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嫩,我是豆腐職人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這是正港的台灣豆腐,出自年輕豆腐人職人之手。
這是正港的台灣豆腐,出自年輕豆腐人職人之手。
「做豆腐,是苦差事。」7年級的豆腐職人鄧宇翔坦白說,三更半夜爬起床,窩在苗栗老屋泡豆、磨豆、點鹵、壓模,別說年輕人,老人家幹這活也大嘆「唉,沒出頭。」這裡的職人團隊卻清一色是少年家,堅持以台灣黃豆古法製作豆腐,老屋裡的豆腐心,醞釀出美好的滋味。
這間手工豆腐坊位在苗栗公館的鄉間,80幾歲的老屋跨坐在潺潺水圳上,這條穿龍水圳是小鎮的灌溉命脈,豆腐坊的名字很簡單,直接取名「穿龍老屋豆腐坊」。
「穿龍老屋豆腐坊」是一幢古樸的水上屋。
還沒進門,濃濃豆香竄入鼻息,紅磚牆貼上手繪年譜:「2016.05.15台灣豆製作滿999天」,我的腦海浮現古早人使用繩結、刻契的輔助記事的圖像,屋子裡穿梭年輕豆腐職人的身影,稚嫩臉龐透出專注神情。
1986年次的豆腐職人鄧宇翔,返鄉學做古法手工豆腐。
「做了大半年,我才真正上手。」小鄧話不多,3年前,他離開餐飲界,返鄉學做豆腐,雖然嘴裡說累,「我想把豆腐做好。」他滿腦子惦著這件事。另1位豆腐師傅更年輕了,只有24歲,「我想在家鄉開1間手工豆腐店。」來自金瓜石的游捷閔捲袖、挽起長髮做豆腐,她笑說自己的夢想很樸實、平凡,「這是大家平常會吃的東西,想讓大家吃了安心。」
來自金瓜石的游捷閔(左1)學做豆腐快2年。
這個夢想不平凡,小小1家豆腐坊為了用台灣黃豆製作豆腐,2012年主動找小農契作黃豆,初期產量不多,只能勉強在週末供應,隨著黃豆田一畦畦增加,2014年3月總算能每天使用100%台灣黃豆,鹽鹵也講究本土製造,取自台南七股日曬鹽田的天然鹽鹵。
每一塊落足心意,充滿暖香。
1小塊豆腐滿是道地台灣味,「黃豆原料混合2個品種,古早豆香氣足、甜度高,高雄選10號黃豆奶香味濃。」小鄧小心翼翼在脫渣的豆漿滴入鹽鹵,「鹽鹵會慢慢浸滲蛋白質,豆腐跟著出現孔隙。」他說這是快速成形的石膏沒有的口感,「點鹵全憑經驗,得看溫度、濃度和手感。」豆腐裡的功夫,其實不簡單。
「豆花」(右,60元/碗)澆淋紅棗黑糖薑汁,再來碗「豆漿」(左,45元/碗),口腹大滿足。
大清早,豆漿一出爐,在地居民拿著鍋碗瓢盆來裝,「這是阮細漢ㄟ味道。」阿公在年輕人手裡找到古早味;緊接著,豆腐、豆干熱騰騰上架,左鄰右舍又拿著盤子上門,「淋上豆油,蓋好呷。」阿婆呷好逗相報,沒錯,美味來自厚工。
旅人體驗手工豆腐DIY。
門外漢也可以加入手作行列,豆腐坊特別訂做小一號的杉木豆板,旅人可以客串一日豆腐職人,磨豆、濾煮、脫渣、點鹵、壓板,親自體驗手工豆腐製成,看著滿屋子的年輕人傳承老技藝,這老宅肯定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一碗豆花有多美味?小男孩滿足的神情說明一切。

穿龍老屋豆腐坊

  • 地址:苗栗縣公館鄉福基村福基120號
  • 電話:03-723-2646
  •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uanLongDouFuFang/
  • 營業時間:07:30~13:00,週六、日至16:00,週一公休。
  • 備註:4人以上可預約豆腐DIY,500元/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