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MG熱銷震撼車市 嚴陳莉蓮領軍裕隆絕地大反攻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中華車引進英倫品牌MG登台熱賣,集團大家長嚴陳莉蓮宣示裕隆多品牌策略將再創佳績。
中華車引進英倫品牌MG登台熱賣,集團大家長嚴陳莉蓮宣示裕隆多品牌策略將再創佳績。
去年台灣車市最大黑馬,莫過於裕隆集團旗下,由中華汽車國產化的英倫品牌MG,短短兩年擊敗本田CR-V、福特KUGA等中型休旅常勝軍,震撼國內車市。本刊調查,在大家長嚴陳莉蓮力挺下,MG靠著「歐洲設計、高性價(CP)與大滿配」三大策略異軍突起,本週四(13日)又將推出電動車款MG4,能否帶動另波銷售浪潮,各界關注中。

嚴陳莉蓮小檔案

  • 年齡:60歲
  • 現職:裕隆集團執行長、裕隆汽車董事長、中華汽車董事長、裕日車董事長
  • 家庭:夫嚴凱泰(歿),育有1女(Michelle)1子(John)
  • 經歷:女籃國手;裕隆男籃、台元女籃領隊;中華職籃董事長;中華汽車、台元紡織董事
「我們將持續研發新車型,繼去年推出全新菱利電動車後,今年第四季將推出大改款菱利商用車;最受市場喜歡的MG品牌也將推出全新電動車。在多品牌策略布局下,今年有機會再創佳績。」上(5)月底,裕隆集團大家長嚴陳莉蓮以中華汽車(簡稱中華車)董事長身分在股東會信心十足地說。

MG熱銷 股價衝高

本刊調查,去年適逢裕隆集團70週年,走過防疫險陰霾,集團總獲利創下嚴陳莉蓮接棒五年來最佳成績,今年也好消息不斷,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交由鴻華設計開發的首款電動車LUXGEN n7開始交車,並於4、5月連續兩個月超越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奪下國內最賣電動車款寶座。「6月開放第二波接單,可望達成年銷上萬台的目標。」嚴陳莉蓮說。
20240610fin001
MG品牌重返台灣市場2年,就擊敗本田CR-V、福特KUGA等常銷國產中型休旅奪冠。
在中華車股東會上,嚴陳莉蓮特別點名的MG品牌更是異軍突起,20年前曾一度登台又撤出,重新登台不到兩年時間,就擠進國內車市前六強,最熱銷的HS還一舉奪下中型國產休旅車款冠軍,前5月累計銷量僅次於和泰車旗下2大休旅神車Corolla Cross與RAV4,成為撼動車市的大黑馬。
「長年熱銷的中型國產休旅本田CR-V、福特KUGA都被HS擠下,連和泰車都感受MG品牌的壓力。」資深車業人士不諱言地說。
20240610fin001
MG以「大滿配、高CP值、歐式設計」三大策略吸引車主目光,假日展示中心出現看車人潮。
這也是裕隆集團,繼中華三菱Lancer、Nissan Cefiro後,睽違近3年,一上市就大賣的新車種。「當年Lancer曾在中型房車打敗本田喜美與豐田的Corolla,後來嚴老闆(嚴凱泰)打破國產車低價框架,以Cefiro挑戰豪華房車成功,裕隆因此谷底翻身,這次MG熱銷可說是裕隆集團絕地大反攻。」業內人士佩服地說。
靠MG品牌大賣,中華車首度賺進一個股本,創20年來的最佳獲利,股價也從2年前40元左右的低點,一路衝高到今年5月147元的歷史新高。「去年MG銷量突破1.3萬台,今年將挑戰2.5萬台,成長超過九成。」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自信地說。

