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根的孩子 拍片談轉型正義
議題這麼嚴肅,其實潘禮德私底下超愛開玩笑,採訪時,他追問記者:「你看了幾部片?看完後睡得著嗎?你應該跟你老闆說,要他幫你加薪,因為你要寫我的電影!」一臉調皮又純真。
台灣製片王思靜說,潘禮德一輩子都奉獻在柬埔寨的轉型正義,「我認為他是全世界轉型正義做得最好的導演。」但柬埔寨當地人反而不那麼重視他,「有些人覺得他就是幸運活了下來,還逃到巴黎,受教育、念電影,說話帶著法語口音、穿著得體時髦,有點像台灣人笑ABC,他喜歡買漂亮的東西戴在身上,這也會被嘲笑,他就是一個失根的孩子。」

潘禮德1964年出生於柬埔寨首都金邊,父親是老師,曾任教育部官員,家中五個兄弟姊妹,他是最小的兒子。1975年,紅色高棉攻占金邊,200萬城市居民瞬間成為「資本主義的走狗」,他們被送到鄉下,進行所謂的「改造」,被抹去姓名,只剩編號,新人類必須拿起鋤頭為筆,以土地為紙,挖水庫、種稻米、產量倍增。這是一場大躍進!
他可以把悲傷的事情用最好笑的方式說。他說,那年他11歲,根本不知道波布是誰,只覺得去鄉下像是夏令營,充滿神奇與未知,「我把牛牽到森林裡吃草,我想:『啊!這就是農民的生活。』還想帶些紀念品回金邊呢!到了第二個月,我們被迫剪頭髮、把衣服染黑,食物愈來愈少…一切變得很困難,我才意識到不太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