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通膨再起 非美貨幣面臨考驗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4月起電價調漲,加上新台幣貶值,通膨很有可能再次上升。
4月起電價調漲,加上新台幣貶值,通膨很有可能再次上升。
在上週的專欄中,提到美國聯準會必須正視就業與通膨問題,因為今年前幾個月的就業與通膨數據都超越預期,而包括能源、電力、地緣政治等因素,皆可能推升全球通膨,或是讓通膨下降速度放緩,並延緩聯準會的降息時間點,相較於目前市場的樂觀降息預期,投資人要開始考量未來可能的失望性賣壓。

降息延遲 美元推升

而在上週,美國公布了3月的通膨數據,連續第3個月超越市場預期。在數據公布之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市場認為聯準會在6月降息的機率只剩下17%,最有可能開始降息的時間點,更是往後延到了9月。
美國總統拜登也罕見地對經濟數據發表看法,他認為在這樣的通膨數據下,聯準會在今年內仍然會降息,只是時間點可能會往後延。
如果以近期的原油與汽油價格來看,美國4月的通膨數據,應該還是欲小不易,所以,聯準會在接下來1、2個月內降息的機率確實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將繼續推升美元走勢,相對來看,非美貨幣則是要再度面臨考驗。
舉例來說,日圓兌美元匯率上週持續創下波段新低,也連帶讓包含新台幣在內的亞洲貨幣呈現貶值走勢。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而言,如果匯率持續貶值,加上近期油價又持續創下新高,輸入性通膨很有可能在這些國家出現。
這麼一來,這些國家也可能會跟美國一樣,必須延後降息的時間點,甚至是持續緊縮來控制通膨。

多頭行情 恐暫告終

以台灣為例,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14%,算是符合央行目標的數據,但從4月開始,國內電價調漲,加上近期新台幣又持續貶值,已經來到1美元兌換新台幣32.3元的位置,接下來會否帶動通膨再度上升,仍有待觀察。
雖然國內央行已經明確表示6月不會再升息,但同時很肯定的是,也不會有降息的空間。
所以,短時間內期待降息的交易機會已經不存在,對市場影響較大的可能,是第一季財報以及未來展望。也因此,這一陣子雨露均霑的多頭行情,在短期內應不復見,取而代之的,則是個股表現的機會,對投資人來說,挑戰當然加大。
王伯達new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