英倫品牌 女王愛駒

20240610fin001
裕隆集團大舉揮軍電動車,自主品牌納智捷n7於6月啟動第2波預購,嚴陳莉蓮親自試車。(裕隆集團提供)
說到MG品牌,國內民眾有些陌生,1924年在英國成立,初期以跑車、賽事科技聞名。受到英國王室及歐洲政商名流鍾愛,經典跑車MGB更是已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私人座駕,60與90年代,MG先後遭Rover與BMW集團併購,2005年被BMW拋售給南京汽車,最後南京汽車併入上海汽車集團,成為上汽旗下品牌之一。
20240610fin001
MG將導入電動小鋼炮MG4(右),頂規馬力超過400匹,直線加速贏過保時捷911跑車(左)。(張光宇攝)
上汽入主後,開始對MG大張旗鼓改革。不再堅持跑車路線,全面走向休旅車與新能源車,不僅將跑車靈魂內化,更以市場主流為目標,採高性價比的銷售策略,從英國與歐洲嶄露頭角,前2年在紐西蘭、澳洲大賣,上汽也靠著MG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單一品牌出口冠軍,去年全球銷量突破84萬台。
20240610fin001
中華車是國內商用車霸主,卻面臨和泰輕商車挑戰,不得不引進MG求生。
為何已經闊別台灣20年的英倫品牌MG,重新導入台灣會一炮而紅呢?「台灣人偏好的歐洲車設計、高性價(CP)、與同級車相比超規滿配,是MG能短時間獲國內消費者青睞的三大優勢。」資深車業人士分析。

高CP值 不用選配

中華車高層對本刊分析,MG一開始就把消費者價值放首位,一反過去國產車從陽春到頂規選配等眼花撩亂的銷售模式,MG走單一規格、統一訂價,讓消費者無需貨比三家,不用擔心會買貴。同時看準消費者在乎的配備需求,從主、被動安全,到影音配備一應俱全。「該給的我們都給,不用選配、或買較貴的車款才有,就是『大滿配』的概念,滿足消費者追求高CP值的想法。」該主管說。
20240610fin001
本田CR-V向來是國產中型休旅霸主,今年銷量卻輸給MG。(翻攝Honda Taiwan粉絲團)
更重要的是MG的歐式設計,雖由上汽入主,但MG延攬一流人才,包括曾主導Bugatti Veyron超跑設計,曾替Audi、BMW、Rolls-Royce等品牌設計指導的Jozef Kaban,成為全球設計副總裁,讓喜歡歐洲車的台灣人都買單。
20240610fin001
靠著「高CP值、外觀好看、不用選配」,讓MG創造口碑,兩年內,由車主們成立的MG臉書粉絲團已有數萬名忠實粉絲。「哪台中型休旅比MG HS更便宜,幹嘛去買配備差,還更貴的國產車。」「至少東西要給好、給滿,還不用選配。」「外觀是真的滿好看。」從評論中就可看出MG成為大黑馬並非偶然。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MG一開始在裕隆集團內部並不被看好。本刊調查,兩年多前,中華車正面臨內憂外患,先遇上防疫險地雷,又有和泰車推出發財車王牌Toyota Town Ace的強力挑戰,務實至上的嚴陳莉蓮,要求團隊趕緊找出路。「老闆(嚴陳莉蓮)說,活下來是第一要務,不要求面子,要求裡子,能賺錢才有活路。」內部人士透露。
20240610fin001
MG去年導入小型休旅ZS,中華車總座陳昭文(左1)親自出席發表會。
恰好遇上正重新打造MG品牌出海搶市的中國上汽,雙方一拍即合。「一開始公司內部,甚至到集團高層,都擔心MG有中資,會影響國人購買意願,不少主管怕接燙手山芋。」中華車高層回憶。
最終在嚴陳莉蓮拍板,MG Tawian正式成立,由副總錢經武接任董座。沒想到,HS開賣就拉出長紅,累計數千張訂單,一度需等待3個月才能交車,中華車也趕緊擴產,還破天荒招募移工因應,月產能從一開始的500台,提升到1,500台,今年月銷量一度衝破2千台,成為異軍突起的黑馬。「除老闆支持,和泰車殺進輕型商用車,逼我們求生,MG等於是被逼出來的。」該高層笑著說。

