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餐桌旅行1】資深台菜主廚挖掘海岸縱谷物產 「池上豐禾日麗」端出驚喜台東滋味會員專區美食旅遊以九層塔醬、韭菜花、海膽添味的綠竹筍,被海葵颱風吹得提早結束,接棒的季節食材是小農種的木鱉果。文 林亦君攝影何宗昇發布時間 2023.10.08 17:55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10.08 19:02 臺北時間海膽池上海鮮台東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台東池上稻浪之美深入人心,純樸風情更如磁石般吸引人們落腳定居,無論是否生在池上,這群人貢獻所能,收集回收材料妝點村莊角落、走遍海岸與縱谷深山尋覓食材、以溫暖人情款待遠方來客。這一回,我把池上秋收看在眼裡也吃進肚裡,真正以五感體會豐收滋味。位於池上福文村的豐禾日麗在2017年落成,2019年3月開始經營私廚餐廳。以前沒想過池上除了冠軍米還有其他物產?「池上豐禾日麗」的老闆娘劉映汝在電話裡故作神祕地說:「你來了就知道。」我們剛踏進餐廳就被催著出門,一路驅車開往海岸山脈,足足開了20多分鐘來到杳無人煙的深山裡,下車一看,竟然已經是台東池上與花蓮富里的交界。江玉麟(左)和劉映汝(右)打造豐禾日麗私廚,把秋收滋味化為實際,親切款待遠方來客。江玉麟和劉映汝夫妻從台北移居池上11個年頭,早就自認是池上人,近年逐漸將民宿轉型為私廚。江玉麟苦笑說:「人家以為我來池上開民宿,其實當初我蓋房子時就以餐廳型態設計,但一直沒遇到對的人,整整空了三年,才等到理念相同的廚師。」食材獵人吳聲季(左)帶著主廚許豐裕(右)到深山竹林中挖筍。半夜挖出的綠竹筍,得直接送到餐廳料理才能保留鮮甜。來自高雄的許豐裕就是江玉麟口中對的人,這天我們跟著江玉麟、劉映汝和許豐裕到花東交界的深山探訪人稱阿貴的食材獵人吳聲季,平常阿貴都是深夜12點進山挖竹筍,今天為了我們才提早進山。我們還在沒有路的山坡中蹣跚前進,阿貴已經看到綠竹筍隱約冒出的尖頭,二話不說動手開挖;許豐裕隨手拔起一棵大圓葉胡椒,說要回去炸野菜天婦羅,今晚的菜單儼然已在主廚腦中成形。主廚許豐裕在池上累積食材資料庫,手上拿的是原住民愛用的大圓葉胡椒。劉映汝希望客人可以同時享受縱谷與海岸線的物產,所以又請富岡漁港的汪哥直送鮮魚,許豐裕以自調蒸魚醬油清蒸,又用南瓜、鳳眼果煮魚湯,懂吃的饕客會用蒸魚醬汁拌豐禾日麗自產的芋香米,把山珍海味都一網打盡。前菜包括泰式調味的象拔蚌、野生石蚵拌酪梨、蔥油雞、野生小鮑魚和摻入大圓葉胡椒的野菜天婦羅。今天的清蒸鮮魚是富岡漁港捕獲的紅貓石斑,特調的蒸魚醬油拌飯更是一絕。許豐裕設計的菜單沒有單獨的蔬菜,但每道菜色都會添加大量蔬菜,例如黑胡椒牛小排旁就是小農種的龍鬚菜。花臉魚和魚頭魚骨、絲瓜、南瓜、薑絲一起煮湯,湯頭清爽,魚肉鮮美。其實我在3年前就吃過主廚許豐裕的新派台菜,驚豔之餘問他是否願意受訪,他委婉拒絕。這次再遇,許豐裕謙虛地說,這幾年他終於把池上走透透,才敢談談自己對當地食材的理解。五年前,許豐裕因為看了蔣勳的《池上日記》而搭火車第一次來到池上,當時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時期,偶然走進能看見池上火車站的豐禾日麗,隔年決定接下私廚工作,為人生按下重啟鍵。在豐禾日麗吃到的是他們在池上契作種植的高雄147芋香米。豐禾日麗每個餐期約可容納40位客人,約8~10人一起來,最能囊括主廚拿手菜色。雖是有40年經驗的台菜廚師,許豐裕回歸初心,走遍池上尋找縱谷綠竹筍、小農蔬菜,又在客庄找到邱雲妹阿婆養的跑山雞和紅心芭樂,把四季流轉融入餐盤中。劉映汝笑說:「除了白飯會重複,其他都會換,曾經有客人兩天來吃了三頓。」許豐裕不只在池上重新找回做菜的感覺,也大方傳承自己的廚藝,無論是來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還是毫無經驗的廚房新鮮人,他都傾囊相授,現在的二廚余雅琳就是從素人一路練到考過丙級,師徒倆相愛相殺,十分逗趣。許豐裕(中)慷慨傳授廚藝,但二廚余雅琳(左)和小幫手王敏慈(右)吐槽說得忍受主廚的碎碎念。池上豐禾日麗台式無菜單料理地址:台東縣池上鄉福文村文田路3-3號電話:0955-895-288營業時間:12:30~14:30、18:30~20:00,週四公休。備註:全預約制,1,500元/人,收1成服務費,不可刷卡。菜單隨季節調整,以合菜方式供應,道數隨人數增加,2人亦可預約,若需客製化菜色亦可電洽。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