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現場】一葉千金變成草

mm-logo會員專區新聞深探
這株珍妮鹿角蕨比日前賣出600萬元的植株成熟,全台僅有5株成株,邱耀宗的園子還備有攝影棚,以保證拍出植物最美的一面。
這株珍妮鹿角蕨比日前賣出600萬元的植株成熟,全台僅有5株成株,邱耀宗的園子還備有攝影棚,以保證拍出植物最美的一面。
1637年,荷蘭鬱金香狂熱,一顆頂極鬱金香球莖可以換來12畝田地。今年3月,台北一場植物展賣出一株600萬元的鹿角蕨。
當鹿角蕨拍出天價時,2年前熱門的天南星科正處崩盤,過去一盆10萬元的植株,網路價剩3000元。泡沫歷史當前,台灣的植物玩家仍看到有利可圖的獲利空間。這些玩家和台灣的組培技術比快,只要找到更完美的突變種,便能暫時贏了這場賽局。這是一場與機率拚博的賽局,而支撐這個市場的是人的狂熱與夢想。
「珍妮」靜靜掛在貨櫃屋裡,旁邊是跟它一樣稀有的「細菌」和「nano」。貨櫃屋裡恆溫25度,是它們最佳的生長溫度,上方掛著植物燈,以確保它們能長得高挺。

鹿角蕨珍妮 一株六百萬

「珍妮」「細菌」「nano」都是鹿角蕨的品種名,今年3月,台北一場植物展賣出的珍妮高達600萬元,現場還出動點鈔機數鈔,桌上擺滿現金,霸氣十足。
眼前這株珍妮與拍出600萬元的那株同品種,但姿態略有不同。它的主人邱耀宗解釋:「我這棵種了4年半,是唯一長出孢子的珍妮。」我們小心翼翼翻開珍妮的孢子葉,尖端有著淡淡咖啡色。
鹿角蕨為水龍骨科植物,是一種附生型植物,植株除了圓形的營養葉之外,還有向外延伸細長的孢子葉,細長的葉子分岔如鹿角,因而得名。一般的狀況下,鹿角蕨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側芽,2年以上方能結出孢子。600萬元的珍妮上面有30顆側芽,但未結出孢子。
目前全台有5棵珍妮成株,邱耀宗為了這些珍貴的植物,還準備了小型的攝影棚,以確保能夠拍出它們最完美的一面。600萬元的珍妮合理嗎?「當然合理,現在一株側芽就有30萬元的價格,當初那個買家已經脫手一批幼苗了。」
珍妮一小段葉上的孢子,市價高達30萬元。
邱耀宗是台灣最早專經營鹿角蕨的園藝商之一,台灣誰手上有什麼稀有品種,彼此都略知一二。尤其,這株全球不超過十株的珍妮,任何的買賣動作,高端的市場玩家都能聞得風聲。
走出珍妮的恆溫貨櫃,園子角落是一盆橘柄神鋸蔓綠絨,上面灰撲撲沾著乾掉的水漬,一副無人聞問的模樣。2020年高價時一盆要價10萬元,若有斑葉更達50萬元行情。邱耀宗看我們望著這盆「草」,丟下一句:「現在這個不值錢了,大約幾千元,天南星科我大概賠掉100萬元了。」
邱耀宗有一個恆溫25度的溫室貨櫃屋,專門擺放像珍妮這類高貴的植物。

