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專訪 蔡英文談變局下的台灣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蔡英文於總統官邸接受紀錄片團隊專訪回顧8年執政。(翻攝《變局下的台灣》)
蔡英文於總統官邸接受紀錄片團隊專訪回顧8年執政。(翻攝《變局下的台灣》)
總統蔡英文即將在520卸任,執政8年來,蔡政府在國內推動多項改革,帶領國家走過疫情;面對美中貿易戰、烏俄戰爭等世界變局,台灣也掌握契機提升國際能見度。卸任前,蔡英文並未接受任何國內外媒體專訪,但本刊取得紀錄片《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授權,獨家披露蔡英文及多名國內外政要受訪內容,談論對蔡政府過去8年執政的觀察。
20240514inv001
蔡英文(前左)卸任前授勳予多名參與執政的要角,包括將接下總統職位的賴清德(前右)。(總統府提供)
520總統交接進入最後倒數,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飛彈驅逐艦「海爾賽號」8日駛過天氣晴朗的台灣海峽;隔天,5艘中國海警船和7艘公務船,首次一起編隊航入金門禁限制水域。時值台灣總統交接前夕,國際局勢卻如台海水面一般暗潮洶湧。
20240514inv001
總統交接前夕,美軍再度透過航經台灣海峽,實踐對開放印太的承諾。(翻攝美軍第七艦隊臉書)

政策走向 回應全球變遷

卸任前夕,總統蔡英文在官邸接受紀錄片團隊訪問,回顧8年執政,她認為受二大重要因素影響,首先是戰爭和衝突,特別是烏克蘭戰爭(烏俄戰爭)加劇影響,台灣許多變化是在回應全球變遷;另一主因則是中國經濟,蔡英文指出,中國已經到了必須尋找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階段,但因西方制裁及中國需要更嚴格的社會控制,使中國的挑戰極為困難。
20240514inv001
《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紀錄片訪談三十多位國內外政要。(《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紀錄片)

蔡英文小檔案

  • 年齡:67歲 
  • 學歷: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
  • 經歷:國安諮委、陸委會主委、立委、行政院副院長、民進黨主席
  • 家庭:4犬2貓
綜合前二項因素,蔡英文說,人們如今更願意到台灣投資,政府的責任就是去尋找這些機會,確保台灣擁有快速進入人工智慧時代所需的基礎設施和人才,另外,就是把內需變成機會。
她舉國防、能源供應為例表示,過去國內沒人想到國防能成為商機,能源曾屬於公共投資領域,現在私人亦能參與,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離岸風電。蔡英文說,台灣努力引進經驗豐富的外國投資者,至今已成為地區風電開發的領導者之一。她強調,政府需展現克服困難的決心來改善投資環境,行政與立法部門合作,確保法律結構能適當調整,維持政策一致性。

培育人才 吸引各國資金

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紀錄片團隊採訪時也提到,許多歐洲風電開發商到日韓投標鎩羽而歸,再到台灣,大家都覺得台灣說要開放市場,就真的是開放市場,不只制度透明,且風場建置過程碰到很多跨部會問題,如漁民溝通牽涉農業部,碼頭興建是交通部,經濟部則扮演總幕僚來協調,效率很高。
20240514inv001
依全球風能協會統計,台灣目前離岸風電累計安裝量排名全球第7。
蔡英文也提到,過去8年,台灣GDP成長近4成,但人才供應極具挑戰性;政府創建一個體系,也就是各大學的半導體學院,讓公私部門合作,建立更針對性的人才培訓計畫。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認為,台灣這幾年除了持續吸引各國投資,也加強與東南亞、印度的貿易往來,減低對中國過度依賴。克里斯.米勒從外國人的角度觀察,認為蔡英文在過去二個任期,以穩定冷靜的領導與遠見,廣受世界認可。
台積電到美、日等國設廠,克里斯.米勒指出,這些投資只占其整體生產的很小一部分,不會讓台灣失去台積電,但人們也不該過分強調矽盾帶來的安全,畢竟歷史上屢見有經貿往來的國家間爆發戰爭,台灣與美國應更認真看待戰爭風險。
20240514inv001
台積電近年陸續到海外設廠,圖為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美國台積電進機儀式。(翻攝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
蔡英文是台灣第一位女性三軍統帥,關於領導軍隊,她認為,總司令的角色與性別沒太大關係,雖有軍事背景某種程度是優勢,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成為合格的政治領導人。
「我的工作是與部長和軍事領導人合作,為其做出政治決定。所以與軍方保持良好溝通非常重要,這是我每週固定做的事。」蔡英文一上任就告訴軍方,希望他們教她「以平民可理解的方式」討論軍事問題,她認為這能讓國軍有更好的社會溝通,社會對軍隊的支持與理解,對民主國家至關重要。

