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5、6點燈火初明,位於內湖碧湖畔的大湖餐館,店內不多的8張桌子很快就被老客人事先預約、坐滿了,外頭總有2、3組現場客人詢問、等候著。
【台灣老店】老內湖人愛上的館子 主打下飯菜道道噴香 大湖餐館專訪

位於台北碧湖畔的大湖餐館,是內湖人的老廚房,不少政治人物、明星、知名主播都曾來此大啖好滋味。
34年前,王文志、王文風兩兄弟以台、川混合口味的便當店做起,撐過SARS後,小店迎來轉機,租下隔壁倒閉店面擴大營業成為社區型家常菜餐館。兄弟倆60年不離不棄,如今,下飯菜的手藝已傳給家族二代,每當用餐時刻,兩位創店老闆坐鎮外場,跟滿場的老客人寒暄、小酌,守住老餐館的人氣,也守護好味道。

在地名餐館 源兄弟之約

穿梭桌邊、熱絡地打著招呼、好似每位客人都是老朋友的王文志、王文風兩兄弟,是這家30多年老店的老闆,王文志笑道:「我們做久了,來這裡的大都是老客人了,不過,附近的公司行號來聚餐的也不少。」
現在幾乎已把廚杓交給家族二代的大湖餐館,是一家以下飯菜為主的家常菜老字號餐館,香噴噴的萬字肉一端上桌,王文志立刻說道:「這是我們餐館的招牌菜之一,由於瘦肥比適當、皮Q軟、油脂入口即化,吃起來不會很油膩,很多女生也會動筷吃,知名主播方念華跟朋友來吃飯,這道萬字肉是很常被點的菜色。」這道看起來有點像是大塊東坡肉、或古早味爌肉的菜餚,非常受街坊老饕歡迎,即使先炸後滷的製作過程頗為費工,廚房每2天就要作一批,滿足廣大饕客。

看了看採買菜單,把所需的食材用通訊軟體傳給菜攤、魚肉商後,王文志這才放下心地聊開:「大湖餐館在這兒已經30多年了,是我跟弟弟(王文風)一起開的,家裡8個兄弟姊妹中,我排行老五、他排老六,僅相差一歲的關係,我們兄弟倆作什麼事都一起,這60年來幾乎不曾分開、感情很好。」
雲林出身的兩人,小學時隨父母工作北上。原本想當體育老師的王文志,因教育學分制度改變,任教職無望後索性休學。王文志自爆:「之所以選擇當廚師,是因為在餐廳作事的話,就算口袋沒有錢也不會餓肚子,於是就應徵海霸王工作、學起台式海鮮。」一旁頻頻點頭、表示認同的王文風即道:「自己也不愛讀書,哥哥休學後,我也選擇輟學。跟哥哥商量後,我決定去榮星川菜餐廳當學徒,我哥學台菜、我學川菜,兩個人約好學成後可以一起開餐廳。」
苦撐度大疫 便當店轉型

雙雙退伍之後,兩兄弟湊出了一筆錢,1990年在內湖實現了一起開店的計畫,不過,當時就取名為大湖餐館的店,早先是間兼賣熱炒小菜的便當店,並非如今的餐館規模。
王文志回憶在內湖開便當店的原因說道:「剛好有親戚在內湖開電子遊樂場,有便當、熱炒的需求。我又在附近逛了一下,發現碧湖旁邊有2、3個加起來超過千戶的社區,粗算一下、每天光做社區4、50個便當、加上有熱炒供應,維持小吃生意應該不成問題。」

