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夏日探險5】吃米也玩米!返鄉夫妻以友善農法種出Q彈飽滿「泰源幽谷獼米」 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創意米繪DIY可倒入白米、黑米、糙米、紅米與紅藜,形成有趣的漸層。文 童心怡攝影鄭祺耀發布時間 2023.07.24 05: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稻米阿美族紅藜白米台東紅米飯糰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擁有「小天祥」之稱的泰源幽谷,位於東河鄉泰源村,阿美族從100年前就在這裡開懇種稻,並建立起具有技術傳承的工作制度「換工」。16年前從高雄回到台東的黃忠文與蔡禮闈夫婦,為了促進部落發展,每天向年邁的父母學習各種務農知識,即便農業模式隨著時代不斷轉變,但他們仍堅持以最貼近大自然的種植方式孕育幽谷米。「泰源幽谷獼米」主理人黃忠文堅持以最貼近大自然的方式種植稻米。黃忠文解釋,取名為「泰源幽谷獼米」,是因為獼猴是這座山谷最常見到的野生動物,相對於世居此地的阿美族人,牠們可能更像深谷裡的主人,除了以「獼」表示尊重包容土地與大自然的態度,獼的諧音也近似「米」,兩個疊字唸起來非常逗趣,也是夫妻倆想傳達的活潑形象。聽著黃忠文的介紹,可以認識5種米的營養成分與料理方式。主人準備各式食材,讓遊客自由選擇飯糰材料。泰源幽谷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乾淨水源,加上四季雲霧繚繞的氣候,種出的米粒飽滿Q彈且光澤透亮。除了能透過網路將幽谷獼米直接宅配到家,遊客來到台東也能參加黃忠文夫婦舉辦的農村野菜採集、稻作體驗、創意米繪DIY等活動。「水晶養生飯糰」使用泰源幽谷獼米。活動中不僅可一次認識黑米、糙米、紅米、紅藜等雜糧與白米,要以何種比例搭配,才能煮出健康又美味的米飯,現場也能看到他們示範製作賣相吸睛的「水晶養生飯糰」。就算生米不煮成米飯,也能製作成冰涼爽口的米飲料,讓人訝異原來米的吃法還有這麼多種。這裡的米就算不煮成飯,也能做成清涼美味的米飲料。泰源幽谷獼米地址:台東縣東河鄉泰源村牧場63號 電話:0903-367-696備註:創意米繪DIY活動,600元/人,可帶回1瓶充滿水果維生素的五鑽能量米DIY,需預約。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