重視國防 強化軍事訓練

蔡英文也提到,在她執政下國防投資、軍事預算大幅增加,國軍獲得更先進的戰鬥機、飛彈系統和其他先進裝備;她也很關心軍人生活條件,現在國軍多是志願役,服役至少四年,政府翻新許多宿舍以提供更舒適的生活,同時投入更多經費強化軍隊訓練,軍人必須拿出更好表現。
20240514inv001
蔡英文與軍隊保持密切互動,致力推動國防改革。(翻攝總統府flickr)
「我跟他們一起工作、做出決定,並為其承擔政治責任;我為他們提供了財務支持和其他資源,這樣他們就不會感到受限,作為回報,他們會盡其所能保衛國家。」蔡英文重申一開始談到性別與三軍統帥的觀點,她說,這與性別無關,而與民選領導人如何與軍隊合作有關。
除了軍事嚇阻,台灣這8年也歷經中國推動《國安法》、在第一線面臨中國疫情等波折,蔡英文說,她有二十幾年的(兩岸事務)經驗,這段時間以來,外界看起來乒乒乓乓,但台灣就像一艘船,安穩地度過;其中很多判斷跟溝通不能對外說,所以有很多誤解、罵她的人一堆,但「回頭看好像也都度過了,這就是處理兩岸關係人的宿命吧。」
蔡英文認為,有關兩岸關係,「中國的壓力不是針對台灣任何一個政黨。」「中國的壓力與干擾也不僅針對台灣。」她說,中方希望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能恪守中方期望;例如馬政府在國際參與也面臨障礙,並被壓制外交關係,馬政府雖聲稱自己從中國得到了更好的待遇,但其實中國的回報遠少於馬政府的妥協。
20240514inv001
裴洛西認為,蔡英文(左)與她的下任眾院議長麥卡錫(右)在雷根圖書館會面,是對蔡領導力的致敬,也是台美友誼的體現。(總統府提供)

台美友好 維護自由民主

其次,蔡英文表示,過去幾年許多國家也歷經來自中國的干預,透過經貿關係、灰色地帶操作來進行政治脅迫;因此,蔡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採取了與各方建立信任的做法,不讓各相關方面感到意外。以2022年美國眾院前議長裴洛西訪台一事為例,蔡英文說,像這樣具高度象徵意義的訪問,政府知道中國將有強烈反應,因此透過外交管道和各方溝通,確保人們明白台灣無意挑釁、不想加劇緊張局勢,這凸顯危機管控的重要。
20240514inv001
前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圖)對蔡英文的冷靜與平衡感印象深刻。(翻攝《變局下的台灣》)
她指出,這種做法讓國際社會願意信任台灣,深化與台灣合作,在此基礎上,台灣願與兩岸建立良性、基於規則的互動。蔡英文強調,健康的關係不該建立在模糊的先決條件,或我方無法控制的解釋上;台灣需要維護主權、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而今台灣能自信、堅定地面對世界,也能從容自信地與中國打交道。
裴洛西接受紀錄片團隊專訪時則表示:「我去的每個地方,人們都對我說『謝謝妳去了台灣』。」她強調,美國國會對台灣的支持是跨越政黨及參眾二院,蔡英文的領導更增強了美方對支持《台灣關係法》的信心;蔡的領導風格凸顯了她的勇氣,她對台灣的願景以及她的知識、判斷力,讓人對她的領導產生尊重。
20240514inv001
美國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圖)推崇蔡英文的勇氣。(翻攝《變局下的台灣》)
被問到8年來最艱困的時刻,蔡英文說:「我覺得是Covid。」她說,那是台灣人最焦慮的時候,在找疫苗時真的壓力巨大,其他國家都覺得台灣疫情不嚴重,而推遲台灣的疫苗期程,想先給其他更嚴重的國家,政府日以繼夜與國外聯繫,動員所有駐外大使,「有人問我的白頭髮從哪來?就從那裡開始。」
20240514inv001
2021年日本政府向台灣致贈疫苗,駐日代表謝長廷到成田機場親送該班機。(翻攝謝長廷臉書)

