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許周禮原是光寶科財務副總,去年8月才跳槽到東元,他自行請辭,和東元改朝換代有關,「許周禮是前朝人馬,他眼見改朝換代,才在新經營團隊上任後,就自行請辭。」知情人士透露。
華新麗華焦家和另一大股東寶佳共治東元,共推利明献改革。東元成立於1956年,由錢水木、偕林波士、林長城、林和引、孫炳輝5大原始使股東家族共治,黃茂雄在1991年以林和引女婿的身分掌舵東元,展開東元長達33年的黃茂雄時代,但是隨著5年前,寶佳和華新麗華插旗,68年歷史的機電龍頭東元在今年5月改朝換代。
寶佳林陳海家族5年前插旗東元,現握有4席董事。(中央社)上(五)月底,東元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11席董事,持股逾26%的大股東寶佳林陳海家族,以及持股近11%的華新麗華焦家,全面掌握東元經營權,拿下董事會將近2/3席次、共七席董事,結束過去由黃茂雄家族主導東元逾30年局面,正式開啟東元新時代。
利明献上任不足月已大展身手,要讓東元轉型起飛變非典型機電。股東會後一週,東元開董事會改選董事長,「一開始,寶佳派董事、前立委周守訓提議,由邱純枝續任董座。邱純枝以個人因素為由當場婉拒,並建議由利明献接任董座,最後利明献以11票全數通過,順利當選。」一名東元董事透露。
被視為黃茂雄人馬的邱純枝雖未續任東元董座,寶佳、華新麗華二大股東為穩定東元情勢,安排邱純枝擔任東元集團副會長,從旁協助利明献,利明献也對外表示,「上任後將先求聚焦發展,並以穩定人才及經營為重…期盼東元順應國際綠能發展趨勢,提升全球布局展望。」
利明献力推東元打入AI、半導體供應鏈,擴大應用層面。表面上,邱純枝升任副會長,安定內部軍心,東元平靜地轉移經營權;實際上,利明献接棒迄今未滿1個月,就大刀闊斧動作,展現新人新氣象。
「利董(利明献)上月底進入東元後,立刻馬不停蹄,和各事業部門開會,成立戰略小組,訂下不輸前任董座邱純枝的目標,要求今年業績要成長10%、年營收要突破650億元。同時,利董也喊出要讓東元切入AI(人工智慧)、半導體供應鏈,讓東元從機電龍頭廠轉型起飛,變成非典型機電,希望重新擦亮東元這塊老招牌。」東元內部透露。
東元以研發生產馬達起家,不僅穩坐國內馬達龍頭,更以「台灣馬達」名揚海外,攤開東元年報,機電暨自動化產品占營收比重近六成,機電工程及電力設備占逾一成七,主要獲利仍是仰賴機電本業,「馬達是工業之母,無論是AI、機器人到電動車,都需要用到馬達,利董只是運用東元既有技術,擴大應用層面,並非只是趕熱度。」該名人士強調。
寶佳、華新麗華已掌握東元近2/3董事席次,黃茂雄僅掌握3席。(東元提供)利明献要如何讓東元切入AI、半導體供應鏈?親近利明献人士解釋,「東元可發揮的潛力產品多,只是過去不聚焦,外界不清楚罷了。利董其實就是讓東元現有的伺服器散熱、冷卻系統,打入AI、半導體供應鏈體系,利董過去在金融業工作,擁有不少科技業人脈,結合東元現有技術,相信未來能順利打入供應鏈。」
為何利明献要特別挑散熱、冷卻系統,當打入AI、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技術?「AI教父黃仁勳在史丹佛大學演講時,就曾特別提到散熱技術,利明献挑散熱技術,讓東元打入供應鏈是一招好棋;過去散熱技術是基礎設施,是供應鏈裡的黑手工業,但隨著科技廠愈加重視效能、省電,維持機房韌性時,散熱就成為兵家必爭的新顯學。」一名重電業高層解釋。
據悉,利明献規劃,除讓東元打入AI、半導體供應鏈外,接下來也將整合海外市場,重整東元經營團隊,以及規劃東元朝控股公司等四大初步構想方向,「對於員工最關切是否會組織重整、改造等議題,新團隊承諾短期內不會有動作。」東元內部說。
利明献對整合海外市場也有初步藍圖,「利董認為,東元在全球布局相當完整,要擴大既有產品市占率,以東元的統包工程、變壓器技術為例,東元在國內有承包高鐵、風電、海上變電站經驗,看好未來東南亞興建基礎工程利多,統包工程將會瞄準越南、印尼和新加坡,要把國家隊變國際隊。」一名東元董事指出。
