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翔番外篇】再為你創造一個回憶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胡勝翔來到和先生潘世新曾一起看跨年煙火的馬場町公園,放在這裡、以潘世新骨灰做成的「擦擦」(藏傳佛教法舍利)已經消失了,但回憶都還鮮明存在。
胡勝翔來到和先生潘世新曾一起看跨年煙火的馬場町公園,放在這裡、以潘世新骨灰做成的「擦擦」(藏傳佛教法舍利)已經消失了,但回憶都還鮮明存在。
今年1月17日,胡勝翔在臉書發表了3,000多字的長文,詳盡敘述了帶潘世新骨灰到法鼓山植存的事。約訪時,我們提議去法鼓山拍照,結果他說意義不大:「植存是骨灰埋好後,不會有任何標記,也會定期翻土,就算再回去,也不知道在哪裡。」所以就是一整片的草地,你不確定他在哪,但反正就是在那?「對。」
聽起來有點浪漫啊,然而他只在臉書寫道:「從有形體的身體到骨灰,再到骨灰植存,這一步步對我來說,彷彿與他的連結逐漸變弱。他彷彿正逐漸消失中。」
但他們的連結其實一直都在。告別式上洗出2大張照片,如今一張放家裡,一張掛公司,是胡勝翔最主要的生活場域,幾近殘忍地時時刻刻提醒他一個事實:愛人不在了。
曾經是照顧他的人,後來因病變成受照顧的人,最後連照顧的機會都沒了。不確定是否為了解憂,胡勝翔連在屋裡也抽菸,我數了數電腦桌上的打火機,足足有21個。煙霧偶爾瀰漫,好像變成一個可以躲進去逃避現實的空間。
卻還是有強逼著自己迎向現實的時候。除了振作起來和高牆般的體制碰撞,他也計畫要回頭巡禮,重走一趟他和潘世新約會過的地點。植存那日,他原以為會走淡金公路前往,哪知是經基隆到金山,一路上都是閃亮刺人的往事,鉅細靡遺:「從平溪經瑞芳到基隆,再經金山走陽金公路回台北(住廟口夜市附近的旅館、回程遇到豪大雨在野柳附近休息)、過年去金山(他逛老街途中身體不適去台大金山分院掛急診)等等。」同樣一條路,他看見的風景都是舊的。
對喪偶者而言,最安慰與最痛苦的,都是回憶。
胡勝翔現在居住的地方,是結婚前幾天和潘世新一起租賃入住的新房。他坦言環境稱不上很好,但回憶很多,他不願搬走。
像我們跟著去馬場町這天,他遙望台北101,想起2人曾在此看跨年煙火。他在這裡放了一個以潘世新骨灰做成的「擦擦」(藏傳佛教法舍利),後來消失了。我們聞後大驚,但他好像沒所謂,一邊尋找,一邊說擦擦本來就會自然風化與分解,融入土裡,只是不該這麼快,可能被撿走了,或者被風吹走了。
跟法鼓山一樣,你不確定他在哪,但反正就是在那。同樣浪漫的結論,他的表情也是同樣的哀傷。
只是仍有喪偶者可以期待的事。今年7、8月,胡勝翔就要遵循潘世新遺願,帶上其中27個擦擦到印度菩提伽耶。他說起這事時的口吻就比較輕盈了,事後我想,那樣的遺願雖然從信仰出發,但也像為了愛情:雖然不在了,但還是能再為你,創造一個共同的回憶。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