當年店規模小,僅有4張小桌子、不到如今的一半,一間店2、3個人就可以搞定。排骨、雞腿便當賣得還不錯,客家小炒、麻婆豆腐、四季豆肥腸這類的下飯菜,也滿受歡迎。只是,未料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足足2、3個月幾乎沒生意,王文志、王文風兩兄弟一度考慮收店。
回想起那段艱苦時光,王文志一臉無奈地吐露:「那時候,我們兩個兄弟會咬牙苦撐下去,其實也是因為我們沒什麼其他一技之長,而且SARS前,店裡生意挺穩定的,決定撐一段時間看看。」結果,他們不只撐過SARS,還把便當小吃店轉型成餐館。
原來,王文志一直想提高營業額,但店內只容得下4張小桌子,翻桌率再高,業績也有限。此時,大湖餐館隔壁的店面因SARS而倒閉空出,兩兄弟便抓住契機,跟親戚借了100多萬元,將店面、廚房擴大。王文志說:「店內環境變寬敞後,不只用餐人數增加,因為廚房也變大,可以接更多的外帶。我們還跟以前海霸王等台菜餐廳、川菜館工作的師兄弟交流了新菜色,再加以變化,像是萬字肉、螃蟹粉絲煲,如今都成了店內的特色菜。」
台川菜混搭 古味新變化
隨著內湖近年繁榮發展、與家常好味道的口耳相傳,餐館人氣不斷上升,不只留住了在地老饕,更成功開發出不少外地來的食客,靠著這份底氣,儘管近年新冠疫情重創店內生意,但疫情一過,老餐館又在舊雨新知迅速回籠中成功復甦。

主打「下飯菜」的大湖餐館,是以川菜打底,再運用台式口味去做變化。一聽到自己拿手的川菜,不等哥哥發話,王文風馬上接話講:「川菜本身就是不斷在改變,外省掛老一輩可以接受既鹹且油,但現在太鹹太油會遭年輕人打槍,客人的需求在改變,那我們料理也要做出調整。像豆瓣魚,我們用的是紅尼羅魚,鮮豔的魚身擺盤起來更好看,肉質也很鮮嫩,沒有暗刺,很下飯,口味上我們也朝少鹹少油、重辛香料的方式去烹煮。」
弟弟王文風露了一手菜色,哥哥王文志自然也不能落人後,道出古早味台菜「油條鮮蚵」的特色。他特別點出:「這鮮蚵都是來自家鄉雲林三條崙,從產地直送到台北餐廳來,為的就是避免用到泡水蚵,這樣才最能保留住鮮蚵的營養與肥美,讓鮮蚵軟嫩、油條酥脆兩種口感層次分明。」因為雲林三條崙鮮蚵是由王文志親戚所養殖,所以他再三吩咐蚵仔一定要直送、不能泡水,從此可以看出這位老廚師對於故鄉食材眷戀之外,關於食材怎麼最新鮮、最美味也有自己的堅持。
二代廚接手 添養生概念
現在除了食材控管、與老客人互動之外,王文志、王文風兩兄弟已不大管廚房的事了,全交由大哥的兒子王仁平執刀、掌杓。由於兩兄弟嫡系子女,不是對餐館沒興趣,就是還在念書,但好味道總不能隨著第一代年華老去而褪色,所以兩兄弟便把廚藝傳承給對煮菜有天分的姪子王仁平。

在一片快火鍋炒聲中,王文志說:「阿平這孩子從小跟著我們兄弟做,國小、國中就來打工賺生活費。長大後,除了教他廚房的一切外,他學得差不多後,還安排他到其他餐廳像是『嚐嚐九九』水蛙師那邊學習、磨練煮菜功夫。」
二老放手讓第二代發揮,「以前在廚房,我們兩兄弟對於怎麼料理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更何況年輕人有他的想法很正常。通常我們就是作自己的菜,一切交由客人去評斷,客人最大、人客愛吃就是對的。」
王文志舉例說:「像芥菜蛤蜊雞湯,阿平就把它改成了薏仁蛤蜊雞湯。」二代掌廚阿平除了在菜色上繼續維持下飯家常菜的餐館特色外,他比兩位「師傅叔叔」更多了些養生概念,改用薏仁、枸杞取代芥菜,薏仁蛤蜊雞湯清甜的湯頭不僅是老一輩廚人沒有的新養生膳食,也成了老街坊愛點的菜色,兩位叔叔對阿平能為餐館帶來不一樣的創新菜色頗為滿意,也讓他們對老店下一個30年充滿信心。
顧客這麼說:必吃最香下飯菜
大湖餐館我來吃過好幾次了,到北部玩就會來吃,我喜歡他們家的四季豆肥腸,下飯挺香的,其實這裡的菜色都很下飯、就是可以多吃幾碗飯的概念。另外還有客家小炒,這道菜也滿合我們南部人的口味。

大湖餐館
-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03巷76號
- 電話:02-2627-0675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