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冰店以批發為主,生產紅豆、綠豆、芋頭、花生等傳統口味,1支冰僅賣3角,蘇添泉得在半夜煮料,放涼後才能製冰,一大早又忙著騎車送往數十公里外的新竹縣竹北、關西、新埔柑仔店寄賣,小孩放學後也會騎腳踏車,就近幫忙回收冰桶。
【814冰棒二】做冰連虧30年 他改配料苦撐逆轉

1964年新竹空軍814菸廠撤銷,失業的蘇添泉,先到同僚的冰店工作,他嘆口氣說:「夏天去幫忙,冬天又沒工作,要養5個孩子錢不夠用,只好在自己家裡開店。」冰店以唯一的女兒麗香之名命名。
不懂機器的他,貸款45萬元訂做製冰機,價格比同行貴了15萬元,但馬達(壓縮機)冷凍力卻不足,做出來的冰棒硬度不佳,加上個性老實不擅交際,導致生意冷清。






當時冰店只有半年生意,為了餬口,蘇添泉與妻子林玉釵冬天改賣切仔麵。麵攤常有客人喝酒吃宵夜,每天打烊已凌晨1、2點,清晨夫妻倆又得上市場買食材,蘇添泉搖搖頭說:「韭菜一大把要挑要洗,太太好辛苦!我幫忙洗碗就要洗2、3個小時。」陳玉蓮回憶:「婆婆能幹外向,各式滷菜、炸肉、肉捲都難不倒她,可惜我們沒學到。」

夫妻倆對子女疼愛有加,生意再忙,都未曾強制要求孩子接班。長子蘇文良開運鈔車、次子蘇文燿在台北擔任藥廠業務、三子蘇文興做水電,只有么子蘇文祥選擇留在家裡幫忙。蘇添泉因是獨子又受日本教育,家庭觀念重,最愛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是鄰里間出了名的慈父。
「我們家前30年幾乎是打平甚至負債,爸爸不曾放棄,不斷改良配料口感,後來麵攤也收掉、專心做冰,從批發改成自己賣,苦撐到十幾年前,814冰店同行幾乎都收掉了,之後流行復古風,生意才慢慢有起色。」蘇文祥說。







冰店生意轉好,每到夏天,新竹人會帶著保冰袋或保麗龍盒來買冰,1次至少買20、30支,「家裡冰庫用報紙包著的一定是814冰棒」,更是許多新竹人的共同記憶。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