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名店】失業買下倒閉公司拍賣品 竟是年收1.6億元精品咖啡大亨起點 湛盧咖啡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湛盧創辦人廖國明壯年時因網路泡沫失業,而將興趣拿來創業。草創之初因價格、店址策略不對而賠錢,後推出桌邊手沖咖啡、尋找各地高質莊園咖啡豆,做出市場區隔後走紅,成為本土精品咖啡品牌。
湛盧創辦人廖國明壯年時因網路泡沫失業,而將興趣拿來創業。草創之初因價格、店址策略不對而賠錢,後推出桌邊手沖咖啡、尋找各地高質莊園咖啡豆,做出市場區隔後走紅,成為本土精品咖啡品牌。
本土咖啡品牌「湛盧」,主打刁嘴客精品咖啡館路線,其濾掛式咖啡年銷售更達800萬包,高價位中市占第一。
理工背景的董事長廖國明,原任職的軟體公司因網路泡沫化倒閉,失業後拿著研究所創業作業,成立湛盧咖啡。自覺好喝卻因選址不對、沒品牌力而慘賠。重覓店址、自己烘豆,首創桌邊手沖咖啡走紅,一嗅到掛耳包商機,更狠扛2,000萬元債務投入廠辦、自動化產線,如今成為品牌年營收1.6億元主力,咖啡館則繼續擦亮招牌,成為湛盧衝市雙引擎。
20241231bus001
湛盧咖啡的精品掛耳包全台市占第一,年賣破億元,是營收主力。
推開湛盧咖啡北市內湖西湖店的玻璃門,騰升飛舞的香氣振奮整個鼻腔。只見董事長廖國明驚瞥菜單上一張照片,馬上變臉喚來店長,然後一派儒雅地指道:「這張Cappuccino圖片顏色不對,太深了,一看就是奶泡沒有達到正確的比例,會讓人誤以為喝起來很苦,照片要換掉。」他能一秒識味、眼這麼尖,全因他是開業煮了21年咖啡的高手。

市占第一 濾掛年撈逾億

20241231bus001
湛盧咖啡透過全球咖啡豆貿易商,每季採購數貨櫃來自世界各地的莊園、產區生豆。
湛盧是台灣元老級咖啡品牌,以桌邊手沖精品咖啡發跡,年收1.6億元中,5家門市占整體營收3成多,而每年銷售8百萬包、在高價濾掛式精品咖啡裡市占第一的掛耳包,則是獲利最大來源,占近7成、約1.1億元。
廖國明出身勞工家庭,兒時家裡連冰箱也沒有,小二時到富裕的表哥家玩,開啟與咖啡的緣分。「表哥從鋁製排骨架製冰盒上,拿了塊像仙草的冰塊給我,一塞進嘴裡,我就被咖啡的味道震撼到,嘴巴足足有5分鐘不能打開。」自此喜歡上咖啡,他甜甜憶道:「大學時,最奢侈的享受便是每週日教完家教,去西門町的南美、門卡迪 (已歇業),我尤其喜歡坐在門卡迪小小的吧台,看著咖啡師煮咖啡。」
入社會後,即使生活充斥咖啡痕跡,但廖國明的工作履歷通通與此無關,直到2002年因網路泡沫化,任職的軟體公司倒了,35歲的他失業了,「離開公司前,看到一台缺零件的咖啡機沒被債權人搬走,愛咖啡的我就把它買了下來。」無心之舉,卻推他走向咖啡之路。
之後跟首創自家烘焙咖啡豆的La Crema鍾老闆混熟,「我跟他說我有一台咖啡機剛修好,你可不可以賣豆子給我,幫我調一下機器?」就這樣廖國明不斷摸索沖泡技巧,也興起開咖啡館的念頭。隔年,大膽地於北市興安街創業,店名取作「湛盧」。關於店名由來,他笑道:「咖啡跟春秋名劍湛盧,都源自高溫高壓的焠取、同樣呈現厚重深沉色澤,我就用了這個名字開店。」

桌邊手沖 收服嫌貴客人

20241231bus001
2003年在北市興安街起家的湛盧,原走平價路線,草創時期的氛圍不如現在精緻。(湛盧提供)
初期生意並不好,廖國明檢討是「價格訂低了」。彼時,他自覺自家的豆子好、沖泡技術也強,比星巴克好喝,「它一杯95元,我便宜20元。」更平價應該會受歡迎才是,結果卻截然相反。他說:「在那個消費者還喝不太出來好壞的年代,你敢定高價,人家就會覺得你應該很厲害,而我居然定低,那完蛋了,相仿價位帶,人家只會衝著市場第一品牌去。」
2年後,他想打造屬於自己的咖啡風味,便開始烘豆,同時又獲基金會邀請在青田街打造短期咖啡店。「那時,我根本沒餘錢展店,整天為了裝潢費想破頭。」見他一臉愁苦模樣,死忠客問起原由,「我窮也不怕人家知道,他們知道後便說『那麼一點點錢,一個人出5萬元不就搞定了』,最後,11個死忠客湊出了裝修費。」
20241231bus001
廖國明的咖啡使命是找出每款豆子最適當的對待方式,然後沖煮出恰到好處的風味。
青田店讓他真正意識到「店址選錯了」,也成了湛盧轉型精品咖啡的契機,「我之前就有在客席桌邊手沖咖啡的想法,便把它用在青田店,那個區域有不少老教授及後代、高學歷分子、臥虎藏龍的人,他們除了工作,也會把精力會放在享受生活上。」
20241231bus001
但高價桌邊手沖咖啡也引來客人質疑,「蛤!一杯要180元、250元?騙肖ㄟ(台語,騙人)。」廖國明說:「我不慌不忙地請他們喝喝看,要是喝完仍覺得不便宜,我請客,最終每個人都服服貼貼。」
「青田店成功後,我把桌邊手沖咖啡導回興安店,但興安店主力是上班族,最多接受一杯75元、能快速帶走的拿鐵。」廖國明因此得到一個結論:「要選在舊鐵路(市民大道)南邊才對,南邊多文教、政治區,人們比較有閒坐下來喝一杯200的手沖咖啡;而興安店位於北邊繁忙商業區,客群沒時間也不願多掏錢。」想清楚後,興安店租約到期便不再續租,3年賠了4百萬元。