隨社群熱度 市場炒價格

天南星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裡,大多生長於雨林下層,不需要太強的日照,因生長快速,常被視為雨林中的雜草。台灣常見的姑婆芋便屬此類,著名的植物還有龜背芋、觀音蓮、各種蔓綠絨,這類的觀葉植物葉子若出現白斑,價格更是翻倍。
植物論葉計價,一葉一萬到七萬元不等。美國在疫情期間曾賣出一盆10萬美元的幽靈蔓綠絨。3年不到,這些高價的天南星科植物價格腰斬再腰斬。過去一片葉子至少要數千元的地生蔓綠絨,現在網路拋售價僅300元。
Eric手上扶的是1株斑葉香蕉,台灣蕉農育種時遇到斑葉皆視為不良品淘汰,近年觀葉植物盛行,蕉農的不良品成為玩家追逐的逸品。
台南的Eric在市場高點時,先後入手了200萬元的天南星科植物。他原本只是想將自家陽台布置得有熱帶雨林感,沒料到植物愈買愈多,最後堆到頂樓。剛好朋友的餐廳有一塊中庭,無償借他擺放植物。Eric說:「我喜歡葉子很大的植物,入手時剛好是價高的時間,一葉幾萬、幾萬元的買。」
天南星科植物長得很快,三片葉子的切莖植株一個月可以長一片葉子,以台灣的氣候,順利的話三個月就能回本。Eric說:「我喜歡看它們葉子愈長愈大、愈多的樣子,捨不得賣。」現在,他手上的天南星科植物如願長出碩大的葉面、美麗的葉脈紋路,擺在一起有了他想要的熱帶雨林感。不過,這片200萬元的「小雨林」,就算拿到市場上賣,可能只剩幾萬元而已。
Eric園子裡有很多美麗的天南星科植物,這株地生蔓最高曾經一葉三萬元,現在網路的組培植株千元不到。
野外是草,渡海變寶,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經理哈斯克橋回憶,2015年他參加植物展,見過參展的南美國家帶來的天南星科植物賣不出去,在展覽最後一天,當成免費禮物送人。2019年前後,這些植物一夕爆漲,昔日園間的雜草,反成為南美重要的出口植物。
植物專家王瑞閔觀察,近年這批新興植物熱愛者跟以往不同:「許多新手認得珍稀植物,卻不認得黃金葛、黛粉葉,甚至不知道拎樹藤,更甭提那些鄉野、公園、校園常見的植物。」因這群新興的植物愛好者是跟著社群媒體熱度進入植物世界的。
天南星科有其特殊魅力,哈斯克橋說:「這類植物長得快、葉面又漂亮,是熱帶雨林植物,部分物種室內也可以種植。」於是,種植的人有成就感,葉面寬大,斑紋、色澤多變,拍成照片非常具有視覺效果。
易栽種、可炫耀的植物受大眾喜愛,社群連結創造的龐大需求,使市場開啟炒作,透過大型拍賣會拍出高價,創造更多話題帶起市場價格。然而,易生長有時並非好事。邱耀宗15歲入行,是植物老手,仍沒逃過天南星科崩盤。他將一盆8萬元的斑葉姑婆芋切莖種到田地裡,結果一路快速生長:「每個園子都這樣種,市場裡相同的產品太多了,價格就掉了。」
儘管如此,炒作空間並未因此消失,而這攸關台灣曾打造出蘭花王國美稱的培育技術。
據統計,於全球流通的每三株蘭花中,就有一株來自台灣。組培是將植物的某部分組織切下,放入營養液中,複製出一模一樣的植物;植物玩家圈盛傳:沒有台灣培不出來的植物,只是時間問題。