乘勝追擊 電車登台

裕隆集團乘勝追擊,本週四(13日)MG品牌的首款電動車MG4將要正式在台開賣,是繼n7後,裕隆集團旗下第二台國產電動車,外界好奇能否乘勝追擊?「我們會盡力而為,但兄弟登山,可以在山頂上會合。」嚴陳莉蓮笑著說。
20240610fin001
裕隆集團邁向70週年,嚴陳莉蓮去年交出接棒5年最佳成績單。
根據了解,新上市的MG4電動車,頂規動力突破400匹馬力,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僅3.8秒,2022年在歐洲、中國上市,去年全球銷量超過13萬台,且在英國奪下電動車銷售亞軍,超越特斯拉平價電動車Model 3。「MG4的彈射起跑加速功能,可輕鬆超越輕航機起飛,找專業車手開保時捷911跑車,跟MG4直線對尬,還不一定能贏。」中華車主管笑著說。
MG4設計兼具美觀與實用性,但並非主流休旅車款,而是走電動鋼砲(掀背跑車)路線,中華車內部對首月銷量未期許太高,約250台。但知情人士透露,上市價仍相當犀利。外界猜測會壓在120萬元內。「如果還有百萬元左右的入門款,恐會衝擊福特、馬自達、豐田等燃油運動掀背車款。」車市人士分析。
20240610fin001
↑MG品牌發源於英國,多款經典跑車是英國王室與歐洲名流最愛。(圖片來源:MG)
隨著MG國產化成為市場大黑馬後,也引起連續蟬聯國內銷售霸主和泰車的關注,「我們一開始沒注意到,結果讓它(MG)坐大。」和泰車高層私下對朋友說。
有鑒於MG品牌在台坐大,不少同業打算效法跟進,這讓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憂心,日前曾公開表示,「雖然台灣現行法令,仍未開放大陸品牌整車與底盤等重要零件進口,但未限制自大陸進口車輛零件在台組裝銷售,甚至未來經第三地製造生產,洗產地後進口,此現象一旦擴大,恐衝擊本土汽車供應鏈。」

品牌混血 將成常態

據了解,MG車種確實是由中華車透過CKD(completely-knocked-down)方式,在台組裝後進行販售。蘇純興對中國(資)車登台的憂慮,也被解讀針對中華車而來。
但汽車同業也有不同意見,「在國際分工趨勢下,車廠在全球各地採購早非新鮮事,像豐田與本田選擇在泰國或印尼製造組裝,福特休旅車款是對岸設計,零件更免不了要找最便宜的產地。但最重要的是,要如何藉由導入新車國產化,讓更多台灣協力廠加入國際車廠供應鏈才是重點。」資深車業人士說。
20240610fin001
和泰車總經理蘇純興憂心,中國(資)車大舉登台恐傷本土供應鏈。
「近年來,消費者看的是產品競爭力及CP值,而非追根溯源品牌歷史。」車業人士觀察,比方勞斯萊斯汽車是英國國寶,拆分出賓利(Bentley)與勞斯萊斯後,分別被BMW跟福斯集團入主,大陸改革開放後,中資入主北歐Volvo與英國MG,品牌混血將成車業常態。
對此,陳昭文在股東會上回應,「中國車整車進口,不被台灣法律允許,但推動國產化,特別是新能源車,對淨零碳排有很大助益。中華車擁有完整的零件國產化及自主開發能力,我們將雙管齊下,一面做自主品牌,並強力推行國產化,讓多品牌進入台灣市場,進一步帶動產業提升。」言語中透露著,中華車將靠著導入多品牌國產化,與自主研發商用車的雙箭頭,幫助台灣汽車供應鏈再升級。
20240610fin00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