獨家配方 品飲搭配故事

興安店結束營業之前,理工背景的他,發揮實驗不怕失敗的精神,組合亞、非、美七種精品莊園生豆,歷經7、8個月、21次調整,完成湛盧第一款配方豆V21私房咖啡,獲得不錯口碑,他也重找地點,在市民大道南邊、新生南路僻靜巷內開設大安咖啡館,正式開啟湛盧精品咖啡時代。起初仍不賺錢,但青田店結束移轉而來的舊雨與逐步厚積的新知,他知道口碑正在發酵、擴散。
半年後,大安咖啡館成了咖啡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去處,也常見政治人物、藝人在此私聊,生意轉虧為盈,延吉店、台大店接著開,更透過咖啡貿易商跟全世界的咖啡莊園買生豆。
20241231bus001
無論「酒神之舞」的配方豆或冰釀咖啡,都適合搭配湛盧得自奧地利口味的提拉米蘇。(咖啡250元起/杯、提拉米蘇210元/份)
此外,廖國明還不停研發「讓桌邊手沖咖啡師有更多故事可講」的獨家配方豆,像適合冰釀的「酒神之舞」、摹擬頂級藍山風雅的「美洲行雲」。而為了致敬當年年輕時的西門町老咖啡館情調,廖國明特意研磨出名為「台北曼波」的私房咖啡,深焙的印度風漬馬拉巴加上摩卡,香氣瀰漫著一點煙燻感、一些土地芬芳,尾韻則有著威士忌酒香和焦糖甜,「我想藉此營造出曾經的台北味、泛黃照片的感覺。」
20241231bus001
2019年廖國明將每支有故事的配方豆、濾掛包逐一檢視,以「甜蜜點烘焙」精品化,探索出最豐富且和諧的口感。
嗅覺敏銳的廖國明,早就看出濾掛式咖啡(掛耳包)免研磨、不失新鮮,是不折不扣「超便利版」的手沖咖啡。2009年起便買濾袋包裝,賣起濾掛式咖啡,「每月5、6千包的銷量,對營運不無小補。」1、2年後,他更發現不織布雙層包裝機,「機器1小時產3千包,還能自動填充防止氧化的氮氣,同事手工2個鐘頭最多包3百包,還沒氮氣。」但獨立設產線需大筆資金,他財力不夠,只能退而求其次請廠商代工。

扛債設廠 斷指後學放權

隨著銷量越來越大,代工排程卻總要拖上1個月,「我們是精品咖啡,很重視咖啡豆的新鮮度,老是被迫縮短販售期也不是辦法。」廖國明索性心一狠,扛債2千萬元,在深坑設廠辦、買機器建立生產線,「那候磨豆機跟包裝機沒有連動,磨豆機磨下來的咖啡粉要如何送進包裝機有待整合,我應該是第一個做這事的人,用抽的會把豆子香氣抽掉,因此選擇螺旋送料機。」做到了現磨現包,可悲劇也隨之發生。
20241231bus001
為了讓香醇的咖啡不顯孤單,湛盧採複式經營,店內供應特選餐點搭配咖啡,用餐時刻常滿座。
每天生產完必須清理咖啡殘料,不然隔天會有油耗味,設計之初特地在螺旋送料機底下開了一個清理槽。廖國明語氣平淡地說:「那時我太過便宜行事,想說只要把塑膠袋靠在出口就能接住甩料,便沒有停機,我的手一不小心就被捲進去,當場血流如注,左手無名指、小指被削斷,接不回來。」他又喃喃自我安慰地說:「還好不是發生在員工身上。」雖遺憾自己的不小心,但隨即轉念以樂觀口吻道:「多虧當年我的手賤去包掛耳包,不然湛盧在疫情時,大概就倒了。」
20241231bus001
咖啡豆、濾掛包在生產線上必須經過挑揀、篩選、烘焙,之後再進行杯測試喝,才會進入量產包裝。
啜一口香醇義式咖啡後,廖國明說:「以前埋頭咖啡的工作時間每天超過14小時,自從工安意外後,我已學會找經營厲害的夥伴分擔,騰出時間陪伴家人,這樣喝起、做起咖啡來更無壓、更自由。」對於未來的生意經,他輕鬆不失企圖地說:「我不再追求店鋪滲透率,門市的角色是品牌的體驗館,只要它擦亮了湛盧這招牌,濾掛式咖啡就會再上一層樓,而我也要用擅長的研發、繼續烘豆子說故事。」
20241231bus00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