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車試駕/極速超跑夢 McLaren Track Day 發布時間:2025.11.03 14:09 臺北時間
更新時間:2025.11.03 14:09 臺北時間
在今年的Formula One(F1)新加坡站中,McLaren車隊在今年度賽事剩餘六站的狀況下以650分的積分,搶先封王;而這個自1963年起生於賽道的品牌,不僅在F1、Indy 500、Le Mans 24HR三大賽事中拿下過冠軍,所打造出的市售車,也成功的深植人心,哪怕歷史並沒有其餘超跑品牌來的悠久,但相對短時間內就能繳出僅次於法拉利和保時捷的成績,讓我這次受邀到麗寶賽道體驗旗下最新的Artura以及750S之前,就已經情不自禁的熱血起來。
McLaren Artura Coupe技術規格: 長寬高:4,539mm X 2,080mm X 1,193mm
軸距:2,640mm
整備重量:1,395kg
引擎:3.0升V6中置汽油雙渦輪引擎+混動系統
綜效馬力:700ps/7,500rpm
最大扭力:73.4kg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標配售價:1438萬
McLaren 750S Coupe技術規格:
長寬高:4,569mm X 2,161mm X 1,196mm
軸距:2,670mm
整備重量:1,277kg
引擎:4.0升V8中置汽油雙渦輪引擎
綜效馬力:750ps/7,500rpm
最大扭力:81.76kgm/5,500rpm
驅動方式:後輪驅動
標配售價:1818萬
一說到McLaren,首先會想到的絕對就是那與眾不同的「蝴蝶門」以及被許多網友戲稱是反過來的NIKE的彎月標誌,相較於Ferrari與Lamborghini,直到2010年才大量生產的MP4-12C,他們的過往確實不如其他品牌的悠久,但短時間內就創造銷售佳績,絕對是其來有自。
McLaren旗下兩款超跑750S與Artura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引擎蓋上的開口。 而從賽道起家,甚至可以說讓創始人Bruce McLaren逝世於賽道測試中,McLaren的車子安排在賽道體驗,確實如同YTuber狂人日誌中最常出現的那一句「恰如其分」,更遑論本次所體驗的車款乃當前品牌所推出的首款非Hypercar的油電超跑「Artura」以及末代燃油怪獸「750S」,外加上此場活動是代理商永三汽車為了潛在客戶所準備,全場14組人,僅有我一家媒體,更讓我在上場前確實繼緊張又興奮。
750S的尾翼在高速時會揚起提供下壓力,讓過彎更加的順暢。 踏進賽道的第一幕,總價值破億的McLaren一字排開的擺放在PIT區內,無論是750S亦或者Artura,乍看之下其實非常的類似,這主要歸功於這十年來車廠非常流行的家族化設計,但仔細看還是能明顯的分辨出兩者之間的不同,像是750S的前保險桿和下擾流採用了一體式的設計,同時車門旁的散熱口下方,據原廠的數據顯示,這樣的設計可以加速氣流的導入,提供更好的散熱和效應;而Artura則採用了源自限量超跑Elva的設計元素,運用更為銳利的線條,巧妙的形塑出未來感。
750S與Artura在車尾的差別最明顯的就是尾翼的辨識度。 身為品牌首輛混合動力的Artura,採用的是一具具備605ps輸出的3.8升V6雙渦輪增壓引擎搭配上95ps的電動馬達,不僅綜效輸出來到700ps,同時還能提供33公里的純電行駛里程;使用的是MCLA碳纖維輕量化單體式底盤,車身運用鋁合金和碳纖維打造,讓其哪怕多了電池和馬達,車重也僅有1,395公斤,以實現零百加速三秒的成績。
Artura採用雙出排氣管的設定。 而末代燃油怪獸750S,普遍被認為是720S的升級版本,因此採用與720S相同的動力單元,也就是一具4.0升V8的雙渦輪增壓引擎,但最大馬力提升到750ps,在換上了第三代的PCC-III主動式底盤懸吊系統的加持下,不僅車重僅1,229公斤,同時兼顧了操控性和舒適性,零百加速的成績更只有2.8秒,
儀表板的左側為操控模式的切換,右側則有一個動力模式的轉換鈕。 當然也必須要說,由於生於賽道,兩台車的內裝都還是非常的硬派,哪怕是換上了數位儀表或者納入了MCL個人快捷鍵功能,亦或者具備Apple Carplay還有環景輔助的八吋螢幕,都不能否認在兩張擁有出色包覆性和支撐性的跑車座椅其實坐起來相當的硬派,絕對談不上舒適,碳纖維單體座艙的進出也相當的不易,不過話說回來,超跑不就是這樣,Who Cares?
