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戚風練習曲要從游惠玲新書《飲食是最美好的教養》說起,惠玲是前《商業周刊》生活飲食線記者,飛遍各地採訪過多位名廚並報導美食趨勢,喜歡與小農站在一起,其文字和報導關懷食安議題,成為獨立文字工作者後,她在新出版的《飲食是最美好的教養》一書,紀錄下親自為孩子皮蛋做便當的過程,透過手做料理帶領孩子學習食物知識,並從中嘗出料理人的誠意。
戚風使妻瘋 這不是一篇勵志文

我決定展開戚風練習曲(握拳),沒想到竟是一場淒風苦雨之行(撐傘)。







書裡紀錄許多她的實作食譜,我很久沒有看著一份食譜,燃燒起想要跟著做的動力,但惠玲的食譜文字似有魔力,她的文字會鼓勵你即刻起身料理,於是我捲起袖子,開始練習其中的戚風食譜。
她在文中曾提醒的「日本全方位家政婦栗晴美曾說自己烤了約一萬個戚風......只要持續不懈,就會有自信.....」言猶在耳,只是沒想到,我的進度真的遠遠落後在成功的那一顆的遙遠之外(遠目)。







烤戚風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出沒的戚風達人們,對我的戚風沒一句好話。像是我半夜求救丟相片給達人,達人看後就回:「這蛋白沒打發。」「這脫模動作不確實,造成皮傷。」「怎麼長不高?」或是「這戚風長太高像帽子。」「嗯嗯.....看來好像是做的人的問題...」
有一天我去找惠玲,跟她說我會在烤模裡塗奶油,以為這樣就會成功脫模,結果她就雙手投降,滑下去料理台了,她爬起來後問:「妳到底是看誰的食譜?」我不好意思地跟她說:「就妳的啊!」







戚風醜得很威風沒關係,但我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天至少練習一顆戚風,早晨出門前也烤,回家半夜也烤,老公回家和起床時,我都在廚房烤戚風,前幾顆要孝敬公婆,剛開始婆婆會看著醜戚風試著打氣:「不用太勉強啦。」後來就以「老人家沒辦法吃那麼多甜食。」婉拒戚風進婆家。
我把戚風帶去上班,同事間開始傳出「戚風使妻瘋 」的說法。由於我的同事們很會玩加很愛吃,都長了一張懂(十)吃(分)挑(機)剔(車)的嘴,才吃一口就「很乾耶!」同事開始對我的戚風避不見面,還有同事早上line我:「今天會有戚風吃嗎?」我說:「今天沒有啦,我昨天趕稿沒空烤。」他說:「太好了,那可以安心去上班了。」(彷彿看到他鬆一口氣神情)還有人在餐會上吃到戚風甜點說:「為什麼人家的比較好吃?」







老闆追殺稿子時,有同事接話:「以後遲交稿的吃妻瘋。」「早交的吃戚風、遲交吃妻瘋、不交吃淒風。」還好,也是有比較正義的同事挺身出面說:「我覺得很好吃耶。」一片沉默後,他接著說:「不過,可能因為我不是很懂這塊(指烘焙)。」(同事你其實不用加其實二個字。)
這天,我望著脫模後還是破皮的戚風,沮喪地跟老公說:「我想退出烘焙界了。」「不用啦!」老公摟摟我的肩說:「因為妳根本就沒有踏進去過。」
我說了,這不是一篇勵志文,不過戚風雖然快逼死我了,但我會保持樂觀,維持正能量,因為,如果比阿吉仔還難站起來的戚風都能站起來了,這世界上還有什麼難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