累積信任 鞏固外交基礎

「安倍在的時候,真是像天使一樣。」蔡英文回憶,當時她打電話給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請他幫忙。最後結果全台灣都看見了,2021年6月4日上午,日航班機從微雨的成田機場起飛,載來124萬劑AZ疫苗,舒緩了蔡政府的燃眉之急。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說,這項決策在2週內完成,對日本政府來說非常快速,儘管台日雙邊沒有制度化的溝通渠道,但務實的關係非常重要。
20240514inv001
安倍遇刺前3個多月,曾在日華懇年會上與蔡英文視訊對談。(翻攝總統府flickr)
前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受訪時回憶,這8年台日關係非常好,可能比台美關係還好,蔡英文能隨時拿起電話與日本領導人對談,關鍵當然是安倍。邱表示,安倍是21世紀前半非常重要的策略思想家,他看到台灣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性,有此認知,加上蔡用心經營,台日關係才能有此成果。
外交部長吳釗燮則提到,近年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很多人誤以為美國會無條件支持台灣,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灣必須先是可靠的夥伴,關係才會鞏固,信任感需逐年累積。吳釗燮曾任扁政府駐美代表,他回憶,2007年美國國務院歲末記者會,時任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開場時提到二個國家,先稱許美國與北韓關係正在改善,後質疑台灣政府正在片面改變現狀。「也就是說,台灣在當時美國政府眼中,甚至比不上北韓,這是很難堪的紀錄。」
吳釗燮說,經過漫長努力,去年8月,美國政府首次宣布對台提供8千萬美元「外國軍事融資」,相當無償軍援,「從台美斷交之後,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此外,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即將完成,卡關數十年的「台美雙重課稅協議」在美國國會協商也已進入最後階段,這都是超乎想像的事。

未完議程 交棒持續努力

邱義仁是扁、英二朝老臣,他認為,前總統李登輝改變中華民國體制,前總統陳水扁帶來政黨輪替、帶動民主改變,蔡英文則為台灣帶來結構性改革。邱說,改革二字好寫,但做起來難,要有膽識、操作能力,而且要付出代價;「8年來台灣內政幾乎每個面向都啟動改革,改革成功沒?還沒,但它啟動了,可能要走很久。」被問到為何跳過評論馬英九?邱回:「有這個人喔?」
20240514inv001
邱義仁(圖)接受紀錄片團隊專訪,回顧台灣過去幾任總統的表現。(翻攝《變局下的台灣》)
蔡英文在2016年的就職演說提到:「把一個更好的國家交到下個世代手上,是新政府重大的責任。」而今「新政府」將成為「前政府」,蔡表示,現在台灣已是全球第21大經濟體,國家競爭力排名升至全球第6,她認為這8年留下了一個世界級的台灣。
有關未完成的議程,蔡提四點。第一,兩岸和平穩定更永續。第二,更加強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第三,更多社會住宅計畫緩解住房壓力,特別是年輕人的住房壓力。第四,加強政黨與民眾的溝通對話,減少分裂,增加團結。
「歸根究底,身為總統,我必須對台灣人民如何評價我的政府負起全部責任。但我確實期待看到我們的新政府,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帶領下,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努力,讓台灣變得更好。」蔡英文說。

紀錄片團隊小檔案

紀錄片《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即將在Taiwan+及鏡電視播映,其由金鐘編劇鄭心媚擔任監製,邀請曾入選國際多項影展的新銳導演蘇奕瑄執導,與以《聽海湧》入圍歐洲最大劇集影展的製片林佳儒共同完成。訪問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學者Chris Miller、松田康博等近30位國內外重量級人士,解析台灣轉變。

《變局下的台灣Taiwan in Transition》國際版將於TaiwanPlus全球獨家首播,預計5月17日 (五) 於「TaiwanPlus Docs」YouTube頻道與TaiwanPlus官網/APP上架; TaiwanPlus TV Channel三集首播時間為5/17-19每晚七點(台灣時間)。《變局下的台灣》中文版5月19日在《鏡新聞》獨家播出,有線電視86台、 MOD508台、YouTube同步直播(全球+台灣) 。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