也由於是和車主一同參加活動,整場的媒體僅有我一個,因此相較於一般的媒體試駕活動,實際可駕駛的時間相當的足夠,早上一如過往的採用關卡的設計,分別為麋鹿測試、直線煞停以及繞錐體驗,相較於過往普通車的賽道體驗,McLaren實現了更為「極限」的駕馭感受,像是麋鹿測試的時速就提升到了八十公里才進行閃避的動作,而繞錐也提速到了六十公里左右,更別說直線煞停僅加速約莫一百公尺就要我們大力的踩下煞車,去體驗原廠標配的陶瓷煞車有多強大。
McLaren最招牌的就是他們的蝴蝶門。 而下午的整圈賽道體驗,雖然說副駕駛座有教練跟車,但可別以為教練是為了怕你開太快才坐在旁邊,反倒是一直提醒我加速加速再加速,煞車可以慢一點再「踹」,這邊不是用踩而是用踹,彷彿在告訴我我開的過於溫和,距離McLaren的極限還遠得很。
當然Artura和750S還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風貌,兩者都已經是驚人的700ps馬力以上,油門哪怕不需要一拜,時速表都用非常恐怖的速度在上升,因此油門和煞車的控制就顯得相當的重要,這點完全是普通車款所無法體驗到的;而相較起來,Artura的極限確實就略遜750S一籌,雖然兩者在賽道上表現出非常犀利的身手,但光就煞車距離以及油門的收放程度而言,Artura明顯的展露出較為「平易近人」的動態,而750S就真的是「人車一體」,在各方面都做到了近乎滿分的體驗。
細數過往開過的雙座超跑,我個人認為駕馭起來都過於硬派,就像我上一台開過的McLaren是十多年前他們首款大量生產的市售車MP4-12C也是一樣的感受,尤其是過於刺耳的引擎聲與大馬力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在專心開車以避免失控,因此這次的賽道體驗也著實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艷」,McLaren確實成功的翻轉了這類型跑車在我心中的印象,尤其是Artura能動能靜的表現,對我來說絕對是一部近乎滿分的超跑,哪怕她的售價還是我觸碰不到的。
專家車評
賽道總教練 林沅滸 無論是為了潛在客戶亦或者讓既有車主體驗車款的全新科技,這個活動其實舉辦已經行之有年;當然今日的主角無論是750S亦或者Artura,在賽道上都能展現品牌的硬實力,尤其是750S的PCC-III主動式底盤懸吊系統,能夠提供更強大的抓地力,實現輕鬆貼地過彎,至於Artura更是一輛可動可靜的超跑,相較於競品的過於硬派,Artura可以提供集日常生活通勤、跑山、賽道於一體的功能,絕對是金字塔客群不可錯過的一款好車。
同場加映
Ferreri 296 GTB 長寬高:4,565mm X 1,958mm X 1,187mm
引擎:3.0升V6中置雙渦輪引擎+混動系統
綜效馬力:830ps
標配售價:1688萬元
Lamborghini Temerario 長寬高:4,706mm X 2,246mm X 1,201mm
引擎:4.0升V8中置雙渦輪引擎+混動系統
綜效馬力:920ps
標配售價:1798萬元
更新時間| 2025.11.03 14:09 臺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