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跌後就買,雖然看起來是對的,因為到上週五(8月9日)收盤,指數已經上漲到21469點。但有時候,更低點會在之後才出現,像是在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天即買進美股,會在之後承受近半年的下跌,因為最低點是在2009年3月才出現。
【基金講堂】大跌就加碼未必有效果

台灣股市在8月5日出現史上最大單日跌幅,加權股價指數從前一天收盤的21638點,下跌到19830點,跌幅8.4%。許多朋友問:遇到大跌是不是應該馬上進場?我認為這未必是一個正確的舉動。
增加高風險資產比率
那要怎麼做呢?其實投資人按照既定時程,執行再平衡就可以了。
另外,面對股市大跌,有些手上留有較多現金部位的投資人會說:太好了!此時有子彈進場。問題在於,資金遲遲未投入市場將面臨錯過報酬的風險。以台股經歷8月5日的大跌,指數回到約略等同3月11日收盤時的價位,假如投資人沒有保留現金,在今年的1、2月或去年就已經投入股市,會取得比等到這一次大跌出現之後才買進,擁有更好的成果。
也就是,下跌之後的「低點」,未必是真低點,之前可能已經有更好的投資機會。不希望錯過市場報酬,其實可以拉高投資組合中高風險資產的比率。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曾發布一篇研究表示,若投資人進行動態操作,當美國股市從高點滑落,每下跌10%,就把股市比重拉高10%、債券降低10%;相反的,美國股市從低點反彈,每漲10%,就把股票比率降低10%,但最低不小於60%。
這樣操作下來,年化報酬只比固定股債比6:4、高出0.3%,而且不斷地更改股債比,會造成在研究期間投資組合平均來說,股債比是66:34。也就是說,只要執行股債比66:34的投資組合,就可以取得類似的報酬成果。
所以,不是低點加碼才能促進報酬率,增加高風險資產比率就有效果。
面對市場大跌,重點是不要因為借貸或集中投入波動大的個股,讓自己財務上或心理上承受不了,低點賣出。至於想要抓住下跌機會的投資人,也不必忙著行動,因為未必有好處,且好處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只要有一個健全的投資組合與規律的投資計畫,持續參與市場,才是得到豐厚報酬的關鍵。
綠角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