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左攻新藥右搶醫材 專訪宣明智:細胞治療成顯學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宣明智鎖定異體細胞發展有成,已是國際大藥廠潛在的合作對象。
宣明智鎖定異體細胞發展有成,已是國際大藥廠潛在的合作對象。
備受矚目的「再生醫療雙法」,因條文內容爭議過大,立院臨時喊卡擇期三讀,讓不少生醫業者扼腕。為提前籌集糧草,由半導體大老宣明智所創辦的幹細胞儲存廠宣捷幹細胞,已於6月16日登錄興櫃。宣明智日前接受本刊專訪,直言細胞治療已成顯學,宣捷握有異體細胞新藥研發技術,新藥實力排全球前5,已吸引國際藥廠上門洽談。他也預告,繼宣捷上興櫃後,轉投資醫材廠「互貴興業」也將在創新板上市。

宣明智小檔案

  • 年齡:71歲
  • 現職:宣捷集團創辦人、公信董事長
  • 學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 經歷:工研院電子所經理;聯電、矽統、智原、友訊、宣捷幹細胞、宣捷藥、思源創投、交大創投董事長
  • 家庭:妻陳淑珍,育有2子1女
搶在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前,宣明智(左)父子聯手宣布宣捷幹細胞興櫃掛牌,吸引投資人注意。
「細胞時代來臨時,我們(宣捷)會是(異體細胞)前段班公司,從國際大藥廠積極上門探訪的程度來看,我敢說宣捷新藥實力排全球前5名。」半導體大老同時也是宣捷集團創辦人的宣明智,坐在內湖宣捷總部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時,滿臉笑容地說。會讓他如此開心的原因,就是投資長達10年的生技事業宣捷幹細胞,已在6月16日登錄興櫃。

宣捷興櫃 手握3新藥

本刊調查,宣明智今年啟動宣捷集團各公司的上市計畫,除了負責幹細胞儲存的「宣捷幹細胞」已在5月26日經董事會通過,由康和、國泰、台中銀3券商推薦,正式掛牌興櫃交易外,專攻異體細胞新藥開發的「宣捷藥」也打算赴美掛牌。「細胞治療是未來趨勢,國際級大藥廠不會缺席,我研判將成顯學。」就算今年以來,立院為了是否通過異體細胞治療的「再生醫療雙法」拉鋸,遲遲無法完成三讀,但宣明智仍相當看好細胞治療的未來。
宣明智胸有成竹,原來是因許多國際知名藥廠先後派人探訪宣捷,「人多到變負擔,我們把應對內容SOP(標準)化,讓他們帶回去自己讀,只要確定合作,再換我出馬。」
宣捷幹細胞成立10年,日前正式登錄興櫃。
2021年,宣捷取得港商Orilitia Biopharma Limited研發的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UMC119-06,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製藥暨治療技術的國際授權,一口氣掌握台、日、韓等亞洲9國市場。「這顆藥,宣捷可以海外授權其他藥廠製造和銷售。」宣明智意氣風發地說。
不僅如此,本刊調查,宣捷手上共握有3顆異體細胞新藥,正同步展開六大適應症臨床試驗。去年8月,美國FDA傳來好消息,宣捷手中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新藥,被認定為孤兒藥(治療罕見疾病藥物),可取得未來上市後的7年獨賣權,不過宣明智私下透露,目前該藥仍與成大進行一期臨床,「患者不好找,只要有病人,我都收。」

異體治療 立院續研議

大談宣捷細胞新藥發展進度,同時間,宣明智也對國內細胞治療法令開放進度牛步化相當擔憂。2018年,衛福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簡稱特管辦法),生醫界冀望開放異體細胞治療,結果希望落空。
宣捷藥握有3款間質幹細胞新藥,瞄準6大適應症展開臨床試驗。(宣捷提供)
5年後,捲土重來,立法院原本要在5月16日進行「再生醫療雙法」三讀,再度因異體細胞治療的爭議過大臨時喊卡。「這不是甲級動員的優先法案,只會議而不決、一再延宕。」宣明智搖著頭說。
事實上,細胞治療分2種,一種是取自患者的細胞,並分離免疫細胞,培養擴增後回輸患者體內,稱為自體細胞治療;另一種則為異體細胞治療,根據衛福部細胞治療專區指出,間質幹細胞(異體細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不會引發排斥,可省掉細胞培養及擴增程序,價格相對便宜。但宣明智感嘆說,台灣異體細胞「窒礙難行」。
宣捷幹細胞新藥在疫情期間發威,成功透過恩慈療法救活3名重症患者。
「現在談細胞治療就像早期開放輸血,明明可以救人,卻因無知帶來恐懼。」目前異體細胞治療,主要用於恩慈療法(重症治療為目的,施予尚未經主管單位核准的療法),新冠疫情期間也開放重症者接受治療,當時宣捷與雙和醫院合作,雖有3名極重症者病逝,另3名重症,「拔掉葉克膜都救回來了。」宣明智說。