熱門變異種 組培後跌價

天南星科熱潮時,台灣植物商在世界各地購入名貴品種,藉組培技術複製千千萬萬的同款A貨,最後造成價格崩跌。例如,曾經一株60萬元的聖靈蔓綠絨經組培後,市場一株剩1000元。日本特殊育種的12卷屬多肉植物,一株4萬元,組培後百元可入手。在天南星崩盤後,鹿角蕨躍升成為主角。因其植株大,有的可生長至百公分大,外觀特殊,成長速度快,不僅適合拍照,更因買不完的品種而適合炒作。
鹿角蕨原生於印尼、泰國、澳洲、南美,原本共有18個原生種。台灣早在1967年便由花卉進口商張碁祥陸續引入。2018年開始,台灣人開始從泰國買進十八種原生種之外的雜交種、變異種,這些新品種開始成為鹿角蕨的「新貴」。邱耀宗還記得當時的盛況:「只要有取新名字的鹿角,大家全搶著要。」鹿角沒有嚴格的認定機構,有新名不見得是新品種,但仍是一上市便搶購一空。
Allen原是動畫師,近年也投入鹿角蕨市場,專攻高端品種,他背後的植物每株皆10萬元以上。
台北市區的新大樓有家鹿角蕨專賣店。店長Allen的植物苗圃就蓋在大樓的露台,平日只接受預約來店。他曾經手買賣過一株珍妮,有沒有買賣過珍妮似乎是這個圈子夠不夠「高端」的認證。他店裡的商品也大多是昂貴的品種,隨便一株幼苗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不等。
Allen經營的便是這些高端的變異種,他原是動畫師,疫情期間回台,發現植物是門好生意,即便有組培風險,他仍不怕:「新品種到組培出來時,都要一年以上時間,這段時間,你賣幼苗、孢子,還是有空間獲利。」他每3個月飛一次泰國,尋找新的品種—不斷有新的品種問世,才能不斷刺激新的消費。
即便不是新品種,有了組培,還是有獲利可能。在天南星科植物跌跤的Eric,反而在鹿角蕨上得到一些回收。他是化工廠的上班族,下班後照顧這些植物可以從晚上十點到半夜一點。他的「園子」有自動的給水系統,還有植物燈及加濕器。

養護難易度 也影響行情

這麼仔細照顧植物,除了熱愛植物,也希望植物能在良好的環境下,及早發側芽、長孢子,畢竟它們在市場上都有很好的價格。Eric目前有300多種鹿角蕨,大多是特殊的變異、雜交品種。就算有些品種已經出現組培苗,但Eric的苗是出自母株,又已經養到半成株的狀態,仍受市場歡迎。他到植物展擺攤,一次大約有十萬元營業額。
「像捲捲鹿組培出來很久了,也不難養,但很多人等不及養大,會直接跟我買成株。」捲捲鹿的孢子葉尾端會倒勾捲起,造形特殊很受歡迎,但孢子葉捲起大多要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若照顧不當,就算花了數年時間,葉子仍不會捲。所以,就算有組培,因養護過程變數太多,捲捲鹿的成株仍未崩盤。
養護難易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例如玉女、細菌鹿角蕨已出現組培,市場仍有180萬到200萬元的價格,Eric說:「侏儒類的鹿角蕨品種太新、太稀有,組培出來,大家也沒養得很好,市場的價格仍很高。」
侏儒類鹿角蕨是這幾年玩家們追捧的類型,這類品種只有巴掌大小,是近年在印尼發現的野生變異種。印尼植物商會在野外採集野生種,台灣人挑選品種帶回台養殖。侏儒種是台灣植物玩家到印尼挑選品種時意外發現的變異品種,共計有金童、玉女、細菌、nano、OMG五類。珍妮則是來自泰國的突變侏儒種。
台灣市場追捧這類小型鹿角蕨,連帶影響日本市場,Eric說:「台灣現在應該是全世界鹿角蕨最大的市場。」昔日的品種盜版組培國家,華麗轉身成為決定市場口味的地方。這樣的軌跡,可以從「台江蘭園」的發展看得出來。

