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祭典】馬祖擺暝扛乩 是「已婚生子」男人的專利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扛乩是馬祖「擺暝」最顯眼也最特別的一道風景,與神轎形影不離的乩將,早年可是經過神明精挑細選才能擔任。
扛乩是馬祖「擺暝」最顯眼也最特別的一道風景,與神轎形影不離的乩將,早年可是經過神明精挑細選才能擔任。
從馬祖採訪回台已有些時日,回想起獨特的「擺暝」慶典,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仍是由村落壯漢擔任主角的「扛乩」。從小在廟裡長大的坂里發展協會理事長王俊傑說,對昔日的馬祖青年人來說,能夠「扛乩」,就如同人生邁入另一段分水嶺。
北竿的扛乩文化可追溯至福建閩南地區,再從閩南傳至閩東,坂里的扛乩則是源於塘岐村的蕭王府,是馬祖第二個有扛乩文化的村落,扛乩的人則叫做「乩將」。
王俊傑談到父親時,能從他的表情與口氣中,感受到父親王詩如的威嚴,王俊傑說:「父親那一輩的乩將,條件非常嚴苛,一定要結過婚、生過小孩,而且要生男孩,代表這男人的家庭基礎穩固,才符合做乩將的基本資格,最重要的是還要被神明挑選上。」
不過這是早期馬祖人丁興旺時的標準,隨著北竿壯年人口逐漸凋零,年輕人幾乎都在外地工作,挑選乩將的條件也逐漸放寬。「現在只要年輕一輩有心,神明覺得沒問題,就可以來扛。」
王俊傑第一次扛乩是在2005年,當時他還在台灣本島念大學三年級。王俊傑描述自己的親身體驗,某天他從本島回到北竿,廟裡「桌頭」問他說:「你沒有做到什麼夢?」當時他愣了一下,沒意會到桌頭的問題,直到回學校後,才想起來他真的有「做夢」。
「當時我在學校宿舍睡覺,夢到他們在廟裡面辦事情,而且是在天后宮,不是在白馬尊王廟,扛乩的人有四個,分為一將、二將、三將、四將,三將最厲害,神明通常給三將的靈感特別多。在夢境裡,我進去看到他們正在辦事情,但只有三個人扛,其中的三將是空著,而且那根槓是懸著的,最資深的四將一看到我,馬上叫我加入他們,這場夢就結束了。」王俊傑至今仍覺神奇:「然後那年我回馬祖,我們娘娘特別上神駕說,她要選座駕,第一個就點到我。」
可惜如今馬祖的乩將傳承,面臨年輕人口短缺;從前以小朋友為主的鼓板隊,現在也能看到馬祖的婆婆、媽媽們加入行列。「鼓板隊是許多馬祖人童年時在廟宇玩耍的回憶,當時我們都把加入鼓板隊當作一種榮譽的象徵。」王俊傑笑說:「我曾為了加入鼓板隊跑去廟裡搶鼓板,希望被選中。」
近年連江縣政府開始投入資源介紹全台唯一的「馬祖擺暝」,不但讓外地人大開眼界,也在提醒馬祖年輕人,他們不但有擺暝的共同記憶,也有一個能讓他們引以為傲,每年都能凝聚馬祖人強大向心力的傳統文化儀式。
像王俊傑這樣,在本島念完書,願意返鄉接手社區發展、舉辦傳統慶典的年輕人雖屬少數,卻是一顆生命力旺盛的火種,只要願意燃燒,便足以燎原。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