降低門檻 須修法配合

眼見歐洲、美加、日本和韓國都已有異體細胞新藥上市。「台灣將淪為再生醫療的落後族群。」宣明智大聲疾呼,台灣應守住「安全性」的前提下,由動物試驗、毒理、藥理與臨床等方法來把關,「先把爭議性低的法案通過,日後再修不合時宜的法條。如果老是等新東西完全不出錯再做,就像讀聖賢書,永遠寫不出ChatGPT。」
宣明智直言,台灣沒有法源基礎,難以支撐再生醫療迅速發展,更不可能人人用得起。目前再生醫療費用昂貴,一趟療程約2至300萬元,被貼上「貴族療程」的標籤,但他透露,現在一劑可做到20萬至30萬元,想明顯降低價格,要有法源讓保險公司評估給付。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右2)日前植牙,自曝利用幹細胞迅速癒合傷口。
談到細胞治療,宣明智趁機大爆好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料,原來4月底郭台銘出席一場國民黨餐敘,向來豪爽多話的他竟全程寡言。「因為老郭(郭台銘)跑去植牙,把17年前儲存的幹細胞,打到手術的牙齦處。老郭說,只花2天,傷口就癒合。」宣明智解釋,幹細胞有再生、安定及修復的能力,像是公司裡能力很強的員工可以帶動士氣,還能免疫協調並恢復其他細胞。
其實,宣明智自己也是細胞治療的常客,「我做的是抗衰老,以前在中國做,現在在宣捷做。」但記者盯著他的臉上皺紋,宣明智連忙解釋:「臉是我最不年輕的地方,這10年瘦身有成,加上打高爾夫球經常曝曬,才有皺紋,不過我的體能比同年齡好很多,打18洞都用走的。」他驕傲地說。

父子合力 轉耕耘生醫

今年71歲的宣明智,是聯電前董座曹興誠的重要夥伴,擔任聯電總經理時,一手促成五合一案,讓聯電得以與台積電爭霸晶圓代工江山,後因和艦案淡出營運,身為半導體大老的他,究竟是如何與細胞治療扯上關係?
宣明智(左)成功促成五合一案,助曹興誠(右)創立的聯電躍為晶圓代工一方之霸。
宣明智透露,早在15年前,他就開始接觸細胞治療,一度打算投資,但當時自體細胞無法商業化大量生產而放棄。直至2011年,前加捷生醫總經理鍾祥鳳,支持宣明智的兒子宣昶有創業,鍾祥鳳先出資50萬美元,宣明智決定再出50萬美元挺兒子,父子開始合攻異體細胞治療。
2019年宣明智(左)交棒,交由長子宣昶有(右)掌舵宣捷集團。
2019年,宣明智交棒,由宣昶有掌舵宣捷集團。宣昶有曾形容:「車子是我在開,父親可以坐副駕駛座,有必要時他會提醒我,讓我踩煞車。」宣明智笑說,其實自己的生醫布局,宣昶有功不可沒,「智捷生醫能做到彩色立體醫療影像,就是靠他牽線。」兒子在生醫界的努力,讓宣明智自豪。

投資醫材 設廠拓版圖

智捷生醫成立不到3年,找來日本新創公司Holoeyes結合微軟MR(混合實境)頭盔,推出「元宇宙精準智慧醫療」服務。「我們利用MRI(磁共振成像)、CT(電腦斷層)報告,針對腫瘤做出立體彩色的醫療影像,取代傳統2D影像判讀,讓醫生以最小傷口精準割掉壞東西。」宣明智開心透露,目前關渡醫院與新竹台大醫院已導入使用。
宣昶有透過日本人脈,將傳統醫療報告做成彩色立體檢測,為父親開拓精準醫療事業。
從半導體業跨界轉戰生醫,本身就人脈十足的宣明智,也吸引眾多企業大咖投資,宣捷集團股東除了有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外,還包括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義联集團創辦人林義守,以及王道銀行駱錦明家族。
除了揮軍新藥之外,這幾年屢屢疾呼要讓醫材成為護國神山的宣明智也大舉布局,手中投資了至少9家醫材公司。2013年,他成立互貴興業,號召交大幫、林憲銘及中租加入,工廠一路從中國四川蓋到台灣竹北。「在證交所的鼓勵下,互貴興業已規劃明年上創新板。」宣明智首度對外透露旗下醫材廠的上市計畫。
互貴興業成功研發出「穿戴式免治馬桶」,成為證交所邀請掛牌的重點企業。圖為互貴興業執行長郭加泳。
採訪過程,宣明智化身購物專家,介紹互貴興業新開發產品:穿戴式免治馬桶(智能排泄處理機器人)。這項產品瞄準無法自理的病榻患者,當人工智慧視覺偵測到尿液或糞便,立刻監測重量和顏色,自動沖洗、抑菌、除臭,「品質比日韓更好,價格壓到20萬元以下,將導入關渡醫院、新竹長照中心。」

加速發展 籲善用優勢

問起他當初為何做這類產品?在科技界向來有「熱心一哥」之稱的宣明智,笑說自己原本只是受託指點研發團隊,結果讓互貴興業加入一起完成。話鋒一轉,他語重心長說,隨著人類年紀增長,老人照護是未來很大的商機,眼前缺工問題難解,恐讓被照護者因生理需求引發褥瘡,「我們不只是解決社會問題,更是集結台灣零組件做出產品。」
宣明智誓言以「醫材導遊」身分,率領台灣科技業擺脫代工宿命。
宣明智一直有個醫材夢,想讓台灣擺脫長久以來的代工命運。「台灣有世界最強的IC以及軟、硬體技術,有最完善的醫療品質和保險制度,應利用醫療場域加速跨領域整合,以內循環創造經濟規模並賣到全世界,否則台灣資通訊很強,做那麼多PC,只能聽微軟、英特爾、蘋果的話,錢還被他們賺走。」
「做事要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時機可遇不可求,但快是我們的基本功。」宣明智強調,醫材能提升台灣在國際的江湖地位。至於台灣異體細胞的下一步發展,他老神在在笑道:「我已經撒好一張網,宣捷在等一個時機,只要有一家藥廠來合作,其他藥廠就會跟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