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無敵鐵金剛堅守大菜市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有94年歷史的阿瑞意麵,第3代葉瑞榮至今仍天天製麵,強調用特高筋麵粉做的麵條,特別有韌性,能夠久煮不爛。
有94年歷史的阿瑞意麵,第3代葉瑞榮至今仍天天製麵,強調用特高筋麵粉做的麵條,特別有韌性,能夠久煮不爛。
隱身台南大菜市的阿瑞意麵,從日據時期開店至今94年,經歷過中正路百貨公司和戲院林立的全盛時期,也曾面臨商圈沒落,但第3代葉瑞榮始終不願搬離市場,希望守住爺爺留下來的根。
10年前政府計畫拆遷市場,葉瑞榮和攤商團結反對,總算成功留住台南人的回憶。直到幾年前鄰近的正興街商圈興起,他幫年輕人進駐大菜市開店,帶進觀光客,市場再度湧入人潮。老店越活越年輕,現在兒子葉南廷接手,研發冷凍餛飩,打入大賣場通路,他說老店位置不會變,但精神可以走出去。
下午近3點非正餐時間,台南大菜市裡「阿瑞意麵」依然人聲鼎沸,「3位喔!請坐。」62歲的第三代老闆葉瑞榮聲如洪鐘,招呼客人總充滿朝氣,一轉身撈麵起鍋,女兒葉怡孜接手加肉燥、肉片,父女倆默契十足。

絕佳記憶 客人鼓掌讚賞

形容父親是無敵鐵金剛,葉怡孜說他從不喊累,曾經一天站12個小時沒坐下,還不願和自己換手,「我滿敬重我爸,就算生意再忙,我們對話也不會不耐煩。」早期沒有菜單,葉瑞榮還能一次記得2、30組客人點的單,葉怡孜回憶:「只要客人喊買單,我爸馬上能講出那桌點什麼、多少錢,有一次客人覺得他太厲害還鼓掌。」
葉瑞榮15歲回家幫忙,煮麵位置已經站了47年,地上的磁磚地板還因此陷下2個腳掌印的凹洞。
為自己的體力感到驕傲,葉瑞榮拉著記者看他站了47年的煮麵位置,2個腳掌印凹進磁磚,讓人也陷入他守護老店的過去,「一般人也可以,重點是你要有恆心。」15歲開始站在這個位置,他沒有鬆懈過,支撐葉瑞榮的,還有一股不能被看扁的骨氣。
葉瑞榮的祖父葉蟳原本開武術館,主攻白鶴拳,因為門徒眾多加上祖父交遊廣闊,常有不少人聚集武館,為了方便大家吃飯,1923年祖父在鄰近武館的大菜市開起「飯桌仔」,取名「福榮小吃」。葉瑞榮解釋:「飯桌仔類似現在的自助餐,客人選菜後,老闆幫你夾,認碟子算錢。」當時廚藝好的祖父也賣自製意麵。
說起會武術的祖父,葉瑞榮急忙從家中翻出一本古老藥冊,封面斑駁泛黃彷彿一碰就破裂,內頁以圖文清楚記載人在不同時間、不同部位受傷,該配的各種藥方。他興奮地說:「以前練武的人很講究喔!現在你到中藥房買藥,可能就只有一瓶止痛消腫的七厘散。」
台南意麵製作時,會加入大量雞蛋,油炸後才會蓬鬆。

