號,但這則跨世代對談的IG短影音,柯大談當年最大遺憾就是「蹺課蹺得不夠多」「念了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以前念了太多垃圾」,沒想到流量已破237萬人次,是柯設立IG帳號以來最高瀏覽數的影片,「連我們自己都嚇到!」
民眾黨透過空戰,持續維持柯文哲(右)的人氣熱度。(翻攝yahoo!tv學長姐開Y掛)
該要角表示,面對明年大選,儘管黨設有青年委員會及國家治理學院,會不定期舉辦青年相關活動,但柯本人的魅力就是最大賣點,他沒有套路、講真話、「不是死板老人」的風格是他能在年輕族群建立品牌的關鍵,從過往經驗看,柯文哲在校園演講的反應非常好,連演講的PPT都是他親自做的,未來在陸戰上,將持續安排柯前進校園與年輕人互動,並在空戰上將他各種演講、對談的金句,後製成影片在社群發酵,讓柯在年輕族群不只有保溫,還能再擴大領先。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