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NICE忠孝旗艦店內使用大量大理石裝潢,風格奢華大器,但商品價格CP值高,開幕第1天就大排長龍,單日營業額破50萬元,也讓李仲周明白,好商圈的銷售潛力有多驚人,進而調整選址策略,積極搶進捷運周邊熱門商圈開店。
【學霸從商】他效法UNIQLO、ZARA經營搶救危機

然而真正讓SO NICE打響名號的一戰是在1999年,李仲周獨排眾議,堅持在台北市一級戰區忠孝SOGO商圈開店,光裝潢與頂讓金就高達1000萬元。黃意惠始終記得,當時30坪的店只備了不到1000件庫存,「看到他的貨源我好擔心,大家都好像沒信心,但我說什麼都要放下手邊工作去幫忙。」






6年前,患有糖尿病的李仲周打算退休,號召在華新麗華旗下事業體南京台灣名城擔任總經理特助的長子李宥宏返家接班。「我覺得我是被我爸騙回來的!不過沒關係,子承父業可幫他承擔一些責任。」初期李宥宏掛名董事長特助,負責裝潢工程發包、開發店面與加盟。

過去曾有發包工程經驗的李宥宏,利用比價邏輯拆解工程,幫公司省下3成裝潢工程費,但第一間經手裝潢的永和店,卻引發父子衝突。「先生看完後不滿意,回來就發飆,我也去看了,但我是給兒子信心。」始終在父子間扮演溝通橋梁的黃意惠,反過頭來勸另一半「你歷練了一輩子、設計百家以上,繳了多少學費?兒子有勇氣給你接下來,應該高興都來不及了。」

接班的頭2年,李宥宏幾乎每週出差,全台跑透透熟悉商圈,也親自面試加盟主。在父親充分授權下,加快展店速度,卻發現營收雖上升,費用支出卻也相對增加,不僅沒賺錢,2015年營收還比前1年小幅衰退。






為了找出問題,李宥宏買了許多經營管理書籍回家研讀。黃意惠透露:「他剛開始進公司時,書都是一箱一箱買回家,研究UNIQLO、ZARA這些品牌是怎麼(做)起來的,行李箱隨時都有書本,是這樣用功。」
那幾年正逢ZARA、H&M等國際品牌進軍台灣,「消費者對新品的要求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月看還是新品,下個月再看就覺得舊、不夠漂亮,我們沒跟上時裝產業節奏,簡單來說,就是蒐集新資訊的速度不夠快。」為改善問題,李宥宏親自跟著採購到日本、香港,甚至從網路蒐集最新流行商品資訊。

「我爸以前也會帶採購出國,他的風格是採充分授權,他可能就找個地方喝喝咖啡,但現在我們更需要的是適度的管理。」天生扁平足的李宥宏,每趟出差每天至少走10公里,他罕見地脫口抱怨:「做市調是很痛苦的事,基本上看的東西我都不能穿,走到腿快斷了還是要一直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