騎三輪車 幫忙送飯載貨

第二代、葉瑞榮的父親葉壬癸接手後,因為生意繁忙,葉瑞榮小學一年級就被父親叫到店裡幫忙,「別人是騎三輪車玩,我騎三輪車是把煮好的飯從家裡載去店面,再去市場載魚漿回來做魚丸。以前很想離家出走,覺得我不是家裡的一分子。」
葉瑞榮(右)說因為不愛讀書,小時候要幫會念書的三哥(左)準備早餐,還得幫父親製麵、顧店。(葉瑞榮提供)
原來葉瑞榮在家中排行第7,有8個兄弟姊妹,其他人因為會讀書,從小不需到市場工作。「像我三哥會讀書,以前早上我負責買杏仁茶泡雞蛋給他喝,然後去店裡幫忙洗碗,幫我爸做麵條與綁粽子,以前沒瓦斯,還要燒柴起火,我一直懷疑我不是爸媽生的。」至今想起,他仍耿耿於懷。
就算其他兄弟被叫去幫忙,也因為受不了父親葉壬癸的壞脾氣,全都逃跑,「做不好我爸會罵得很難聽,口出三字經,跟唱詩一樣。」葉瑞榮還記得某次父親要打大哥,學過柔道的大哥竟把父親摔倒,「我爸哭著回家,覺得沒面子,後來大哥就搬出去住。」
只有葉瑞榮不敢忤逆父親,對念書沒興趣的他,國中沒讀完,15歲就到攤子幫忙準備接班,「但那時候是混日子,我其實心不在焉。」晚上收攤後,他和朋友鬼混酗酒,常和人打架。直到18歲時,父親因心肌梗塞驟逝,他才驚覺自己要扛起老店的責任。 「那時有人說:『壬癸翹去了,攤仔也會跟壬癸去啊。』我想,哼!才不會讓你們看衰哩!我一定會做給你看。」
葉瑞榮天生個性不服輸,他停賣粽子,專心做意麵,店名改為「福榮小吃阿瑞意麵」,但以前根本沒用心學,「慌喔!水和麵粉、雞蛋的比例常常抓失敗,都做到半夜4點,天亮6點去開店,只睡2個小時。」連洗澡都沒時間,累了他直接倒地而睡,「以前的地板不是大理石,是泥土的,醒來地上都有一個人形。」
站在用了37年的製麵機前,葉瑞榮反覆碾壓麵皮,他說以前製麵可沒這麼方便,「阿公以前做麵是牆壁上鑽個洞,拿一根木頭卡進去,人坐在木頭上壓麵皮。」直到1980年他和太太結婚,岳父原本要送他偉士牌機車,「為了生意,我把那筆錢拿去買機器,這台算是我太太的嫁妝。」8年前太太過世了,葉瑞榮依然好好保養她的嫁妝。

自製料理 嚴格把關品質

機器能同時碾壓麵皮和切割麵條,葉瑞榮做意麵日漸快速且大量,加上對食材講究,生意已做到比父親還好。他選用成本較高的特高筋麵粉製麵,讓意麵久煮不爛。再加入全蛋、蛋白和水各3分之1比例混合,「依照天氣變化,比例都要調整。」製好的麵條經過油炸定型,不只方便保存,口感也更紮實。
第4代葉怡孜國中就開始幫忙家裡包餛飩,堅持當天現包。
至於餛飩餡的製作,他則到市場買整塊後腿肉,親自分切、絞肉,「如果讓豬肉攤送現成的,裡面有沒有脂肪瘤或摻別的肉你不知道。」魚丸、辣椒油通通自製,連胡椒粉都是買一斤450元的胡椒粒,再請人磨成粉,「不是在食品原料行買一斤150元的現成胡椒粉喔。」自己賣的小吃,葉瑞榮堅持得自己嚴格把關,至今他還是天天吃自家意麵,緊盯品質。
30年前,緊鄰大菜市的中正路曾是整個台南市最熱鬧的商圈,百貨、戲院林立,加上酒家和果菜批發市場都在附近,也為阿瑞意麵帶來生意的全盛時期,「從早忙到晚,這個市場可以說是不夜城。」
以麻油、芝麻粉、當歸和肉桂等中藥調味的餛飩餡,滋味香濃,外皮也不會因水煮而過爛。(45元/碗)
後來新光三越等大型百貨公司開幕,電視漸漸普及,中正路商圈漸漸沒落。第四代葉怡孜還記得,「中午用餐時間喔,才幾個客人而已,我和媽媽還會在店裡下棋。」
生意低潮時,葉瑞榮也不苦惱,葉怡孜說父親天性樂觀:「我爸認為天塌下來,永遠有比我們高的人頂著。」葉瑞榮很豁達,他認為只要品質好,一定有基本客戶,就算過路客不來了,老店依然有在地客支持,倒不了。

