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是政府或企業為了籌措長期資金發行的證券,公債是政府發行的債券,公司債則是企業所發行。買公債相當於把錢借給政府,買公司債是把錢借給發行的企業,而把錢存到銀行就是將錢借給銀行,定存單可以看成是不能在市場買賣的債券。
【基金講堂】債券只是期間較長的定存

退休以後沒了固定收入,一般人總認為股票報酬雖高但風險過大,所以,多半會選擇將退休金擺在銀行定存。然而,投資不是只有定存與股票可選擇,債券是另一選項,且風險與報酬介於定存與股票間。其實債券跟定存很類似,可是大多數退休族群卻不敢碰,原因就在於對債券不夠了解。
債券如果跟定存很類似,為何債券跟股票一樣有漲跌?因為債券可以在市場買賣,而定存不行。定存主要針對短期資金需求(2年內),所以不允許債權轉讓,但可以解約。債券則是為了因應長期資金的需求,一般介於7至30年,債券持有者不可以解約,但有資金需求可以至債券市場買賣,成交價格就看當時利率而定,這是債券價格有漲有跌的原因。
長期投資 穩健收息
事實上, 公債持有至期滿就好似將本金借給政府運用,每年收到公庫所配發的利息,到期時政府再將本金歸還,與定存一模一樣,只是期間較長而已。當然,條件是閒錢才能夠保證持有至期滿,若到期前有資金需求就得被迫賣出,此時本金不確定可以十足拿回。還好被迫賣出不一定是虧損,遇到殖利率下跌也有可能是資本利得。
要注意的是,定存及公債沒有信用問題,但公司債就不一樣了。依信用等級區分,公司債分為投資等級及非投資等級2種,非投資等級債券違約率高出很多,萬一遇到企業重整或關門,除了利息拿不到之外,本金也有可能拿不回來,尤其是高收益債券,可不能拿來跟定存相提並論。
總而言之,只要用閒錢投資,且持有部位為投資等級債券,透過債券基金或ETF可以有效規避利率風險及信用風險,長期來說風險只比定存多一點,報酬率卻可以高出定存許多,是退休族群可以多了解的穩健標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