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雖然自己從小就在醫院表演音樂、朗誦詩歌、送禮物給病童,但小時候還不懂事,只是跟著爸媽去,「感覺是在幫助別人,但不知道可以幫多少。」
【周天觀番外篇】我想送愛到偏鄉

採訪這天,我們跟著周天觀來到他現正就讀的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他現在讀二年級,今年2月才剛去醫院心臟科實習,親眼目睹種種老病死。「醫院的氛圍讓人覺得,雖然很想做點什麼,但會漸漸感到無力。你知道病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只能盡量跟他聊天。看到他們很痛苦、不舒服,也只能幫忙換藥、提醒他們吃藥,打起精神來照顧下一個病人。」
他坦承以前在醫院做慈善活動,其實很有距離感,2015年學運之後才拆掉自己的保護罩,真實去感覺每個情緒。後來有次在中國大陸一間醫院,一位癌症病童的媽媽在他面前淚水潰堤。因為孩子生病,「整個家族不諒解,只有她們自己硬撐,從來沒有人關心,她很謝謝我們,我才知道,原來我所做的事情真的會改變一個人,而不只是一場表演、例行公事。這就是我的意義所在,原來我真的可以影響別人,碰觸到別人的靈魂。」

大學班導師趙國玉說,周天觀特別喜歡關懷病人。而周大觀雖然已經離開20年,但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一直都在。「去年耶誕節,周媽媽跟我們一起去兒童癌症病房發禮物給小朋友,有阿嬤帶著剛被診斷出來的小朋友參加活動,我只說:『這是周大觀基金會的董事長』,阿嬤立刻紅了眼眶,拉著周媽媽,想要把所有孫子生病的苦都告訴她,好像周媽媽是全世界唯一可以了解他的人。也許接觸僅僅5分鐘,但支持他們走下去的力量可長達數年。」趙國玉說。
過去幾年,因著基金會活動,周天觀的足跡踏遍三十多個國家,從非洲到中南美洲,從尼泊爾到印度。某種程度上,他確實代替死去的周大觀看這個世界,就如同詩中所說:「我還有一隻腳,我要踏遍美麗的世界。」

選擇念護理系,繼續在關懷行善的路上走,周天觀心中有宏大的理想:「我想去偏鄉,很自然關心那邊的人,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有太多社會底層的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在醫院幫別人量血壓、打針、解決健康問題,每個護理人員都做得到,但我更在乎那些連去醫院都沒機會的人,想幫助他們。」
也許多年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偏鄉服務的身影,走著走著,也就走出了自己的路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