協助招商 為再造第二春

8年前葉瑞榮(前左)的太太過世後,女兒葉怡孜(前右)辭去電子公司的工作,回家當父親的左右手。
自認遺傳祖父的好客,葉瑞榮喜交朋友也不愛計較。1980年,大菜市曾被政府要求整建、退縮6米路,原本講好市場內每個攤位共同吸收各退半米,結果拆遷時,全都反悔,「我說沒關係,6米都由我來縮,以前攤子是木造的,遇水容易爛掉,我只想趕快改建。」
當時市場管理處曾希望他挪到最靠近大馬路的前面位置,他堅持不要,「因為阿公就開在這裡,我不想搬,只要用心做,客人就會進來。」10年前,大菜市又面臨拆遷改建命運,他和所有市場攤商聯合反對,「這一區拆不了,政府就改建後面,蓋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商場,剛蓋好跟蚊子館一樣。」
即使在非用餐時間,店內依然座無虛席,近幾年因為正興街商圈興起,客人年齡層降低不少。
身為西門商場(即大菜市)自助會副會長,葉瑞榮也幫淺草青春新天地招商,「我那時只有一個念頭,如何讓這市場再造第二春,整個大環境好,我才會繼續好,大環境不好,我也撐不久。」現在西門淺草青春新天地已成二手創意市集,連著旁邊的正興街,有不少小吃和文創商店,成了年輕人最愛逛的商圈,也帶動大菜市的生意。
3年前,大菜市內部分攤商退休,葉瑞榮幫忙轉承租攤位,讓年輕人的店開始進駐市場,像是「Chun純薏仁。甜點。」「凰商號」「杏本善」等等,「我都會勸原承租攤商,租給年輕人的價錢,盡量便宜一點,不然他們沒賺,馬上就跑啦!」

家庭團結 共同守護老店

葉瑞榮發現,現在的年輕世代,不太計較消費金額,「冰淇淋一支80元,薏仁湯一碗90元,還是會排隊,如果是家庭主婦會買嗎?所以我很歡迎年輕人創業。」傳統市場有了新氣息,阿瑞意麵再度湧現人潮,而且臉孔年輕許多。
葉家自製的意麵,口感特別紮實,搭配豬後腿肉片和鹹香不油膩的肉燥,十足對味。(40元/碗)
老店堅持不搬遷,陪著市場走過興盛衰敗,終於又迎來榮景。兒子葉南廷8年前回家接手,將餛飩和肉燥做出冷凍包裝,打入家樂福等賣場通路,希望自家品牌走出台南。
葉南廷說:「我爸很挺我,他都放手讓我去做,等我自己失敗就知道錯在哪,他從不會對我說不。」
葉怡孜也說,家人向心力很強,8年前媽媽過世,她和弟弟都自動離職,回家接手老店,「一件事就把全家都聚在一起,我們家很團結。」幾年前葉南廷的冷凍餛飩要打進超市時,「我爸要求全家回去幫忙,我們店休2天,大家一起包餛飩。」
葉瑞榮曾形容,家是一艘船,只有每個人都盡力,船才會安然前進。對葉家人來說,守護老店,不只是守住傳承三代的努力和台南人的回憶,更大的意義也許是,對家人的承諾。
台南人林媽媽與林小姐。
用家意見:台南人林媽媽與林小姐
「媽媽帶我來吃的,她從年輕就在這邊吃麵,已經30幾年了,他們自製的麵條很特別,又炸過,口感較紮實。我們還會買生鮮的餛飩回去煮,餛飩餡香又真材實料, 不會因為物價上漲就減料。」

福榮小吃阿瑞意麵

  •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3段16巷25號
  • 電話: (06)221-2805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