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統一企業擬與香港商雅虎資訊公司結合案,依《公平法》第13條第1項規定,不禁止其結合。」上(7)月17日,公平會委員會對外宣布,這一則簡短的公告,預告台灣電商業正式開啟洗牌大戰。
【封面故事】通路霸主統一併Yahoo台灣電商 羅智先出擊掀網購洗牌戰

積極朝全通路生活品牌發展的統一集團,在董事長羅智先帶領下,上月再下一城,獲公平會通過與香港商雅虎資訊結合案,未來將取得Yahoo台灣電子商務業務8成股權。台灣實體零售龍頭與昔日電商霸主結盟的消息一出,立刻挑起台灣電商圈敏感神經,羅智先整合虛實通路的企圖強烈,引發各界關注,本土與外資電商圈莫不嚴陣以待,市場洗牌戰一觸即發。

砸1億美元 取8成股權
隨後,統一集團也發新聞稿指出,在已投資Yahoo台灣電子商務業務2,500萬美元可轉換公司債的基礎上,雙方將深化合作。未來,統一集團與Yahoo將分別持有Yahoo台灣電商業務80%與20%股權,並由統一集團取得合資公司營運主導權,整體交易包含後續營運投資的總金額為1億美元。
身為國內零售通路霸主的統一集團出手,一舉吃下Yahoo台灣電商事業,在市場投下震撼彈,台灣實體零售龍頭與昔日電商霸主結盟,其實早就有跡可循。今年3月,羅智先在法說會上曾坦言:「統一集團去年營收高達5,800億元,但透過線上創造的營收連0.5%都沒有。」

早在今年2月,統一就取得Yahoo台灣電子商務業務2,500萬美元可轉換公司債,羅智先公開表示,統一集團在線上的不足之際,其實彼時已經鴨子划水布局,積極洽談主導Yahoo台灣電商的業務。
「羅董(羅智先)為對相關領域有更深的了解,才決定投資Yahoo台灣電商。」統一集團主管透露。「這次集團總計砸一億美元,取得Yahoo台灣電子商務業務8成股權,就是要全力完成羅董替消費者打造『最後一哩路到最後一步路』的目標。」

雅虎姿態高 開價超預期
被羅智先看中的Yahoo台灣電商,在台經營超過20年,是台灣第一代的電商霸主。過去利用拍賣、購物中心、超級商城等不同的營運模式,提供網友多元的商品內容與數位體驗,靠著「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廣告詞,在市場創下高聲量,全盛時期,三大業務1年的交易金額超過500億元。
但隨著PChome、momo等本土電商加入市場,近年又有蝦皮、Coupang等境外對手大舉壓境,讓Yahoo台灣電商事業備受壓力;另一方面,Yahoo美國總部歷經多次的股權轉換,在人事不斷動盪下,導致台灣電商事業每況愈下,這幾年,電商事業出售的消息不絕於耳。

本刊調查,早在2021年,市場就傳出台灣大哥大、台新與新光三越等各方人馬,有意買下Yahoo台灣電商事業;就連超市龍頭全聯、富邦媒體(momo)、國泰蔡家、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也都被市場點名曾與Yahoo接觸。
「當時Yahoo姿態很高,開價都遠高於搶親者的預期,直到今年2月,統一發布重訊宣布認購Yahoo台灣電商2,500萬美元(新台幣7.8億元)可轉換公司債,才確定花落統一。」市場人士表示。
統一物流強 成強大後盾
隨著台灣實體零售龍頭與昔日電商霸主結盟,業界普遍正面看待。一名市場人士觀察:「Yahoo台灣電商其實本質不差,礙於母公司的問題,在決策或資源投入上才會一直無法到位,而統一集團的挹注,剛好補足了這個缺口,加上統一有完善的倉儲、物流系統,可以作為強大的後盾;對統一集團來說,踩在電商小巨人肩膀,則可以飛得更快、更高,並站穩全通路地位。」
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朱浩也說:「吃下Yahoo台灣電商,對統一集團來說,是發展電商的機會。」但他話鋒一轉:「統一集團是實體通路的霸主,缺少電商的思維,雖然推出不同的線上購物平台,各項服務卻都不夠強,而且散落在集團不同事業群,陷入難以整合的窘境。」

