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在野整合轉攻內政搶上風 賴清德機動備戰一對一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賴清德民調雖持續領先,黨內指其選情仍有兩大隱憂。
賴清德民調雖持續領先,黨內指其選情仍有兩大隱憂。
2024總統大選投票倒數將破百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雖維持領先,但本刊調查,民進黨選局面臨兩大隱憂,在野黨打「戰爭牌」無效後,近來轉攻內政議題,執政黨努力防守,但氣勢略居下風。
綠營研判,泛藍陣營若整合方向不變,加上選民自主棄保,選局恐回歸一對一對決,賴的領先將不具優勢。對此,競辦幹部強調,危機處理後賴的民調回穩,並在穩定中求成長,目標站穩4成支持度;且競選團隊密集觀察在野整合事態,也對機率比較高的可能組合沙盤推演、動態調整策略。
屏東高爾夫球大廠明揚廠房爆炸大火,造成4名消防人員殉職,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23日要求總統參選人對消防員組工會及相關權益表態,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表態支持組工會,並酸民進黨對手賴清德競辦僅說:「持續溝通、取得最大修法共識。」柯對此狠批:「不曉得他這句話什麼意思?你就說贊成或反對,講一句話就好。」
屏東明揚工廠爆炸大火釀嚴重死傷、4名消防員殉職,引發全國關注與討論。(讀者提供)

備戰獲肯定 在野改打內政

綠營人士觀察指出,去年地方選舉,在野陣營不斷操弄「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議題,意圖把民進黨的「備戰」跟「挑釁」「主戰」扣連,加上賴清德過去「務實台獨工作者」宣言,讓黨內一度擔憂,統獨議題會被操作成這次選舉的攻防主軸。不過,從柯文哲前述發言,或在野陣營近來猛攻的多項議題都可發現,選戰主軸已從外交國防轉回內政。
該人士指出,主流民意已顯現,多數人認同「備戰才能止戰」概念,加上賴清德就任黨主席後,一再重申他的兩岸立場會延續總統蔡英文現行政策,並透過訪美行動展現個人穩定性,因此讓在野黨的「戰爭牌」失靈。
在野猛打的戰爭牌失效,目前已非2024大選的焦點議題。(國防部提供)
黨內人士分析:「在野黨從上會期缺蛋一路打到現在的進口蛋食安議題,未來3個月,藍白陣營勢必在立院新會期聯手挑戰內政議題,顯見大選已提前從三腳督拉回政黨對決主調。」立法院新會期22日開議後,院會在藍白兩在野黨要求下,安排行政院長陳建仁針對進口蛋爭議、登革熱疫情連續進行兩場專案報告。
全台登革熱病例已經突破萬件,其中以台南病例數最多。(翻攝台南市政府官網)
一名民進黨中常委坦言,蛋的危機處理在立法院開議前告一段落,但台南登革熱防治才要進入關鍵時刻,且內政議題千頭萬緒,就像屏東火警一樣,隨時可能出現突發事件,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選舉破口,執政團隊不可不慎。
另名競選團隊成員則透露,雖然藍白陣營表面上仍是膠著狀態,不過民進黨競選團隊絲毫不敢大意,緊密觀察事態變化,也針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沙盤推演,例如之前研判可能性較高的「侯柯」「郭柯」兩種組合。不過他強調,非綠的各種組合隨時在動態調整,「總之會準備好面對一對一的狀況。」
非綠陣營不放棄整合,綠營也做好選舉最後回歸一對一的準備。(台北市政府提供)

穩中求進步 應對非綠整合

本刊調查,綠營操盤人士評估,藍白陣營整合成一組人馬,確實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但包括黨祕書長許立明多次在內部會議預判示警,國民黨及侯陣營應該還是賴清德最後對決的對手;至於柯文哲,綠營研判最後關頭接受藍營整合條件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他們既然只有推一組人才能贏,那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民進黨也要隨時做好政黨對決準備。」
一名競選幹部表示,民進黨執政8年,當然靠實績才能領先,但也不可諱言有執政包袱,選戰打法本來就不可能大開大闔,「不能說現在的打法是採取守勢,應該說是穩定中求成長。」
賴清德提出「國家希望工程」系列國政願景,每週舉行一場說明會。
他認為,目前選戰情況有點像2015年,當時蔡英文選情被看好,各界都認為蔡只要不出大錯,就會勝選,賴清德這次也有點類似,但差別在於目前為止,賴的競爭對手還在尋求整合階段,誰會取得在野共主的位置也未定,選局相對詭譎變化多,目前賴團隊積極朝「民調破四成」方向努力,一旦站穩四成、維持不墜,縱使對手整合,也更有底氣面對。

進口蛋惹議 挑戰危機處理

一位北部綠營公職觀察,賴清德公開民調一度攀上四成,後來進口蛋爭議爆發,回跌到三成五,隨著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台,賴的支持度又略回升幾個百分點,顯示在野黨近來狂打民生議題,確實衝擊賴的支持度,使賴清德的民調上升趨勢受挫,不過,執政團隊危機處理後,賴的民調又回穩。
賴清德20日在民進黨中常會特別提到,他非常希望未來朝野攻防回歸理性討論。競辦人士表示,選舉當然會討論到民生,賴清德也是執政團隊一員,一個政黨希望能繼續執政,執政團隊當然會把民生做好,賴也呼籲不應將民生議題當成選舉操作,否則恐招致反感。
農業部長陳吉仲日前已為進口蛋爭議請辭下台。
然而,一名黨內幹部透露,當內政議題被狂打,競選團隊有時確實會苦惱沒有適當著力點。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站在第一線負責說明、辯護的,必須是行政院或各相關部會,黨部、競總的發言管道或立院黨團,都只是輔助火力。例如之前在野黨質疑前瞻舉債問題,就由財政部長莊翠雲親上火線釋疑,藉由財政部專業背景才較具有說服力,不會流於政治化討論。
對此,競辦發言人陳世凱強調,現在的執政團隊已有多年工作默契,隨時都在線上溝通,也都有各自分工。
立法院9月22日開議,在野黨強烈質疑進口蛋相關決策。

搶回主導權 每週發表政見

本刊掌握,除了每週三在總統府固定召開的高層會議,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陳建仁等,會固定齊聚交換意見,民進黨每週也固定召開府院黨幕僚層級會議,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黨祕書長許立明共同主持,以維持行政和競選雙核心團隊緊密順暢的橫向溝通。
「簡言之就是要主導議題,不能讓別人設定的議題主導選舉。」賴清德近來以每週一場的節奏,召開「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已提出「0至22歲投資未來世代」「健康台灣樂齡幸福社會」等政見,未來暫定還有三場。一名綠營公職表示,在野陣營近來狂打內政,如果防守節奏不夠快,很容易被導向「民進黨執政不力」,進而加深「換黨做做看」的正當性,這不只影響總統選局,也對很多綠營立委參選人不利。
因此他說,執政團隊不能等內政危機出現,再一一滅火,選戰要掌握主導性,競選團隊要設定議題,就像最近的國政願景發表會,透過亮眼政見、選舉議題,讓其他陣營跟進討論,並把握執政黨優勢,釋放利多政策來引導討論,才能從在野黨設下的口水泥淖脫困。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