種蘭花冠軍 轉型追潮流

邱耀宗的植物園子位於台南市郊區,車行經過,不小心很容易錯過。鐵門印著台江蘭園四字,而蘭園的logo卻是一張鹿角蕨。邱耀宗因為不愛念書,15歲開始幫父親的朋友種蘭花,一路種出興趣了,索性創業在父親的一塊田地上開起蘭園。他的本業是模具工作,兼差種蘭,專攻變異種洋蘭,從興趣消遣一路種到蘭花得到國際冠軍,整貨櫃的花賣往歐美、越南。
2018年開始,邱耀宗覺得自己蘭花得過獎又賣得好,已無挑戰性,於是把蘭園的植株全轉手出去。把賺來的錢投入鹿角蕨。邱耀宗發跡版本的另一面是,蘭花生意愈來愈競爭,尤其跨國大型植物商和東南亞便宜密集的勞力競爭,台灣這種小型蘭花商的經營愈來愈艱困。
從15歲種蘭花一路到現在專營鹿角蕨生意,邱耀宗的職涯轉變,也是台灣植物市場風潮的轉向。
相較於蘭花,鹿角蕨是一個更小的市場,僅在華人、東南亞社會受歡迎,台灣人敢買、能買,一下子就成了鹿角蕨大戶。鹿角蕨與蘭花隔行如隔山,邱耀宗靠昔日蘭花生意人脈,認識了泰國的知名育種家Yot,他是珍妮的育種家(珍妮便是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雖然不知該買哪些品種,邱耀宗放話,只要爪哇類的,他全包下。(爪哇的變異種比較多)
邱耀宗是第一代專門引進變異、雜交種的鹿角蕨業者之一,現在名滿天下的珍妮是他四年前購入,僅要3萬元。Eric說,數年前,也曾有機會購入珍妮,對方開價十萬元,他想了一天,結果隔天就被買走了。

怕退潮不安 續找新題材

台灣看似為鹿角蕨重要市場,但邱耀宗估計,台灣整體市場大約近億元。熱絡表面下,多是中小型的植物商。髮型設計師Albe玩鹿角超過十年,是早期少數會在網路分享鹿角蕨養護知識的人:「很多人種植物,一開始真的只是喜歡它的外型,種久了,會有側芽,愈長愈多,沒空間放,要送人也不見得適合,於是就拿來賣。」玩家變賣家,最後發展成副業,不管是鹿角蕨還是天南星科植物,大多是此路線。
Albe的髮廊擺滿植物,宛若一座小型植物園。
Albe入坑初始,看到新品種也會想買,但這些年,他有種醒悟:「種植物是為了自己開心,如果買了高價植物又一直擔心它會不會跌、會不會賺錢,這就失去當初的樂趣了。」他在網路上會分享數千元的火鶴幼苗,也會分享數百元一大盆的錦葉葡萄。
最早因鹿角蕨而「入坑」的Albe,近年開始玩花燭屬植物的雜交育種,種植門檻比較高。
邱耀宗擁有珍妮算是爬上圈子頂端了,但他有些不安:「別人也有珍妮,你的珍妮要比別人長得快、長得美…珍妮終有一天會退潮,你要找到新的變異種,這個市場才會一直維持高點。」
追逐新品種的邱耀宗深知鹿角蕨市場的風險,它不像蘭花有國際協會嚴格的品種認定,若販賣組培植株還會受到協會的抵制,無法交易。沒有國際組織的有效仲裁,百花齊放的鹿角新品種問世,能持續多久的黃金時間,只能看組培的速度有多快了。

暴升又暴跌 追逐刺激感

風險無處不在,但仍不減這個市場的魅力。Eric在天南星科最火紅的那幾年,他看到斑葉龍爪發出新葉,總等不及葉面完全展開,便小心翼翼翻開捲著的葉子,想看上面有沒有白斑,若有斑點就是7萬元的價格,若無斑就要剪掉。他說,翻葉子的那個心情很亢奮,很像等開獎。
這個模型是台灣玩家夢想培育出的新品種鹿角蕨:葉冠更高,孢子葉的分岔更多。
此刻,在育苗室裡反覆觀察珍妮孢子苗並期待長出更變異種的邱耀宗,大概跟Eric翻葉子的心情一樣。那種市場暴升與暴跌的刺激感,是吸引人們義無反顧跳下去的理由,邱耀宗說:「這個比種蘭花刺激、好玩啊。」
採訪尾聲,他展示一件「未來鹿角蕨」模型:葉冠更高、孢子葉分岔更多,這是目前市場追求最完美的變異品種,邱耀宗撫著模型,眼神閃閃發亮:「現在就比誰先種出這樣子的植物了!」支撐600萬元鹿角蕨的存在,除了理性的市場供需法則,背後還有無數玩家們的「腎上腺素」與「夢想」。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