羅智先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每個單位都有在做(電商),但就是沒有綁在一起、沒有市場能見度。」他喊話,「未來一定要將各事業群電商整合起來,由我親自坐鎮指揮。」
身為主帥的羅智先為何親征電商事業?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過去5年來,零售業網路銷售金額年增動輒出現2位數成長,從2019年3,356億元到2023年已成長至6,364億元,金額幾乎倍增;未來流通研究所就預估,到2030年,台灣電商滲透率將從目前的11%增長至二20%,也就是說,接下來電商市場將再增加5,000億元營業額,整體市場規模相當驚人。
全領域布局 成效卻有限
本刊調查,統一集團在羅智先帶領下,近年積極朝全通路生活品牌發展,事業版圖橫跨超商、超市、量販、百貨等實體通路,但相較於實體通路,統一集團在電商領域發展相形失色。
其實,統一集團在電商領域並非沒有著墨。早在2001年,統一集團就取得網路書店博客來的經營權,多年來不僅單季獲利超過億元,每股盈餘也維持在20元上下,堪稱集團小金雞;之後陸續推出7-ELEVEn線上購物中心、7-ELEVEn i預購、iOPEN Mall購物商城,並經營康是美官方網購eShop,推出美妝、保健品牌旗艦館。

為提供消費者生鮮服務,統一集團也透過統一生機經營聖德科斯購物網,主打生機食品,販售生鮮蔬果、肉品海鮮;同時,利用統一數網搶進生鮮電商,成立「鮮拾網」。但業界人士觀察:「統一集團在電商領域布局,看似什麼類型都做,但似乎都沒有展現出成效。」
砸百億重金 建物流園區
羅智先不諱言:「隨著數位經濟的崛起,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實體通路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對統一集團來說,是全新的挑戰。」他深知,有關數位世界的思維,統一集團並不熟悉。「數位這個世界變化太大,即使每天都花一個小時閱讀相關資料,都覺得自己懂的很淺,想要做進一步的串聯需要花很多時間,因此需要有更好的夥伴加入。」觀察台灣電商市場,目前除了本土電商富邦媒(momo)、網家(PChome)互相比拚,還有蝦皮、Coupang兩大境外電商加入戰局,為了搶占市場,這幾年各大平台卯足全力,紛紛推出不同策略,共同推升了市場規模。

像電商龍頭富邦媒,靠著強大的物流配送系統,主打商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戶手中,消費者只要在特定時間完成下單,商品最快3小時內送上門,momo還推出生鮮商品配送,主打一鍵下單,蔬果肉品都能送到家;著重3C產品銷售的網家,近期則推出快速配達安裝家電的服務。

除了本土電商業者互別苗頭,過去以運費補貼制霸全台的蝦皮,持續以低價搶市;被稱為「韓國亞馬遜」的韓國電商巨頭酷澎也大舉壓境,不僅主打「韓國直送」商品的「火箭跨境」,同時提供消費者更多商品選擇與優惠價格;就連中國知名電商平台淘寶(Taobao)」也再度祭出高額運費補貼,於8月推出「滿人民幣99元」寄送台灣免運服務。
然而,想要在電商市場站穩腳步,布建物流倉儲是最大的關鍵,但這對統一集團根本不是問題,因為統一是非常少數同時能夠經營各種溫層以及涵蓋B2B、B2C的業者,旗下的統一速達(黑貓宅急便)更是業界翹楚,這讓羅智先相當自豪,「這個基礎在現今日益進步的數據科技支持之下,我們可以讓物流的運作變得更加聰明及更有效益。」

統一集團不僅整合旗下物流公司,還砸下百億重金在北中南籌建大型物流園區。羅智先曾分析:「物流就像血液一樣,如果有完善基礎建設,將來不論是跨境或其他型態的物流體系,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零售業霸主 虛實再整合
在通路布局上,羅智先也快馬加鞭,除了拓展超商據點,2022年還斥資290億元,從法商手上買下台灣家樂福剩餘6成股權,取得台灣家樂福實際經營權,目前統一集團擁有超商、超市、量販、百貨4大業種,穩坐國內零售業霸主寶座。

這次統一集團砸重金吃下Yahoo台灣電商事業,已讓各家業者繃緊神經。一名業界人士觀察:「電商最難的是最後一哩路,因為它涉及配送成本、配送速度與效率,而統一集團擁有強大的倉儲、物流系統,透過資源整合與優化,有助於提升消費體驗、擴大市占率,隨著電商缺口補足,可望達成全通路的布局目標。」隨著羅智先揮軍,攪亂市場一池春水,電商洗牌大戰正式開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