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黃曉峰醫生表示,瓊瑤此次寫下照顧平鑫濤、不願讓他多受苦痛,與平家孩子為了「要不要插管」產生的爭端,幾乎能當成教材。他以醫生角度說:「其實2邊都是對的,只是一邊的價值觀是『不讓他受苦』,一邊是『延續他的生命』,協助找出一個能同時體現雙方價值觀的辦法,就是醫生可以做的。」他形容這是「在痛苦裡找到意義」,但也強調在醫學用語中的「插管」,其實不包括鼻胃管。「但病人如果重度失智,身體自然會拒絕吸收,讓家屬理解這一點,先接受,等身體真的排斥時再放棄,也是一個方法。」
【一鏡到底】在痛苦裡找意義 瓊瑤專訪之四
但終究受傷了。接受採訪,她清楚記者難免問及此事,終於學會用:「我們不談這個好不好?我不想再有撕裂了。」來回答。也強力要求我們不要為了採訪,又打擾平家人,「不然就當沒有專訪過好了。」風波至此歇下,她其實不改剛開始的發文初衷,只想好好談善終權的事。
變陌生人 仍守承諾
生命終歸不是客廳、餐廳、咖啡廳的3廳電影,被「醫院場景」擊垮的瓊瑤,終究站起來,除了已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還寫下不同於以往的一本書。但灑脫絕不是寫字說話那樣容易,先生被醫生診斷出失智的當下,「我就一直哭啊。我覺得對我來說很殘忍,因為他那麼愛我。」但把「親愛的老婆」看成陌生人,真的足以成為「放手讓他走」的理由?被如此質疑的她說:「即使他不認識我了,我還是願意為他服務啊。那些記憶我現在回想,仍覺得是一種幸福。」對他的承諾,成為她不願讓他插鼻胃管,最後的防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