東元以馬達製造起家,占營收比重近6成。美國重電商機則是利明献看好未來前景發展另一重點,「這次美國阿肯色州前州長Mike Huckabee(麥克‧赫卡比)來台拜訪,除了拜會大同外,也私下見了國內其他重電業者。過去東元內部曾評估,要投入美國變電器市場卻被擱置,新團隊認為該商機很大,已規劃進軍美國。」東元內部透露。
親近利明献人士指出,利董看好北美能源商機,再加上東元在墨西哥也有廠,未來也會在中南美洲發展,「希望能將業務最大利益化,提高全球供應鏈滲透率。」
在東元大展身手的利明献,今年68歲,是國內第一代交易員,也是少數從交易員成功轉型成財務長。利明献擅長維持客戶關係,「他照顧客戶,陪吃飯、打球是基本的,前兆豐金董座張兆順曾因財管業務不順,剛好利明献在廣發銀任行長希望能和兆豐金合作,張兆順就和利明献提要求,利明献立刻答應幫忙,因此順利拿下兆豐金的生意。」一名曾是利明献客戶的銀行高層指出。
利明献出身金融圈,接掌東元前在中國信託商銀任董座。利明献原本是中國信託商銀董事長,他過去曾在花旗、中國廣發銀行等跨國金融集團工作,他在廣發銀工作時,沒帶自己人馬,反而從廣發內部提拔幹部,他對媒體說:「鼓勵員工嘗試,自由發揮,慢慢就能建立創新文化。」
這次利明献從金融業轉換跑道,首度跨入產業,據悉,是華新麗華焦家推薦,寶佳林家點頭後,雙方共推利明献執掌兵符,「對利明献來說,雖然過去在金融業的管理經驗可傳承,但仍得面對不同產業的文化衝擊。」一名機電業高層觀察。
事實上,對寶佳、華新麗華的新經營團隊來說,接棒東元,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文化挑戰,「黃茂雄執政長達三十多年,東元已經習慣威權體制,要如何扭轉習慣威權的文化,成為新團隊最頭大的問題。」東元內部指出。
華新麗華近年積極布局風電,並推薦利明献接東元董座獲得其他大股東支持。(華新麗華提供)親近利明獻人士也開玩笑說:「利董單槍匹馬上任,希望能透過聆聽建議,展現對東元內部主管、員工價值的重視,培養東元幹部,讓東元能成為有活力、加速決策的企業,但是目前在東元內部,千萬不能提到改革二個字,以免造成內部有任何風吹草動的聯想。」
正因為東元內部草木皆兵的氣氛,利明献目前只出手調整經營團隊,「利董上任後,只針對董事會下設委員會調整,過去東元下設公司治理及永續委員會,利董將公司治理、永續委員會分拆。」親近利明献人士透露。
東元董事會下設四個委員會,分別是薪酬、審計、公司治理及永續、研發創新,為何要將公司治理及永續委員會分拆?「過去公司治理及永續委員會還包含對董事、重要人事提名權,隨著永續經營在企業扮演更重要角色,公司治理更側重法遵的考量,才加以調整。」一名東元董事解釋。
事實上,東元內部會如此風聲鶴唳也是因為利明献接任董座後,曾和董事會提及,未來會考慮將東元變為控股公司,「東元橫跨產業多元,旗下公司股權交叉持股、人事互相兼職情況明顯,國內不少老牌企業近年都轉型為控股公司,東元轉型為控股公司也符合趨勢,但方向仍在研擬。」該名東元董事指出。
國內老牌企業如永豐餘、台泥、聯華等陸續將母公司轉型為控股公司,根據勤業眾信研究發現,企業可透過併購擴大產業競爭力規模,利用控股方式整合可減少惡性競爭、重複投資、降低成本、提高效能。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對食品業情有獨鍾,投資安心食品、樂雅樂。說白了,新團隊考慮將東元轉型為控股公司的關鍵,其實就是為了盤點黃茂雄時代在食品、土地開發、電子等投資項目。黃茂雄從東元創辦人林長城手中接下董事長大位後,企圖將東元轉型成集團艦隊,不斷擴大非馬達事業,一度轉投資虧損累累,直到近年由專業經理人接手後,營運才有起色,隨著新團隊進駐,自然要重新盤點資源,才能讓後年成立將屆滿70年的東元,再度重新擦亮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